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而美法案”——黨派之爭與“兄弟反目”

(2025-07-04 05:07:22) 下一個

大而美這個修辭手法,用在政治上,聽起來就像川普在房地產廣告上說的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場全美最棒的金色馬桶一樣——滿是誇張、炫耀,還帶點兒輕佻。然而,這一次,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簡稱OBBBA)不再是地產廣告文案,而是真刀真槍通過國會、即將由總統在白宮簽署的聯邦法律。它不是一個政策,而是一個政治宣言,是川普主義的徹底體現:揮舞大剪刀砍稅、拿起大錘子拆福利,手托星條旗建邊境牆,高舉擴軍預算登上自由世界之巔。

 

首先必須承認,大而美法案是對川普經濟觀的全麵呈現——減稅、強軍、收緊社會福利、驅逐非法移民,以及對綠色議題漠視乃至敵意。

 

法案最突出的部分,是對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強化與永固化。不僅繼續維持川普時代的企業稅削減政策,還新增個人減稅措施,包括加班費和小費免稅、老年人專項減稅、汽車貸款利息抵扣等。在稅務技術操作上,還上調了州及地方稅扣減上限(SALT cap),這項原本打擊高收入州(如加州、紐約)的機製,如今被放寬,顯然在向中產和富裕階層拋出橄欖枝。

 

除此之外,半導體投資抵免的提高(至35%)則是一種產業大補貼的策略,與其說是經濟政策,不如說是對中美科技戰背景下,美國製造回流戰略的一次深度投資。當然,減稅的另一麵,是開源乏力——於是節流成了必須的動作。這就帶來了福利大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限製申請、食物援助削減、綠色能源項目一刀切。

 

這還不夠,因為在支出方麵,軍費大漲1500億美元,包括造船、彈藥、導彈防禦、軍人福利等全麵提升;而邊境安全開支高達3500億美元,堪比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其中460億美元用於建牆,450億美元修建拘留中心,幾乎是一個平行的移民懲戒體係的構建工程。

 

這些龐大的動作背後,自然是債務的山峰在隱隱作痛。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十年內稅收減少4.4萬億美元,而國債將因此淨增3.4萬億。聯邦債務上限順勢被提升了5萬億,相當於告訴財政部:你繼續刷卡,額度我們給你調好了。

 

這,就是大而美的全貌:大——確實宏大;美——對誰而言?

 

共和黨之所以對這部法案全力支持,不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減稅是教義,不可背叛。減稅是共和黨的核心信條,幾乎等同於基督教徒的信耶穌得永生。哪怕國債再高,也必須削減稅負,讓企業輕裝上陣,相信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會帶來繁榮。這種理念早在裏根時代就根植於共和黨的DNA中。

 

    第二,兌現承諾是政治生命線。法案中許多條款——如小費免稅、邊境牆撥款、福利縮減——都是川普在競選中的核心承諾。對共和黨議員而言,支持這些內容就是支持自己的再選。哪怕法案背後是一張巨額的財政空頭支票,也不能說

 

    第三,川普的鐵腕推動,壓服黨內異議。雖有部分財政鷹派擔憂債務問題,但川普對黨團的控製力遠超任何前任總統。為了黨內團結和大選勝利,共和黨人選擇閉嘴歸隊。相比財政道德,他們更在乎的是政治勝利與選票。

 

可以說,大而美法案之於共和黨,不隻是經濟政策,而是一場忠誠測試。

 

民主黨對該法案的批評可以用四個字總結:劫貧濟富。他們從四個方麵認為此法案本質上是資本上層建築的狂歡,窮人送出的禮物

 

    第一,減稅惠及富人,貧者無感。雖然表麵上個人減稅看似普惠,但真正受益最多的仍是高收入群體和大企業。SALT cap的上調,直接是對富人最友善的修法之一,而老年人專項減稅、加班小費免稅等則是政治糖果,用來粉飾現實。

 

    第二,削減社會保障,是赤裸裸的懲罰。Medicaid門檻提高、食物券減少,是對最脆弱群體的直接打擊。這些政策在疫情之後,尤其顯得殘酷無情。對民主黨來說,這是美國夢的背叛。

 

    第三,碳中和進程遭扼殺。法案取消了拜登政府推動的清潔能源補貼,等於斷了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等行業的政策奶嘴。這是共和黨對綠色轉型的明確否定,也是對全球氣候承諾的諷刺。

 

    第四,移民政策走向極端。巨額資金用於建牆和拘留,民主黨認為這是種族化的政策偏見的體現,更是對移民群體的人道打擊。驅逐百萬移民、打造集中營式拘留體係,民主黨痛斥此舉非美國式做法

 

總之,在民主黨看來,這部法案是一場逆轉社會正義進程的大倒退。

 

 

如果說民主黨的反對來自於意識形態、選民基礎、社會理念,那馬斯克的反對,則更具企業家式的理性恐慌

 

馬斯克批評OBBBA的焦點有三:

 

    第一,債務狂歡無法持續。馬斯克稱之為債務奴役法案,認為國家財政如不勒緊褲腰帶,終將走向崩潰。他的邏輯是企業家式的:收支要平衡,不能靠無限透支。他甚至主張讓美國撞上債務上限,逼政府像個正常人那樣過日子

 

    第二,綠色能源產業被出賣。特斯拉是綠色轉型的代表企業,依賴政策補貼、消費者減稅等來擴大市場。法案廢除這些支持,無異於向特斯拉背後一刀。馬斯克的憤怒,不僅是政治立場的分歧,也是商業利益的嚴重衝突。

 

    第三,政治邏輯與科技理想的決裂。川普的政策優先級是軍隊、邊境、傳統產業,而馬斯克代表的是AI、火箭、電動車、太陽能。這兩套敘事體係原本可以勉強並存,如今卻因為政策走向全麵分裂。馬斯克已表態要籌建第三黨,對傳統兩黨施壓,意味著他已不再願意做共和黨的科技吉祥物

 

這一兄弟反目的政治戲劇,也象征著共和黨與矽穀之間愈發不可調和的斷裂。

 

大而美法案如其名,確實宏大、複雜、充滿川普風格的戲劇性。在共和黨眼中,它是經濟自由、國家強硬、政黨勝利的結合體;在民主黨眼中,它是對社會正義、財政穩定、環境保護的全麵背叛;而在馬斯克眼中,它則是一張令人膽寒的財政透支賬單。

 

川普得到了他要的政治勝利,但他也失去了一個關鍵盟友——馬斯克,一個既代表未來又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科技億萬富翁。這場分裂,可能預示著川普主義內部的裂解苗頭:傳統保守派、民粹右派與科技新貴之間並不天然契合,他們的聯盟,在政治強人褪去光環後,或許將分崩離析。

 

而對於美國來說,這場減稅+擴軍+削福利的盛宴之後,是賬單的到來——3.4萬億的新債務,將由誰買單?或許,到那時,這大而美”,會變得太沉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risin2021 回複 悄悄話 中心是能否促進經濟發展,反對的都極力避開這個問題。是否促進經濟發展是評價法案唯一標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