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其總統任期內,以“美國優先”為口號,奉行極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肆無忌憚地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加征關稅,不僅針對競爭對手中國,還波及盟友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川普的“底氣”從何而來?
首先,美國長期以來是全球最大消費國,2019年美國進口總額達2.5萬億美元,占全球進口總量的13.4%。由於美國市場巨大,各國都希望向美國出口商品,以獲取美元利潤。因此,川普認為美國在全球貿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場主導地位,可以借此施壓他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2019年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18%。川普認為,對華加征關稅會迫使中國讓步,接受美國的貿易規則;美國是歐盟最重要的非歐貿易夥伴,2019年歐盟對美出口達6150億美元。川普認為歐盟在汽車、農產品等領域“占美國便宜”;加拿大和墨西哥作為美國最重要的鄰國,兩國經濟嚴重依賴美國市場。
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還掌控全球金融體係,美元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由於各國貿易和國際結算高度依賴美元,大部分國際貿易需要美元結算,如果川普政府對某國實施金融製裁,例如切斷其美元交易渠道,該國的貿易能力將大幅下降;美國資本市場強大,吸引全球投資。如果川普政府對某國施壓,可能會導致該國企業股價暴跌、外資撤離。川普清楚,美國的金融和市場影響力,賦予其極強的經濟脅迫能力,因此他敢於大規模發動關稅戰。
川普的底氣還來自於美國的全球軍事優勢。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全球擁有8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軍費開支占全球總軍費的39%。這種軍事霸權讓美國在談判桌上擁有額外的威懾力。例如:川普政府在對中國經濟施壓的同時,加大對台灣軍售,加強南海巡航,以形成“經濟+軍事”雙重壓力;對歐盟, 美國長期提供歐洲安全保障,駐軍德國、波蘭等國。川普曾威脅,如果歐盟不在貿易問題上讓步,美國可能減少對北約的支持。軍事霸權讓川普在貿易戰中更具強勢態度,他認為各國最終都不得不妥協。
盟友對美國市場依賴深,美國認為他們別無選擇。川普敢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征收關稅,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嚴重依賴美國市場。例如:加拿大出口的75%麵向美國,汽車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墨西哥出口的80%進入美國,製造業幾乎與美國綁定;歐盟在汽車、航空等行業需要美國市場,例如德國汽車企業在美國銷量巨大。川普認為,即便美國對盟友施壓,他們最終也不會徹底翻臉,因為他們離不開美國市場。
川普及其支持者一直認為,美國在過去幾十年裏實行開放貿易,導致本國製造業外流,失去了大量就業機會,而盟友和對手國家,卻從美國市場獲取了巨大利益。因此,他主張重新調整全球貿易體係,讓美國占據更有利的地位。例如,川普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讓美國製造業流向墨西哥,導致美國工人失業;他指責歐盟對美國汽車征收高關稅,而美國對歐盟進口車關稅較低,要求歐盟“平等對待”美國;他聲稱中國通過不公平競爭占領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工業空心化。這種“美國吃虧論”是川普發動關稅戰的核心理由。
川普之所以敢與全球為敵,主要依賴美國的市場規模、金融霸權和軍事優勢。他認為世界離不開美國,各國終究會屈服。但現實情況是,關稅戰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混亂,損害了美國的全球信譽,並沒有真正實現讓製造業回流的目標。川普的關稅戰,更像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豪賭,短期內可能奏效,但長期來看,美國可能會因過度依賴關稅手段,而失去全球貿易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