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浪子日耳曼

半導體人物誌+半導體公司誌
正文

《張忠謀自傳》讀後(讀後感、書評)

(2024-10-04 16:44:45) 下一個

《張忠謀自傳》第二遍也讀完了——因為是小32開本,大概19萬字,並且都是中國人、講的東西也並不艱深複雜,所以讀起來也並不費勁;我督促讀高一的兒子也將這本書讀一遍,因為畢竟書裏是一個偉大的人物講述他年輕時候的成長經曆,對他該是有幫助和啟發的。讀完此書,我更傾向於認為精英教育會有較大概率讓人獲得大成功(比如李顯龍、比爾·蓋茨、馬化騰,雖然這三位過於顯赫,道理卻是淺顯一致的),希望大家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能因此多一個視角來主張。

剛讀完第二遍的時候我給一個好友說,可以建議張忠謀將後半生的傳記分兩部來寫,34~66歲和66歲之後,因為他後麵的講述中必將涉及和第一任妻子的離婚、和現任太太Sophie張淑芬的相伴,也會寫到他第一次交棒給蔡力行後又將他解雇的事由,而這可能會傷害到一些人,他不能不寫、卻也不能全部就實去寫(包括可能台積電正在合作中的一些客戶,這會涉及到一些商業機密),所有這些內容可以讓第二部作為一個緩衝磨礪和平衡取舍,最終在第三部中寫出來。

後來轉念又想,或者應該這樣分時間:把從34歲開始到從台積電退休作為自傳第二部,退休後的生活感悟作為第三部;而且第三部可以不叫傳記,這樣他就可以寫退休後的平淡生活和對人生、對管理、對婚姻情感、對地緣政治等等的觀念看法、期待祝願,這樣他可以相對自由一點地說話,可以暢快、酣暢淋漓地表達;並且也不為《自傳》題材所囿,將這輩子他想說的話、最後的祝福提醒、遺憾無奈等等都可以寫出來。

我是無緣拜會張先生的啦,所以自然也沒有可能將上述建議轉達給他;當然,或許有人可以因我建議的啟發而形成新的建議再轉述給張先生,那就善莫大焉;但無論如何,對於張教主後續傳記的出版,我還是相當期待的——也許他眼下正在筆耕不輟、奮筆疾書吧(張忠謀1931年生,今年已經93歲了,思路還很清晰,還能演講開玩笑,實在是半導體人和他的親朋好友之福)。

 

對於喜歡讀傳記、從事半導體產業、在乎子女教育的人,這本書都值得讀一下。在閱讀這本書兩遍之後我有以下觀察和思考可以分享一下:

首先,張忠謀先生是產業巨人,他過往每一次都幫助了所在公司生產的進步,所開創的fabless(無晶圓“轉產”【更多人叫“代工”】)模式開創了行業先河,促進了一大批知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比如高通、博通、英偉達;所創辦的台積電/tsmc被譽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貢獻了份量碩大的GDP、稅後,吸納了大量就業,也帶動了上下遊整個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台灣叫積體電路)產業鏈的騰飛,促進了消費類電子(含電腦、手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等產業的發展。在講述他青年時期走過的道路之餘,他在書中也言簡意賅地總結了半導體產業一路發展的關鍵點,從他身邊人的第一視角引出來眾多行業巨擘——你會禁不住地慨歎:那麽多優秀的、在這個產業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曾與他同行,而張忠謀先生也是這麽多產業巨子中身影比較高大的那個。

其次,張忠謀善抓管理,他在《經濟周刊》等等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談管理的文章,對於亞洲(老板股東們)該如何更長久地保持企業的活力有很多獨到、針對性強的建議。畢竟張先生學貫中西,東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己很年輕時就已經走上管理崗位、最高峰時帶領過30000名下屬團隊,做過掌管所有業務的CEO,並從無到有、從零到萬地創辦過偉大的企業;他的實操經驗和豐富閱曆讓他想過很多、也講過很多。他有金剛霹靂手段(美式的持劍經商),商場競爭中毫不手軟、趕盡殺絕;卻也光明磊落,將一切放諸桌麵,不搞陰謀搞陽謀,靠技術革新、將工程師按東方工廠化管理、攜歐美資本大棒、給員工多多分紅等方式,將台積電越做越大、富可敵國。雖然這本書中並未涉及太多有關企業管理的探討,但細末處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很多這方麵的思考和實際經驗的總結。

第三,張忠謀還是很有文采的,讀他的書除了可以感覺到當年真實的曆史再現,還可以領略欣賞一下他的文學才能。在本書的最後附記中的那篇《伊麗莎伯》很有短篇《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感覺,《勝利的前夕》則可以被改編為彼時很時興、熱烈關注的大事件的舞台情景劇;寫前者時作者在上大學,而作後篇時作者尚是高中生;如此年輕之紀,心思靈動,文學底蘊豐厚,實在是看過眾多大部頭、學習能力超強的明證;他大一時讀了幾十本書,合大概3天看完一本,實在是強悍。當然張忠謀祖父、父親都上過大學——在那個年代(晚清、民國)也實在是萬裏挑一了,他母親也是名門大家之後;張忠謀的叔叔在美國一年就讀完了哈佛大學的碩士課程,這優秀的家族基因毫無疑問也大概率保證了他的聰慧。張忠謀父母僅生養了他一個孩子,並悉心培養,這看起來的確是精英式教育的勝利;品質遠重要過數量,質大於量,這一點對做家庭計劃來說是個重要的參考。

第四,張忠謀對於中國共產黨是沒有好感的,甚至可以說有蠻大反感,比如他將新中國成立稱之為“大陸變色”,49年離開中國大陸後再沒有回來過,在訪談中稱呼中國人為“他們”(當然他早已是美國籍、且在美國多年、早已經美國化,無可厚非),甚至他可能影響了黃仁勳去年取消來中國的決定(個人揣測)。在書中他這樣描述國共內戰結束的那段曆史:“1948年下半年,戰局急轉直下,共產黨軍隊席卷華北,咄咄逼近長江……戰情更為惡化,共產黨軍隊已逼近徐州……過去逃日本人的難,心中抱著最後勝利的希望和信心,這次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回來……左思右想後,覺得留下來的風險太大,決定還是以走為是……兩三個月後,共產黨占領上海……不到1949年年底,大陸全部落於共產黨之手。”

他父親是銀行家,祖父也經商,相信他們更多是商業經營的視角看待彼時的變局;但似乎張忠謀的反感有更深層次、更立體和堅定的原因,然而這些他並沒有公開表露過,這是他的聰明之處——雖然他肯定經曆過某種堅定的自我克製。在這方麵他並不如查理·芒格對世人的批評那麽明顯和直接,當然有關政治的話題過於敏感,張忠謀實在不方便、也不能哪怕在私下做出評價或給出看法,但是他的態度是相當堅定和清晰的。

 

開卷有益,讀史使人深刻,讀傳讓人自省。以上所寫,為肺腑之言;《張忠謀自傳》一書,流通發行量並不甚廣,網上紙質書有賣、圖書館裏似乎不易借到。有共讀此書者、有對相關話題有興趣者,歡迎留言多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