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這款風靡全球的短視頻應用,憑借其獨特的算法和用戶體驗,在中國引領社交媒體潮流,還以其海外版本TikTok,在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掀起了一股數字文化風暴。
抖音在中美兩國的行為模式,可以被形象地稱為“兩張麵孔”,表麵上看似“一體化”的品牌背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操作模式和管理邏輯,在中國,它謹小慎微地配合政府的審查與監管,無條件服從監管;而在美國,它則敢於以訴訟和公關對抗政治壓力,表現出了一種近乎激進的抵抗姿態。
在中國,抖音嚴格遵守國內的內容監管政策,對用戶上傳的視頻進行嚴格過濾和審查。關鍵詞屏蔽、敏感內容刪除、賬號封禁等措施,是平台日常操作的一部分。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是典型的人治社會,核心在於對權力的集中化和對言論自由的限製。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理高度集中,抖音的運營完全依賴於對權力的妥協。對於企業而言,任何“不聽話”的行為,都可能麵臨嚴重後果:從罰款到整頓,再到徹底關停。這種高壓環境讓抖音必須小心翼翼,主動迎合政府的審查要求,以確保自身的生存。
與中國的“低調”表現截然不同,TikTok在美國市場,展現出了強烈的抗爭精神。麵對特朗普政府時期提出的禁令和出售要求,TikTok不僅拒絕妥協,還通過訴訟手段與政府針鋒相對,同時大量雇傭遊說團隊和法律顧問,為自身爭取市場空間。這種行為在美國並不顯得突兀,因為美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法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為企業提供了對抗行政權力的可能性。在這種社會結構下,TikTok敢於訴諸法律解決爭端,通過輿論宣傳爭取民眾支持,這是對其合法權益的維護,也是一種典型的市場行為。
抖音在中美兩國截然不同的運營方式,背後是人治社會與法治社會在理念和製度上的深刻差異。
在中國,社會的治理邏輯以人治為核心,強調權力的集中和決策的靈活性。在這種模式下,法律隻是統治工具,而非獨立的約束力量。企業的行為需要更多地服從權力,而不是依靠法律保護自身利益。具體到抖音,它在中國的表現並非個例,而是所有本土互聯網企業共同的生存策略。從阿裏巴巴到騰訊,無一不對監管政策唯命是從。這種服從並不是企業的選擇,而是人治社會中的“必修課”。
與人治社會不同,法治社會以法律為核心,行政權力受到嚴格的法律約束。企業權益在法律框架下受到保護,政府的行為也必須符合法律規定。TikTok在美國的表現,正是對這一原則的實踐。盡管TikTok的運營並非毫無爭議,但它能夠通過法律手段與政府對抗,這本身就是法治社會賦予企業的一種權利。法律的獨立性讓企業不必完全屈從於權力,而是有機會為自身爭取公平競爭的環境。
中國的人治社會以權力集中為核心,企業的行為需要更多地依附於權力。而美國的法治社會則以權力分散為特點,企業能夠通過法律手段與行政權力抗衡。這種差異,決定了抖音在兩國的生存策略截然不同。在中國,法律的工具性更強,是服務於權力的統治手段;而在美國,法律具有獨立性,能夠為企業提供保護。TikTok敢於起訴美國政府,正是因為它相信法律的公正性,而這種信任在中國幾乎不可能存在。在中國,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更像是上下級關係,企業需要主動迎合政府的需求。而在美國,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更為平等,法律為這種平等提供了保障。
抖音在中美兩國的“兩張麵孔”,是全球化企業在不同社會治理模式下求生存的真實寫照。它的“兩麵性”既是企業逐利的必然選擇,也折射出人治社會與法治社會的深刻差異。 在全球化的今天,抖音的“兩張麵孔”,也許隻是冰山一角,但它所揭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