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預製菜”還可以咽下,“言論預製化”才可怕

(2025-09-16 15:25:26) 下一個

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時不時會上演一些熱鬧的公共話題。幾天前,預製菜就是那根點燃了油鍋的火柴。一頭是餐飲大佬西貝賈國龍,一頭是嘴炮高手羅永浩。這場本來隻是顧客抱怨飯菜難吃的普通消費糾紛,卻在輿論的熱浪中,迅速發酵成了全民吃瓜大戲,乃至牽動了國家維穩機器的神經。最後的劇情,堪稱一出荒誕劇。

 

老羅最後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果我失蹤,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但除非能徹底送走我,否則所有涉事的人都會終生後悔的。這句話,既是憤慨,又是自嘲;既是警告,又是自保。它赤裸裸地揭示出一個現實:在中國,批評一盤菜,最終可能批評到國家安全;而一場關於預製菜的爭論,最後竟然演變成了維穩事件

 

事情的起因再簡單不過:羅永浩和幾位朋友在西貝吃飯,點了15道菜,結果他覺得全是預製菜味道,又貴又難吃,於是在微博上吐槽了兩句。換作別的餐館,大不了道個歉,送點優惠券,這事兒就翻篇了。但西貝不是一般的餐館,它是全國連鎖餐飲巨頭,帶著民族餐飲品牌的光環。賈國龍沒有選擇冷處理,反而拉上17000名員工,和一個顧客開戰。

 

於是,老羅一夜之間被扣上了網絡黑嘴”“網絡黑社會的帽子。這帽子扣得太沉重,已經超出了飯菜本身的範疇。老羅當然不服氣,直接在直播間開火:你說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那我就是你顧客啊,為啥我這個初戀就被你當成仇人了呢?

 

如果事情僅僅停留在嘴炮大戰,那不過是餐飲圈的一出鬧劇,吃瓜群眾笑一笑也就過去了。可偏偏,在中國,一切公共爭論都可能變成政治事件。風向在914日之後出現了變化。那天,賈國龍的群聊截圖流出,他承認應對方式有錯,但後半句話卻把老羅罵成網絡黑社會。老羅在直播裏火力全開,輿論一邊倒支持他。與此同時,全國媒體一窩蜂跑到西貝店裏實拍,結果果然發現不少問題。這一下,西貝顏麵掃地。

 

按理說,這是企業公關失敗的經典案例。但很快有內幕消息傳出:有關部門出手了,他們給老羅施壓,理由大概是這樣的:西貝有近兩萬員工,如果被輿論擊垮,就是大規模失業;餐飲業本來就脆弱,再鬧下去容易影響社會穩定;老羅粉絲眾多,他的憤怒可能轉化為別的情緒,進一步失控

 

一句話,老羅批評的不是飯菜,而是觸碰了維穩的紅線。在穩定壓倒一切的邏輯下,飯菜可以難吃,顧客可以冤屈,企業可以失責,但社會不能亂,輿論不能炸,老百姓不能因為一盤預製菜鬧出更大的不滿。

 

於是,老羅就接到了一股看不見的壓力。他原本打算打官司、進一步反擊賈老板,但後來都放棄了,隻留下最後的底線:幫助消費者維權、監督整改。而那句如果我失蹤,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更像是提前寫好的遺書,以免哪天突然消失,世人還以為他真是網絡黑社會

 

老羅之所以說出那句跨省論,是因為他比誰都清楚:中國的公共輿論場,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而是政府審批下的溫室。在這個溫室裏,說話的人必須時時刻刻考慮三重風險:一,冒犯企業——大企業背後有資本、有關係,你說它壞話,可能立刻被告上法庭。二,冒犯地方——如果事情被認定為影響某地穩定,那你就是動搖大局。三,冒犯國家——一旦被扣上抹黑中國”“別有用心的帽子,後果就不隻是官司,而是跨省消失

 

老羅敢說話,是因為他有流量、有曆史戰績,有一層護身符。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要在直播裏提醒觀眾:如果我消失了,你們要知道發生了什麽。這是中國式言論自由的荒誕:說真話的人,都要提前為自己寫注腳。

 

而普通人呢?普通人連說真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消費者如果在朋友圈裏抱怨某餐館騙我,可能會被刪帖;如果動員大家集體維權,可能就會被定性為惡意組織;如果動輒被打上造謠”“尋釁滋事的帽子,那等待他的就不隻是失聲,而是失去自由。

 

老羅不過是放大了普通人的困境。他說的是預製菜,背後折射的卻是整個社會的言論預製化”——大家隻能說安全的話,隻能發表經過允許的意見,哪怕是吐槽一道菜,也要擔心觸碰到國家穩定的底線。

 

維穩的邏輯看似聰明:壓下風波,保住就業,維護穩定。可實際上,它常常是殺雞取卵。壓製言論並不能解決問題。老羅放棄了官司,但消費者對西貝的失望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堅定了這企業心虛的印象;把一個消費維權事件拔高為政治風險,等於告訴所有人:這個國家沒有真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批評一個企業,最後竟然要擔心被跨省;維穩最終傷害的,是政府自己的公信力。因為大家看到的現實是:菜可以預製,言論也可以預製,唯一不允許預製的,是對權力的批評。

 

表麵上看,老羅停戰了,西貝暫時安全了,社會穩定了。但長遠看,老羅的那句話,已經深深刻在公眾記憶裏:如果我失蹤,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它像一把鏽釘,釘在了這個社會言論環境的門板上。

 

西貝說: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這句本是企業文化的雞湯,卻成了諷刺。事實上,在中國,老百姓何嚐不是被穩定邏輯虐了千百遍,卻仍然要假裝如初戀,還必須不忘初心?最後,我也學老羅來一句調侃:如果哪天這篇文章消失了,那很可能是內容違規了。但除非能徹底刪除所有記憶,否則預製菜預製言論,就會永遠地出現在中國人的飯桌上——一邊品嚐,一邊討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其實現在國內預製菜到處都是,承認就是了,非要睜著眼睛說瞎話,最後弄得全民皆知,西貝的麵子,裏子都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