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遊雜記]第三十九篇

(2007-12-02 02:27:01) 下一個

因斯布魯克,真正的世外桃源
----歐遊雜記之三十九          巴頓

在奧地利我們隻住了兩個晚上,到過因斯布魯克、薩爾斯堡和維也納等三個城市。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實在太少。而在這僅有的三個城市中,給我印象最深、現在最為懷念的、而在當時卻是駐足時間最短的恰恰是那個帝羅爾[Tyrol]省的省會,隻有十三萬人口的因斯布魯克[Innsbruck]。這個藏在群山之中,美麗因河環繞的,景致美得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因斯布魯克,這塊深山老林中的小家碧玉,因為她的美得讓人不忍離去,佛蘭芒作曲家伊薩克[Isaak]創作了一首著名的歌曲:“因斯布魯克,我必須離開你!”這首歌曲的主旨與題目背道而馳,成功地表達了作曲家對因城的眷戀。

早在尚未到達因城的路上,我們已被美麗的因河,那鉛灰色的濃厚的深沉的河水所感動。它像一條銀色的飄帶拂揚在阿爾卑斯山下的綠色叢中。它忽左忽右地將我們誘引到因斯布魯克。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條色彩如此濃重,水質這樣凝稠的河流。河中流著的好像不是水,而是別一種帶有重金屬的液體。可是,它又顯得如此純淨,沒有一絲雜質,也不顯混濁。我抬頭看山,突然醒悟。因河的這個色彩不就是阿爾卑斯山的精靈嗎?有白雪點綴著的阿爾卑斯山不是也顯現著如此可愛的灰色麽?這個灰色是美術家的調色板上所難以調成。它與雪的白色以及森林的綠色,構成了懾人心魂的獨特的景觀,使我們感動不已!

因河又是如此水勢洶湧。從山頂奔流而下,一直奔向多瑙河,沒有任何阻擋,急急忙忙。它又是這樣的徹骨嚴寒!它像冷若冰霜的美女,將感情深深隱藏。

就在這條冰冷的因河邊上,卻住著熱情好客的男男女女。他們悠閑自在地、安靜地坐在腓特烈公爵街,小金頂的前麵的咖啡座裏喝咖啡,顯示著與世無爭。他們享受阿爾卑斯山與因河所賜的美景尚且來不及,哪有時間關心別的事情?這些從十五、十六世紀延續到今的哈布斯王朝的子民,被文藝複興時期所建的巨人廳、馬克西米連一世陵墓、威爾滕大教堂以及威爾滕修道院教堂所包圍,更為阿爾卑斯山所包圍,一直生活在涼爽與清新當中;他們一直生活在群山的煙霧和因河的清芬當中,根本不願意知道世界上還有沙漠與貧民窟。到了晚上沒有事,不是去跳華爾茲舞,就隻有與情人或相好在音樂的伴奏下調情的份兒了。他們總共隻有十三萬人,他們躲藏在山峰峽穀之中,乃處於真正之世外桃源也!

小金頂是因城最著名的標誌。這座晚期哥特式建築建在1500年左右,是為紀念馬克西米連一世與米蘭大公的女兒瑪麗亞.碧安卡的訂婚。裝飾精美的包廂是觀賞競賽和戲劇的,每個包廂鑲有3450塊金箔銅板。人們都在小金頂前麵拍照留念。而坐在咖啡座上的奧地利男女則笑容滿麵地向我們表示讚許。

在現代史上,因城是1964和1976兩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冬奧會的舉辦城市。在城外的貝爾伊塞爾山前遺有可容納六萬人的奧林匹克跳雪台。還有位於依格爾斯的冰上體育館和人造雪橇比賽場。

因城是通往各滑雪勝地的門戶,這就使蒂羅爾省成為奧地利最受歡迎的冬季度假勝地。1000米的山穀陽光明媚,許多舒適宜人的山村令人神往。因城給人的感覺是阿爾卑斯山就在眼前。最高峰哈費洛卡峰可從市中心乘索道纜車抵達峰頂。晴天在峰頂眺望,往往使人無法喘氣。因為風景實在太美!

二零零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附圖說明:一,遠眺薩爾斯堡。二,交響樂在薩爾斯堡花園裏回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