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板何其多
(2006-01-03 10:29:02)
下一個
在廣州當老板很容易,隻需符合兩個很簡單的條件:第一、男性,第二,模樣比較像成年人。不信?你隨便走到街上的地攤小販或個體士多食肆,準有人脫口而出,"老板,買點什麽或吃點什麽?"開著破爛摩托車的"摩托佬"也會大老遠朝你清脆響亮地喊:"老細,去邊度?"整個廣州市老板來老板去不絕於耳。似乎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遍地是國際化大老板,令內地人和外國人肅然起敬。
"老板"這個詞已被人濫用到慘不忍睹的程度了。不但普通的上班一族無一例外地被戴上"老板"的高帽,有些稚氣末消的中學生也末曾幸免。甚至個別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打工仔也被冠以老板頭衍。此為何故?說來有4種可能:一種是稱呼者高度近視,看錯眼;另一種是現代人特別禮貌,相敬如賓;再一種是稱呼者惡意捉弄被稱呼者的寒酸;最後一種是"老板"這個定義已經變成平民百姓的意思,隻是類似於"喂,嗨"等引人注意的聲音提示而已。從小販短斤缺兩的表現來看,他打心裏並不是特別尊重購買者,而且購買者與他都素不認識,沒有刻意中傷人的必要。所以,"老板"隻是小販招徠生意的一個詞語而已,並不是你有副事業有成或一點也不寒酸的模樣,不要為此而高興,更要警惕別因此而上當。
我是何時開始被人稱為"老板"的都已記不起了,反正我當"老板"已有好幾年了,至今仍囊中空空,是個兩袖清風的"老板"。記得初被這樣稱呼時我先是一驚,以為叫的是別人,當確認是自己無誤時,我開始感到沾沾自喜,似乎占了很大的便宜,不是老板的人被尊稱為老板,就像一個醜女被稱為西施一般,感到無限的虛榮。為了讓虛榮心能夠持續多點時間,我就以老板的行為方式和表達方式來嚴格要求自己,並掩蓋一切錢包的寒酸。於是故作財大氣粗狀,說話洪亮,"出手闊綽",對於本來可以講少十幾塊錢的價格作豪爽狀,不講價了,心裏由此感到大氣的滿足,不亞於白給人家幾十萬而毫不在乎。等到出了商店後心裏才隱隱後悔,惦記著這大方出去的錢與月工資的比例,心裏忐忑不安,一下子剛才的豪氣頓消。
由此可見,"老板"這個詞是具欺騙性的。別看這些稱呼"老板"的小販寫起漢字都缺胳膊少腿的,但他們卻深諳市場營銷學的4C理論的精髓,懂得把握消費者的心理。現時的廣州人大部分經濟能力平平,但腦子裏麵總有一種"老板"情結。他們有一種希冀或幻想,想成為一個有錢人,處處顯尊貴,句句值千金,眾人皆肅然起敬。但當事實上奔馳車和高爾夫球都難以企及時,就轉而尋求較低檔次的心理優越感,而老板這種叫法剛好是正中下懷。不能在富有麗堂皇的五星級酒店一擲千金,在小攤上扔幾十塊錢也同樣擲地有聲,同樣有人畢恭畢敬地侍候左右稱呼"老板"。這種聰明的稱謂不知攬來多少生意,僅僅是一種叫法就有如此卓有成效的市場效應,不知這是否可以進哈佛大學的MBA教程的案例之中。
人們明知自己不是"老板",卻會因為被稱為老板而滿足,這種喜歡占口頭小便宜的心理現象暫且稱之為"老板效應"。這種"老板效應"是隨處可見的,譬如打架贏了的小孩子要被打敗的小孩稱他為"大爺";小馬仔的名片總要印上經理、主任裝點門麵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老板效應"在現代社會是相當有必要。有的人喜愛被人拍馬屁,他明知馬屁精是在故意奉承自己且別有用心,但沒辦法,聽了心理就是痛快。有人喜歡拍,有人喜歡挨拍,這種新時代的供求關係沒有"老板效應"的心理基礎是形成不了,沒有這種效應,庸才就難以平步青雲了。另外,"老板效應"還是一種精神療法。以前我公司裏有個工會主席,他特別喜歡別人稱他為"主席",聽起來似乎在稱呼毛主席似的。他屢次想往上爬卻爬不上去,挫折中這種稱謂給了他莫大的精神慰籍,讓他保持了健康的心理。
我不喜歡拍馬,所以一直是隻小小小鳥,所以也不會有人來拍我,我對"老板效應"因此很有抵觸情緒。為了不再上"老板"的當,我對"老板"的詞義進行詆毀。"老板",無非就是"老的木板",是個中性詞,略帶貶義;"老板"也可能是指"老是板著臉","老是很呆板",是個貶義詞。通過這種免疫的聯想後,一聽到商店裏的服務員稱我為"老板"時,我就會怒眼相對,反駁說:"你才是老板呢!"把他們搞得莫名其妙的。然後,我就有充分的理由狠狠地與他們講價,直地至把他們逼到大出血或跳樓自盡。等出了店門,我還憤憤不平,恨恨地回頭再敬多一句"看你下次還敢叫我'老板'。"
我很自信從今往後不再會上"老板"的當了。但若是他們采用同樣的心理戰術,換另一種抬舉人的叫法,我是否能抵擋得住呢?我認為"老板效應"是人的一種劣根性,難以改變。我想象著稱呼演變,不禁有些沒把握了。以前大家都拿同樣的工資時,陌生人打招呼稱"同誌",大家都很平等;當一部分人先富進來後稱呼"先生/小姐"當時覺得挺受尊重;後來隨著形形色色的新價值觀念的出現,人們稱呼也跟著五花八門,"亮仔"、"靚女"、"師傅"、"大佬"、"老細",越叫級別越高,人們的社會地位真是與日俱增;雖然"老板"這個詞已經夠有錢和地位的了,但以後的稱呼還會沿著更有錢和更有地位兩個方向發展,往錢的方向發展,將會出現一大批"陳大款"、"李大享"、"王大賈"、"錢暴富"、"黃首富"等;往地位的方向發展,先是會用到"波士"這個詞,它指的是帶洋味的老板,更有氣質,接下來應該是"總裁"、"首席執行官"或"CEO",再下來是"董事長",或者更幹脆一點,直接就用"蓋茨""戴爾""默多克"這些最有名的人物名稱來稱呼算數,以後我們在街上常可聽見 "張首席執行官,最近漲工資了沒有?" 或"嗨,陳蓋茨,來點炒河粉吧?""陳蓋茨"難免會飄飄然買下了那碗河粉。
199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