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老去

時間有了,精力卻減,百無一用,就寫寫東西吧。
正文

非洲Safari記趣(1)

(2025-08-12 18:57:23) 下一個

 

    回到家了!二十小時的飛機,十多日的車上顛簸和疲勞成為過去,可以在家裏的床上放鬆地睡覺,不必再要五點多起床,匆匆忙忙地趕路,為觀看動物在草原上四處奔波。每當在草原的路上顛簸時,心裏就埋怨自己,為什麽要花大錢跑來這非洲受罪?但一看到動物,這些抱怨和不滿就扔到爪哇國去了。 

    好,回到旅程的開始。因為沒有美國到肯尼亞的直飛航線,我們需從舊金山坐十五小時的飛機去卡塔爾的多哈,再從多哈飛五小時去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在多哈要等八小時才能轉機,幾個朋友一商量,決定去多哈來個半日遊。一出機場,多哈那個熱呀,真叫人受不了。華氏107度,濕度85%,像在蒸籠裏似的。先去了卡塔爾國家博物館,這是個相當新的建築,俗稱"片片館"。因為整個博物館的屋頂都是一片片的倒覆碟子造型,房子和樓層的分隔也是用碟子切隔開,真是頗有特色。看完國家博物館,天黑下來了。接著去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麵轉了一圈,蜻蜓點水,但卻發現這伊斯蘭藝術館卻也是由著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多哈作為一個現代化城市隻有不到五十年的曆史,真正大興土木隻不過在十年之前。因為都是新建築,給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感覺,高樓大廈立在海邊,夜色中射出紅藍黃色的燈光,相當漂亮。據導遊講,整個多哈140萬人口,全都是靠海水淡化來供應生活用水,淡水相當矜貴。所以,在多哈,你要知道誰是富豪,隻要看看哪個家庭草地大,樹多,就是富貴人家。看罷海邊的大廈,我們去了多哈歌舞劇院。這個劇院是露天大舞台,舞台前180度圍繞的是觀眾席,也是露天的,有點體育場的感覺,劇院的規模相當大,隻是在黑夜中,感受不到全方位的體驗。參觀完歌劇院,我們去看了"鴿巢",兩座約二十米高的圓錐型鴿子塔,裏麵養了二三百隻鴿子,說是多哈的一景,然後去瓦其夫市場 (Souq Waqif) 體驗多哈夜市。夜市主要的商品是椰棗。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中國市場上常見的"伊拉克蜜棗"。人們在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裏麵交易,好不熱鬧。外麵的街道,矗立著一根約十米高的金手指雕塑,直指天空。開始時黑夜裏看不清楚,側麵看過去還以為是男人的巨炮。遊客們很喜歡以這金手指作背景拍照留念。金手指附近,食肆將椅子四方枱都搬到館子外麵,在街上做生意,有些飯館把立式冷氣機也搬出來放在桌椅旁,讓顧客涼快。阿拉伯人也真能抗熱,一些人把頭包起來,還穿著長長的黑袍和白袍,有些女人還包得隻剩下兩隻眼睛。現代化都市加阿拉伯長袍,這就是多哈一瞥的感覺。

    經過五小時的飛行,到達肯尼業首都內羅畢,時間是上午。我們乘旅遊巴士在內羅畢到處走了走,政府辦公大樓,外國使館區,中國人聚居區,算是唐人街吧!中國現時有約七萬人在肯尼亞。再去商業區,離商業區不遠是貧民窟,一排排的破木棚和鐵皮屋延展向遠方,落後的非洲也是貧富懸殊的。之後去訪問長頸鹿中心,每個人都分發了食物去喂長頸鹿,一顆一顆地放進長頸鹿的口裏。長頸鹿很聰明,它等不及就把舌頭伸進裝食物的小罐裏,一卷就把罐裏的食物都掃光了。鹿苑裏還有幾隻野豬,長頸鹿吃漏的食物就讓這幾隻野豬清理幹淨,大家玩得很開心。訪問長頸鹿後一起坐車去郊區的 Karen Blixen Museum,這裏是一個大莊園,隻因以前拍過電影《Out of Africa 》,成了旅客們打卡的地方。我們在這裏消耗了兩個多小時。其實這裏不值得去,不去也罷。這天晚上,我們去吃了一個大餐,美名曰非洲燒烤,有很多種燒烤肉吃。雞肉、豬肉,羊肉,牛肉,駝鳥肉,鹿肉,鱷魚肉等,聽得食指大動。但非洲廚師不加調料,一律燒成十二分熟。一樣的味道,肉質又老又韌,難以下嚥,根本分不出是什麽肉。一團友說,“What I feel they are all chickens!” 都是雞肉。

