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到一則哲理故事,講的是一個人在他23歲時被人陷害,坐牢9年。後來冤案告破,終於出獄。出獄後,他年複一年地咒罵那段監獄裏的日子,對那個陷害他的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將那人千刀萬剮。
73歲那年,在貧病交加中,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牧師來到他的病床邊:“可憐的人啊,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那人竭盡全力喊道:“我沒有什麽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咒詛,咒詛那些施予我不幸命運的人……”牧師問:“您因受怨屈在監獄呆了多少年?離開監獄後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了牧師。
牧師長歎一口氣:“可憐的人,您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對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監獄囚禁了您區區9年,而當您走出監牢本應獲取永久自由的時候,您卻用心底的仇恨、抱怨、咒詛囚禁了自己整整41年!”
這則故事使我聯想到澳洲墨爾本的楊小凱教授(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楊曦光。世界著名經濟學家,思想家,當之無愧的“中國的良心”。請看他的簡介和簡曆:
楊小凱教授
簡介
楊小凱出生於中國吉林省敦化,在湖南長沙長大。他曾經受到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的賞識,被破格聘至武漢大學任教,在武大教書期間,出版了《數理經濟學基礎》和《經濟控製理論》兩本著作。鄒至莊訪問武大期間,驚異於楊小凱的才華,推舉他到普林斯頓讀書。198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生前為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ID)研究員、澳洲莫納什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他的論文見於 “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期刊”、“發展經濟學期刊”、“經濟學期刊”、“城市經濟學期刊”等匿名審稿雜誌。
他和黃有光合著的《專業化和經濟組織》一書被權威雜誌書評稱為“蓋世傑作”。他已出版的中英文專著包括:《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使他獲得了世界級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更可貴的是,他終其一生對國家、民族充滿了摯愛與關懷。在其晚年,他曾經表示過對於中國文化現狀的擔憂。通過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製度,他指出,歐美的製度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於新教的文化傳統。因而,其在晚年實現了由製度論者向文化論者的過渡。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他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由於其在經濟學上的巨大成就,楊小凱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楊小凱曾經被兩次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和2003年)
他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
簡曆
1962年-1968年在長沙市第一中學就讀。
1968年,20歲的高中生楊小凱發表了著名文章《中國向何處去?》,該文引起了當時中共高層康生的不滿,楊小凱因此被判入獄10年。
1968年至1978年,楊小凱在監獄服刑期間向與其共同關押的大學教授、工程師等人學習了大學課程,包括英文、微積分等。
1979年出獄後,楊小凱在湖南大學數學係旁聽一年。
1980年楊小凱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1982年畢業,獲計量經濟學的碩士學位。
1982年,被武漢大學聘為助教、講師。
1983年受經濟學家鄒至莊賞識推薦,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1988年被授予博士學位。
1990年楊小凱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1992年,出版《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一書;
1993年楊小凱當選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1994年,出任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經濟係教授、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客座研究員;
1995年,出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1998年楊小凱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經濟學原理》一書。
2000年1月,楊小凱成為莫納什大學經濟學係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時49分,楊小凱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6歲。
楊小凱被囚禁10年,但他的心靈沒有被囚禁。他勇於麵對苦難,頑強走出苦難,一生目標明確孜孜不倦地追求,終於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得勝的凱歌。後來他成了基督徒,發表了一些有獨到見解的信仰方麵的文章。如今他已榮歸天家,他滿懷希望頑強拚搏的精神仍在鼓舞著人們積極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