!
中國環境保護:災難就在前頭/思源
小學識字課本告訴我們,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裏。但是,最新信息告訴我們,在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重重侵襲之下,我們這960萬平方公裏遍體鱗傷,完好的肌膚所剩無幾,生態環境脆弱區已占國土麵積的60%以上。如果不奮起救治,國將不國!
一、災難就在前頭
我國的生態環境災難主要來自三個方麵。
1. 沙漠可能吞沒中國
土地沙化是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當前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加劇的沙塵暴、不斷擴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危害。建國以來,我國沙漠麵積已由15億畝擴大到25億畝,全國已有66.7萬公頃耕地、235萬公頃草地和639萬公頃林地變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擴展速率達4%以上。由於風沙的影響,許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條件,農牧民被迫遷往他鄉,成為“生態難民”。
現在我國從西北、華北北部到東北平原的西部,分布著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萬平方公裏,已是國土麵積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麵積還在繼續擴大,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擴大1560平方公裏,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後期每年擴大2100平方公裏,90年代末每年擴大
3460平方公裏。綿延萬裏的沙漠正在向中華腹地進軍,最近的沙漠距天安門僅70公裏,以致一些人發出了遷都的呼聲。
近幾年來,我國對荒漠土地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總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麵積相當於丟失一個中等縣,幾乎每分鍾就損失4.5畝寸金之地,許多生態性災難頻繁發生。過去幾十年裏,國家對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顯示,僅有約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複,“局部治理,整體惡化”的狀態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最近在對40年來中國681個氣象站氣象實測資料綜合分析後,中國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已成為新的風沙策源地。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已達到50多萬平方公裏,占青藏高原總麵積的二成,比上世紀70年代淨增近4萬平方公裏,增長率超過8%。青海湖已在日漸濃縮,趨向幹涸。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整個青海湖幹涸,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和整個青藏高原乃至大半個中國全變成沙漠就指日可待了(2006年6月《科技中國》第6期)。可以說“沙漠正在包圍中國”決不是危言聳聽!
2. 水資源缺乏且嚴重汙染
雖然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國麵臨著水資源的嚴重缺乏,特別是北方地區,其農業占全國的66%,而水資源供給的80%卻在南方,主要在長江流域。
中國的糧食生產嚴重依賴水資源,大約80%的糧食產自水澆地(這一數據在美國是20%,在印度則是60%)。從1982年到2000年,黃河每年有2/3的時間幹涸。
與20世紀50年代初相比,全國湖泊麵積減少15%,長江中下遊的湖泊數量減少一半以上,天然濕地麵積減少26%。全國每年平均消失20個天然湖泊。建國以來,已有1000個湖泊幹涸。
中國北方的蓄水層被消耗的速度要快於它能得到補給的速度。海河流域的水位線下降了50至90米,許多城市,如天津和濟南發生了嚴重的地表沉降。
中國水資源使用效率很低。有專家估計中國用來灌溉的水資源的60%由於種種原因而浪費掉了。
中國也長期受到洪水的困擾。2003年7月的洪水影響了中國南方、東部和中部的一億人口。對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森林的過度采伐加劇了洪水的發生。從20世紀80年代起,這些流域森林覆蓋率減少了30%。
據《2006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全國水資源總量25567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8.9%;全年總用水量571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這一增一減之中,不難看出我國水資源的嚴重危機。
據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近14萬公裏河流的水質評價: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汙染;全國七大江河水係中,劣五類水質占41%。在被統計的我國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嚴重汙染的有36條,重度汙染的有21條,中度汙染的有38條。汙染率達到總水係麵積的87%。
淮河是中國投入最多、開展汙染治理最早的河流,但如今仍是受汙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在評價的2000公裏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準,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準,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準。10年前,淮河還生長著60多種魚類資源,如今這些魚類幾乎絕跡。當地有句民謠:“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淮河流域許多地區癌發病率比正常地區高出十幾倍到上百倍,一些村莊2/3的人肝腫大,讓人聞之莫不心酸。
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評價顯示,我國地下淡水可開采資源為每年3530億立方米,但卻有一半地區的淺層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汙染,其中城市最為嚴重。
海洋的汙染狀況也不容樂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汙染。曾經是我國富饒“海上糧倉”的東海,卻在每年4月到6月赤潮頻發。專家指出,全國的汙染通過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結果,是中國水汙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已被無情撕破。
水汙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飲水安全。國家水利部披露出一組令人驚心的數字:目前全國有3.2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
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國情研究報告稱:我國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僅占10%,基本符合標準的占20%,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達70%。以地下水為飲水的城市,90%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而且汙染逐年加重。
3. 大氣汙染會殺人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國際通行的衡量空氣汙染的標準,是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細粒子。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20微克。中國隻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標準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標準以上的空氣中。
近年來“灰霾”這個詞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霧主要是由水滴組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幹粒子組成的。現在霧和霾已糾纏在一起形成了灰霾天氣。僅2007年12月,廣州的灰霾天就達到22天。2006年,深圳灰霾天氣是164天,2007年已達231天。深圳灰霾天氣不是單獨的,珠三角城市都受到了這種區域性灰霾的影響。
工業發展超過環境負荷,珠三角從機械汙染、化學汙染過渡到多種汙染並存局麵。世界發達國家完成這一汙染過程花了200年,我們隻花了30年。
城市密集成群,減少了以前存在於城鄉結合部的空氣汙染緩衝區,一方麵造成汙染物不易擴散,另一方麵也把很多城市連成汙染的整體。
灰霾的形成會對各種傳染疾病的流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大氣環境中,人的機體抵抗力必將大為減弱。
我們人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空氣,城市裏的人就相當於吸塵器,每天要過濾15立方米空氣,這樣持續下去,細粒子汙染對身體的危害要比切爾諾貝利核輻射嚴重。影響最大的是人類生理年齡的兩端——孩子和老人。
大氣汙染對北京市民的呼吸係統疾病和心腦係統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影響,分別為每天增加41和59人,過早死亡的經濟損失分別為2550萬元和
3691萬元。大氣汙染引起的居民健康經濟損失不容忽視。2004年,中國城市由於空氣汙染共造成35萬多人死亡,約64萬人因呼吸和循環係統疾病住院,25.6萬人新發慢性支氣管炎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27.4億元。國家環保專家進一步證實,“近年的數據與2004年大體相似”。
1952年12月倫敦“霧都劫難”,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災後幾個月,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當時英國霧中煙塵顆粒物濃度是每立方米
4毫克。2007年12月28日我國北方某特大城市個別測站的小時峰值濃度已經達到了每立方米1毫克。倫敦霧中的汙染物以燃煤產生的硫化物為主,我國城市空氣中的汙染物成分更複雜了,汙染狀況甚至還要嚴重。我們要警惕倫敦霧災在中國重演,不能等到出現事故以後再被動地應付。(2008年4月3日《南方周末》)。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過18個月在中國的實地調查研究,於2007年7月17日公布了關於中國環境政策的報告書《OECD中國環境績效評估》,並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訂了備忘錄。報告認為,中國政府在環保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國的大氣和水汙染狀況仍然十分嚴重。
經合組織的報告預計,中國的空氣汙染每年將導致2000萬人患上呼吸係統疾病。到2020年之前,汙染會導致中國“60萬城市人口過早死亡,每年發生2000萬例呼吸係統疾病、550萬例慢性支氣管炎和健康受損病例”。這可能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13%。
報告認為,雖然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中國的環境標準,常常更接近某些最貧窮的國家。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