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央視新聞“炒蛋”,美國淪為“壞蛋”

(2024-11-27 00:09:42) 下一個

最近,中央電視台一則關於美國雞蛋價格上漲的新聞,讓普通百姓對有了全新的理解:原來,蛋還能成為國際政治調味品。這則新聞,看似關注美國民眾蛋的煩惱,實則話裏有話,不僅映射了美國經濟的脆弱性,也順便吹捧了一把:中國的好蛋壞蛋,都情緒很穩定

 

美國雞蛋漲價這條新聞,一夜之間登上中國新聞的頭版頭條。可大家心裏都有數:雞蛋價格的波動對於國際局勢的影響微乎其微,對於美國百姓的影響,更是小過蛋炒飯。那麽,為什麽央視偏要大張旗鼓地報道這件小事

 

 

央視報道美國時,有兩個重點:一是美國天災人禍不斷,二是美國百姓苦不堪言。無論是森林大火、颶風,還是槍擊案、高油價,乃至現在的雞蛋漲價,這些都成了唱衰美國的素材庫。通過不斷放大這些新聞,央視試圖塑造一個壞蛋形象——一個動不動就出問題的美國,顯得不如中國穩。雞蛋新聞背後潛藏的邏輯是:看吧,美國的雞蛋不穩定,還是咱中國好,雞蛋價格平穩,供應充足。借雞蛋之事,偷著誇自己是好蛋。這種手法,在宣傳學上堪稱以小見大

 

雞蛋價格上漲,本質上是市場規律的表現。然而,這條新聞被央視呈現得仿佛美國進入危機模式,誇張到讓人產生赴美留學旅行要帶上雞蛋的聯想。這種敘事手法,正是利用了普通人對日常消費品的敏感性。

 

在美國,雞蛋的價格確實上漲了,但它占家庭總開支的比例微乎其微。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雞蛋的價格波動,不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實質影響。而在中國,雞蛋是家庭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漲價往往會引發更強烈的社會反應。央視的報道中,隱約暗示了美國雞蛋不靠譜這種觀念。實際上,美國的雞蛋不僅個頭大,而且貨真價實,不像某些壞蛋”——那些被曝出含有致癌物、假冒偽劣的中國雞蛋。

 

美國的雞蛋價格雖高,但其質量通常更有保障。從飼養方式到質量檢驗,美國對雞蛋的監管更加嚴格。消費者花高價買的不僅是一個雞蛋,而是對食品安全的信任。中國雞蛋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頻頻爆出的問題雞蛋事件,讓人提心吊膽。假雞蛋、毒雞蛋、注水蛋屢見不鮮,這些壞蛋,不僅破壞了消費者的信心,也讓這種基本食品淪為風險品。

 

按照央視的報道,紐約批發市場上一打雞蛋的價格為4.23美元,約合人民幣30元。一打雞蛋12個,折合一個雞蛋2.5元人民幣。聽起來貴得嚇人,可這隻是中國的一個偽問題。以紐約平均收入計算,一小時的工資可以買40個雞蛋。而在中國,普通工薪族的時薪往往僅夠買10個雞蛋。用雞蛋消費能力衡量,美國人實際上比中國人富得多。雞蛋價格高低與食品生產、流通成本密切相關。美國的雞蛋雖然貴,但因其平均收入高,消費者承受能力強。中國的雞蛋雖便宜,但在生活成本整體偏高的情況下,老百姓對其價格的敏感度更高。

 

央視通過大篇幅報道美國雞蛋漲價,實際上是試圖構建一種壞蛋邏輯:美國社會的問題,多到連雞蛋價格都控製不住。而中國則是好蛋邏輯的典型代表,展現出供應鏈穩定、民生無憂的形象。雞蛋之爭不僅是價格、質量的對比,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較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壞蛋好蛋的辯證關係中,汲取一些教訓。首先,壞蛋未必全壞,好蛋也有缺陷。美國雞蛋雖然價格高,但消費者仍可以簡單地通過選擇不同品牌或養殖方式來減低成本。中國的壞蛋問題,則需要艱難地地通過嚴格食品監管與提升企業誠信才能解決,任重道遠。

 

雞蛋問題的本質,反映了不同國家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價格敏感度的不同態度。央視的雞蛋新聞看似無害,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輿論蛋炒飯,試圖通過雞蛋的漲價,讓觀眾對美國社會的穩定性產生懷疑。然而,無論是壞蛋還是好蛋,最終的評價標準,都應回歸到消費者的真實體驗與需求。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關注的,不是雞蛋漲價,而是雞蛋是否好蛋”——既價格合理,又安全健康。畢竟,無論是央視的新聞炒蛋,還是美國的高價蛋,都不如家裏的荷包蛋更實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