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4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9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麽益處呢?
10 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作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12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13 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
14 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麵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第一、二章是講論世界上各種的變幻,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第三章則談論到這些變化都有神在安排、命定與支配;大小事情無一例外,人不能抗拒,否則自尋煩惱。一個真有智慧的人,應該是個順從神的人。
從2~8節中共有十四對關乎「定時」的講論,有主動的,有被動的;有關乎個人的,亦有關乎國家的;人都不能脫離神的主權與操縱,順應神的時間表是最好不過的。就以生死有時來說(2),生與被生皆有定時,不遲不早,也不是父母所能決定的;甚至能生與不能生也有神的旨意在當中。我們最熟悉的一個例子莫過於亞伯拉罕生以撒的事,亞伯拉罕生子本是神的應許,在神的「定時」中生,是最完美的。無奈人破壞了神的時間表,在「不到時候」便生了以實瑪利,結果生出了大禍(阿拉伯人的先祖),無疑是自討苦吃(參創十五及十六章)。
死有定時的道理也相仿,最好的例子是希西家王患上致死的疾病時,雖然神明明的告訴他,他不能活了,然而他向上主力求生命,結果他被延長了十五年的壽數。就在這十五年中,他生養了兒子瑪拿西,以後成為他的帝位繼承人,但瑪拿西卻是以色列史上最壞的一個王(參王下二十及二十一章)。若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所以我們不必怕生存,也不要求不死: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不勉強,接受神給我們美好的安排。在神有全盤的計劃,都是美好的,雖然有時我們看不出來,但讓我們一同來學習欣賞祂的計劃好嗎?
默想 在短暫的人生中,我虛度了多少個年頭?或許我應該立意改變了!
人不能參透神的作為(三10~14)
滿有智慧的神(10~11)──祂給人所安排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合時的;若萬物都按照祂的時間表循序而行,則好極了;不但神的計劃得以完成,人也能從中得到造就磨煉,悟出寶貴的真理來。祂智慧的作為是我們所測不透的,有時是風調雨順,結果累累;但有時卻可能是風雨交加,災禍與失敗接二連三地臨到。雖然因為我們所知有限而不能參透,但無論如何,這都是祂所允準的,或是在祂智慧的計劃中之一部分。但願我們不怨天不尤人,學習安息在神的安排中。
神的恩賜(12~13)── 神對人的賞賜各式各樣,作者特別在此提到其中一種,就是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在經營的事上喜樂!真的,這是種極大的福氣。有人賺得家財百萬,卻四處奔波,不能享用,日夜心中驚惶,不能安枕;有人窮困潦倒,終日自怨自艾,悲痛不已。但所羅門王在此卻勸世人認知萬事在神掌管之中,不必悲觀怨尤,應滿足於自己所有的,喜樂享用,這是神所賜的福氣。
沒有改變的神(14)──祂是永恒的,祂的作為不加也不減,祂是永不改變的。雖然祂滿有權能可以更改一切的事物,但祂沒有這樣作,目的是要世人敬畏祂及順服祂的安排。
相關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