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蘋果智能被閹割,中國到底怕什麽

(2025-05-14 00:02:17) 下一個

AI風潮中,Apple推出了自家的“Apple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蘋果智能)。這項服務繼承了蘋果一貫的以人為本的哲學,又把AI和個人設備深度融合,從寫作輔助、信息摘要、郵件潤色,到圖像生成、日程整理,可謂是智商越低,生活越順的神器。

 

然而,當各國用戶沉浸在Siri煥然一新的語音甜言蜜語中時,中國大陸用戶,卻發現自己的手機被閹割了,被排除在這場AI盛宴之外。隻要你的設備是在中國大陸購買的,哪怕你人在美國,賬戶也設置為美國,蘋果智能還是不予服務;反過來,如果設備在境外購入,人也在境外,用的是非大陸Apple ID,就可以暢享未來

 

 

蘋果智能目前基於的是大模型(包括自研小模型和OpenAIGPT-4),加上本地設備的私有數據整合,從而實現一個夠私密、夠智能、夠順手AI助理。從技術角度講,中國大陸不缺算力,也不缺高性能終端。要在大陸實現蘋果智能,沒有物理障礙。

 

問題出在智能的邊界。蘋果智能依賴大模型理解用戶輸入的文本,生成總結、草稿、建議和回答。它自然要理解敏感詞,要判斷上下文,要精準接住每一個社會熱詞。而這一切,恰恰是中國大陸監管最忌諱的領域——它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內容問題,是思想控製問題。

 

你敢讓一個不可控的AI助手幫助中國用戶寫公眾號?寫微博?寫朋友圈?那下一步,蘋果智能是否也會對現行政策的理性分析?是否也能在六四新疆李文亮清零等詞匯上做出誠實回應?哪怕隻是中立”——在中國大陸語境中,這都足夠危險

 

AI助手最大的風險在於,它太誠實,太有效,太不懂配合。如果你曾使用ChatGPTAI工具做文本生成,你就會發現,AI說話不像人類官媒那麽聰明,它對事不對人,講邏輯不講政治立場。它會對中國和西方都進行批評,也會在錯誤麵前給出反思建議,而不是直接跳進偉光正的大坑裏唱讚歌。

 

而蘋果智能,雖然是蘋果品牌的紳士派代表,但底層技術仍然依賴GPT-4這一類的語言模型,其訓練中蘊含了大量開放社會的信息結構和邏輯體係。這種透明的、非預設的智能結構,正是中國大陸語境中最敏感、最難以駕馭的東西。

 

中國大陸的智能助手,比如小米的小愛、華為的小藝、百度的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規避、刪減、回避、轉移話題。問它們李文亮是誰,它們會建議你閱讀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問天安門發生過什麽,它們會暫無法提供該內容;問如何移民加拿大,它們甚至會勸你熱愛祖國。這並不是這些AI不夠智能,而是它們太懂事。在中國大陸,智能不是知識能力,而是政治覺悟的體現。

 

而蘋果智能的尷尬正在於——它不配合、不聽話、不自審、不自刪。你問什麽,它就盡可能地回答什麽,即使已經過濾過一次,它的中立也遠遠超過中國標準的主旋律。這就構成了危害國家安全的政治風險:不怕你說錯話,就怕你說實話。

 

蘋果公司當然清楚大陸市場的重要性,也並非沒有本地化曆史——iCloud早就交給了貴州省運營,iOS地圖裏台灣省從不敢犯錯,就連新聞類內容在中國也乖得像隻貓。但這一次的蘋果智能,蘋果似乎更清楚一個現實:如果智能都要服從審查,那它就不再是智能,而是宣傳工具的延伸。

 

要把蘋果智能落地中國,勢必要向監管層提供內容過濾方案,開放本地模型定製、關鍵詞屏蔽功能、輸出審查接口……這顯然違背了蘋果宣稱的用戶隱私本地化智能不過雲不記錄數據等原則。於是,蘋果無奈地選擇了的暫不落地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蘋果智能未進入中國,是一次信息主權 vs 全球通識的對撞。中國希望所有進入本土的技術都服從國家利益,這個利益的定義不是技術標準,而是意識形態的安全感。而蘋果智能,卻是站在人類認知的立場上,它試圖把智能權利下放給個體,而不是交給政府、組織或算法調控者。

 

你要讓一個中國用戶使用蘋果智能,那意味著他將第一次擁有一個不依賴百度、不依賴朋友圈、不依賴公眾號的信息助手。它不洗腦,也不洗地。它不說你好厲害,也不說請相信政府,它隻說事實大概是這樣的”——這,才是真正危險的地方。

 

蘋果智能遲遲不入中國,不是技術不成熟,不是語言不支持,更不是蘋果不努力。而是它太自由,太真實,太不聽話。它所代表的,不僅是AI的發展方向,更是信息平權的未來。未來,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尊重事實,邏輯思考,不會撒謊AI助理,對於一個習慣了信息過濾和控製的政權來說,是最可怕的威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