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預製菜——食客與商家的世紀大戰

(2025-09-15 15:31:47) 下一個

在中國餐飲江湖上,刀光劍影、風雲突變,最能刺激食客神經的,不是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加價菜單,也不是新式網紅餐廳的排隊長龍,而是那一盤看似熱氣騰騰、實則冰冷冷凍過的預製菜

 

是的,預製菜,這個原本隻屬於中央廚房、工廠流水線的工業文明結晶,如今搖身一變,披著熱炒現做的外衣,堂而皇之端上餐桌。於是,食客與商家之間,上演了一場堪稱世紀大戰的拉鋸:一邊是要吃現炒的執拗,一邊是要省成本的精明。

 

這場大戰的導火索,不是誰,也不是哪家食客,而是——一個能把錘子手機吹成情懷神器的男人:羅永浩。

 

9月,互聯網再一次被老羅的式吐槽點燃。這位從英語老師到手機創業者,再到直播帶貨大佬的傳奇人物,似乎天生自帶開口就是熱點的光環。他有個毛病:不喜歡憋著。別人吃到預製菜,頂多在朋友圈發個這菜像冷凍的,可羅永浩不同,他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西貝蓧麵村。

 

要知道,西貝的老板賈國龍素來以實在人自居,愛說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結果老羅這一下,算是情敵般的當眾打臉。羅永浩公開吐槽:西貝,你們的預製菜,我吃出來了。

 

此話一出,江湖震動。網友一邊倒站在老羅這邊,因為誰沒在餐館裏被預製過?那一盤本以為是現炒的魚香肉絲,口感卻像冷凍塑料;那一份牛排,剛端上桌就透露出批量加熱的工業味。可以說,羅永浩戳中了消費者心裏的一根敏感神經。

 

麵對老羅的錘式吐槽,西貝最終隻好妥協。915日,西貝餐飲集團在微博發了一封長長的致歉信:承認顧客對預製工藝的質疑;承諾盡可能把中央廚房前置加工工藝調整到門店現場加工;放話要徹底向胖東來學習

 

這份致歉信看似誠懇,實則透著幾分狼狽。你想啊,本來打算靠中央廚房統一標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結果卻被顧客硬生生逼回了門店現炒的老路子。這就好比一個學生,本來偷著用計算器寫作業,結果被老師抓住,不得不當場宣布:以後我都用手算!西貝的轉身,當然是為了自救。畢竟,餐飲行業講究的就是信任感。一旦顧客覺得你在騙我,哪怕菜再香,心裏也打鼓。

 

為什麽預製菜能讓人這麽氣憤?因為它天生帶有兩副麵孔。在商家眼裏,預製菜是寶貝:提高出菜速度,一盤魚香肉絲三分鍾就能上桌;統一口味,不怕廚師水平參差;節省人工,一個廚房能少雇兩三個大廚。

 

在食客眼裏,預製菜是噩夢:口感千篇一律,吃啥都像複印的;營養和新鮮打折,誰想花錢吃冷凍加熱?缺乏誠意,好好的一頓飯,吃出了工廠味。更可怕的是,預製菜一旦被大規模應用,餐飲業就會走向工業流水線化。那時,餐廳不再是師傅們手藝的較量,而是誰的供應鏈更穩定

 

想象一下,未來我們去餐廳,點的不是宮保雞丁,而是宮保雞丁C款(工廠2025年第3季度版)。一盤菜的味道,不再由廚師決定,而是由中央廚房的工程師設定。那時,吃飯就和裝配電腦沒啥區別了。

 

羅永浩和西貝的交鋒,不過是整個行業亂象的一角。外賣平台的競爭,把餐飲商家逼到極限。為了提高效率、降低差評,預製菜成為保命稻草;西貝、海底撈、呷哺呷哺,規模一大,就需要標準化。而預製菜,恰好是標準化的捷徑;消費者嘴上說要新鮮,點外賣時卻嫌貴。商家當然會想:既然顧客要便宜,那我就用預製菜降低成本。

 

所以,預製菜並不是哪個黑心商家的獨創,而是整個餐飲市場食客和商家的不謀而合。隻不過,這次西貝被羅永浩點名,成了背鍋俠

 

有人說,預製菜至少安全啊,中央廚房有冷鏈,有標準,比小飯館強多了。話雖沒錯,但它有三個大問題:第一,新鮮感缺失。一旦冷凍過,蔬菜的水分流失,肉類的口感打折,怎麽加熱都複活不了。第二,營養打折:加工、冷凍、運輸,營養素損耗嚴重。吃得飽,卻未必吃得好。第三,餐飲文化的衰退:餐飲的魅力在於現炒現做的煙火氣。如果全靠工廠流水線,那和去超市買速凍食品加熱吃有啥區別?

 

預製菜會不會被徹底抵製?恐怕很難。因為它符合現代餐飲行業的三個關鍵詞:快、穩、省。3分鍾出菜,翻台率高;標準統一,不怕廚師辭職;人工、原料浪費都能減少。正因如此,資本對預製菜趨之若鶩,很多地方政府還大力扶持,把它當成餐飲產業升級的方向。

 

但是,預製菜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它能隨便糊弄顧客。隻要消費者有覺醒,有像羅永浩這樣的攪局者,商家就不敢明目張膽。未來的餐飲市場,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餐廳走預製菜路線,拚效率、拚價格,適合快餐和外賣。另一部分餐廳走手工現炒,拚體驗、拚煙火氣,適合堂食和高端。而中間模糊地帶,必然會被不斷挑剔的顧客打掉

 

所以,西貝才會幡然醒悟,寫下那封長長的致歉信,宣布要現炒、現煮、現鹵,但問題是,商家會不會真改?還是隻是暫時安撫消費者?這恐怕得時間來檢驗。

 

這是一場食客與商家的世紀大戰:食客要新鮮,要煙火氣,要點菜看廚師的手藝;商家要效率,要利潤,要中央廚房流水線。表麵看,食客贏了:羅永浩一錘子,砸得西貝改口。但深層看,商家也沒輸:預製菜不會消失,隻是變得更隱蔽。就像一場持久戰,雙方都在試探底線:食客會不斷挑刺,用錢包投票;商家會不斷優化,在成本和體驗之間平衡。

 

這場大戰的真正贏家,恐怕是——羅永浩。他既贏得了流量,又贏得了口碑,順帶讓自己的直播間人氣暴漲。可以說,老羅才是餐飲大戰中最大的食利者。預製菜不會被徹底消滅,但至少,經過這場大戰,顧客們學會了一件事:提高警惕,時刻準備著,嘴裏咀嚼的不隻是菜,還有餐飲行業的良心。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