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一輛轎車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個小城的路上緩慢前進,駕車的魯尼茲在雪地上小心翼翼地駛著。
上路不久,魯尼茲看到前麵不遠處有一個蹣跚的身影,於是他把車緩緩停下來,探出頭大聲的問:“請問,需要我幫助嗎?”那是一位六十開外的老人;老人很感激,上了魯尼茲的車。
途中突然一輛轎車迎麵駛來,魯尼茲下意識的踩下刹車;可是他的車難以控製的打滑向路邊衝去,撞在一顆大樹上。
魯尼茲醒來發現躺在醫院裏,所幸,他隻是斷了兩根肋骨;他急於知道老人的情形,護士告訴他,老人做了開顱手術,還在昏迷中。
老人的家人來了,感謝他對老人的幫助,即便如此,律師還是如期而至;按照法律,魯尼茲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承擔老人70%的醫療費用。
老人昏迷二十多天後,奇跡般的醒過來,他醒來後的第一句話竟是:“要感恩,不要賠償;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傷了好人的心。”
老人的話在人們心裏引起了共鳴,小城居民都被感動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打著“讓善意不再尷尬”、“拯救愛心”的標語,為老人募捐;但老人後來又把這些善款都捐出來,成立了“愛心救助基金”,用來幫助那些因為行善而遭遇尷尬的人。
在魁北克省舉行的最受愛戴的人物評選中,居民們毫無爭議的寫上了老人的名字──盧森斯。
大家對老人這樣評價:“愛原本就是喜悅的關懷和不求回報的付出。當愛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時,是老人還原了善意的本來模樣,讓人們可以毫無戒備地去愛,再沒有什麽能比生活在和諧有愛心的社會更讓人愉悅和歡欣的了。”
感慨善意終於得到了公正的禮遇;但亦使人為之深思,善意屢遭的尷尬。
每一顆愛心都是真誠的,都應該得到尊重和讚賞;每一個善意都是美麗的,都應該馥鬱芬芳。
一個有愛的家,才能夠有溫暖;一個有愛的民族,才能有強勁的凝聚力。
今天,我們怕事而拒絕幫助他人,相對的,明天我們有事時,別人也會因為怕事而拒絕幫助我們。
“要感恩,不要賠償;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傷了好人的心。”盧森斯的觀念與精神值得我們所省思與學習。
注:【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