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上午10點半,北京後海銀錠橋邊,3對女孩當眾親吻,一過路男子喊了:“死同性戀!”女孩們受驚集體倒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快閃”表演,覆蓋在女孩們身上的紅色標語“恐同殺死女同性戀”點出表演的主題。
活動發起人小航(化名)說,她和同伴們的目的是紀念“國際不再恐同日”。這個主題日設立於2004年,目的是反對對同性戀者和跨性別者的歧視。
2024年7月1日,什刹海街道召開什刹海風景區環境秩序“百日攻堅”行動部署會,攻堅行動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打擊“違規經營槳板”。看來,這場行動比“百團大戰”還艱難,因為至少需要100天。
為什麽要打擊“槳板運動”?
北京什刹海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是一個曆史悠久的風景名勝區。什刹海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後海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為了北京市民和遊客的熱門去處。後海不僅以其美麗的湖泊和古老的胡同聞名,還因其夜生活的豐富多彩而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和外國遊客。
近年來,後海逐漸成為了一個同性戀者的聚集地。有媒體報道,在後海的湖麵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半裸體玩漿板,這種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後海公園因此被人戲稱為“彎仔公園”。
因為“彎彎”是對男同性戀者的一種別稱,“彎彎”這個舶來詞源自英文,英語裏用Straight(直)表示異性戀或者非同性戀,用Bent(彎曲)表示同性戀。所以男同誌被稱之為“彎彎”或“彎仔”。
女同誌則被稱為“拉拉”,這是受台灣“拉子”稱呼的影響而來。在台灣,英文單詞“Lesbian”的中文翻譯以“拉子”或“女同誌”最為常見,有時也音譯為“蕾絲邊”。
“蕾絲邊”一詞源自公元前六世紀女詩人莎孚(Sappho)的故鄉——古希臘的蕾絲博斯島。“蕾絲邊”直譯為“蕾絲博斯島的”或“蕾絲博斯島民”。通過研究古代文獻,曆史學家推測莎孚曾在島上指導和熏陶一群年輕女子。莎孚的遺作雖然不多,但大多與女性的日常生活、感情關係及習慣有關,尤其關注女子的美貌,並明確表達她對女性的愛意。到了1890年,醫學辭典開始使用該詞語,以“蕾絲邊之愛”等字詞形容女陰摩擦,即兩個女性間通過類似性交的方式達到性快感。
同性戀文化在中國的曆史並不長久,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尋求社會的接納和理解。後海作為一個包容多元文化的公共空間,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同性戀者展示自我的舞台。
對於後海成為同性戀者聚集地的現象,社會上存在著不同的聲音。一些人認為,這是社會進步和包容的表現,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同性戀者也是普通人,應該享有與異性戀者同等的權利和尊重。這是個人自由的體現,隻要不違反法律,就應該被允許和尊重。
然而, 一些人認為,這種行為不僅不文明,而且影響了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他們認為,公共場所應該有一定的秩序和規範,不應該出現裸體玩漿板等不文明行為。他們擔心,這種行為會影響到其他遊客的體驗和感受,特別是家庭和兒童。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中國法律並未禁止同性戀行為,但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仍需遵守相關法規和社會公德。對於半裸體玩漿板等行為,相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和監督,確保公共場所的秩序和環境衛生。同時,政府和社會應加大對多元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公眾的包容和理解。通過合法和文明的方式展示和表達個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既可以保護個體的權利,也可以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後海作為北京的一處重要文化景區,其多元文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應當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麵對各種文化和生活方式。政府、社會和個體應共同努力,在尊重個人自由的同時,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為建設一個更加和諧和進步的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