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美36年頭回憶

(2025-09-02 21:50:10) 下一個

80年代從大陸來美國留學工作以來,已經有整整36年頭了。

記得1989年9月2日,上海虹橋機場,乘坐國航到舊金山。再從舊金山機場到我爸爸的親戚在舊金山的家,見到了他們,經過一陣問候和寒暄之後,姑父就說從大陸這麽難出來,就不要再回去了,想辦法在這兒留下來。娘娘也說你既然已經能夠出來了,也要幫助其他兄弟姐妹來美國。

xxxx Citrus Ave, Walnut Creek, CA 94598 USA 

加利福尼亞州瓦爾納特克裏克市柑橘大道xxxx號,郵政編碼94598

想不到,一晃而過,對大陸上海也是漸漸疏遠了,尤其是父母先後去世了,回國探親和旅遊的想法與動力是越來越弱了。

現在回大陸也是比較麻煩,要辦理申請回國簽證;大陸對許多國家實行免簽證,但是對美國還沒有實行免簽證。加上在底特律沒有大陸的領事館,要辦理簽證,還要委托旅行社辦理等等。

同時由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美中航線飛機航行時間加長。機票也貴了不少。因此退休後,雖然空餘時間增多,但是興趣還是不濃。

由於微信的功能,與我在上海重型機器廠的工友有了聯係。不少朋友已經40多年沒有見麵了。大家都已經退休,想來空餘時間應該比較多了。

我從1968年進廠工作到1983年離開,足足有15年時間與上海重型機器廠有密切聯係。那年頭,生活艱苦,手頭拮據,這是沒法想象的。。。

前些年,廠裏要舉行第一水壓機車間開工60周年的聚餐紀念會,領導找我參加紀念會,發現我在80年代就去美國留學。所以沒有趕上開工60周年的聚餐紀念會.

後來聯係上了,他們囑咐我回國時與大家見見麵,敘談敘談。

同時明年是上海交通大學成立 130周年,想想70-80年代,前後在交大校園呆了6年多。現在網絡信息發達,應該參加130校慶。

交大工農兵大學的同學有微信群,保持一定聯係。

交大研究生的同學隻有個別聯係。我在想在校慶期間,可能會意外見麵。

當年交大研究生同一宿舍校友,有去美國,德國,新加坡,當然也有留在上海的。

在底特律,有不少上交大的校友活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

我的老師不少已經先後去世了,想想我也已經73歲了。

最近我們的出租房來了幾位附近奧克蘭大學的留學生,看到年輕一代留學生都希望畢業後能夠留在美國工作,工作環境好,收入好。由於這些年,美國經濟形勢好,工作機會多。許多留學生留下了,成為新一代移民新一代美國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