     第二天早上驅車去內羅畢國家公園。這個公園有120平方公裏的草原和林地,肯尼亞政府把這塊地三麵用電網圍起來,隻放南麵一個出口供動物遷陡。一路上見到斑馬,瞪羚,水牛和黑犀牛在草原上遊蕩。車開了半天,到達一個叫甜水的地方,在這裏的客房是一個大帳篷,帳篷門口對著大草原,有幾隻野豬在拱泥玩要,稍遠一點,是幾隻小羚羊在吃草,還有兩隻大鳥就在帳篷旁邊散步,我們就住在草原中!非常好的安排。酒店安頓後去一個黑猩猩保護區參觀黑猩猩。 在這裏隔著鐵絲網看黑猩猩,雖然離得近一點,但感覺是在動物園,不像自然生態。我們離開後再乘越野吉普車探索草原。草原和灌木叢混在一起,草已不再青綠,五分之四都是黃色的幹草。所以斑馬,角馬和羚羊都要低頭尋青草吃。這些動物邊走邊吃,就像在我們在農村見到的牛羊一樣。草原上還有幾種漂亮的小鳥,都叫不出名字,紅綠黃色的羽毛包裹著身體,說不出的美麗!車開著開著,見到前麵有好幾輛吉普車停在一起,我們趕上去一看,原來是一隻母獅準備伏擊獵物。沿著母獅的眼光望去,幾隻瞪羚在草原上吃草,自由自在,一點都不知道自己已被獅子注意上。那獅子看了很久,終是覺得距離太遠,不大可能成功,最後放棄了。回到駐地,看到一隻大白犀牛,原來是人養的,除了照相錄像,飼養員還拿了很多樹葉給我們去喂犀牛,大家輪流去喂,玩得不亦樂乎!幾個留在帳篷休息的團友告訴我們,在我們外出期間,有幾隻大象來到我們的營地前訪問,哇噻!

   吃過晚飯後,大家又坐車出去遊獵,捕捉各種動物的行蹤。車上派了一個當地的導遊,用一支強光電筒照射草叢,找尋動物。這次夜遊,我們看到了一群小瞪羚,還有大的羚羊在車前跳過。令人興奮的是,看到了獅子一家,兩隻母獅帶著四到六隻小獅子,踡伏在一起。奇怪的是,這些動物見了光都沒有大的反應,像沒事一樣。

    翌日早上開車去東非大裂穀地區,中途經過赤道,在赤道的指示牌下照了張紀念照,接著開去埃爾門泰塔湖 (Lake Elementeita) , 這是一個裂穀下的鹹水湖,湖邊有一座山,好像被利劍劈開分成兩半。火烈鳥在湖邊覓食,遠看一排排白鳥點綴著綠色的湖麵,湖光山色非常美麗。下午去有198平方公裏的納瓦沙湖 ( Lake Naivasha ) 遊玩,坐上六人一艘的小艇,在湖裏尋找河馬,不一會兒就找到了。幾隻河馬伏在水邊休息,一隻河馬張開大口在示威。因為河馬是暴燥的動物,我們不敢靠近,隻是遠遠地看著。湖上有鵜鶘,到處遊弋找魚吃,見到我們的小艇就遊過來。小艇上的非洲大叔從袋子裏掏出一條魚,向鵜鶘們扔過去,它們拚命爭搶,吃完了還要跟著我們的船尾。湖岸邊的濕地,有大量各種各樣的鳥在覓食,旁邊幾隻牛緩慢走過,顯示出這個湖的活力。

    第二天一早又出發了,汽車加足了油,開往馬賽馬拉 (Mara Marsha)。途中經過赤道,在赤道標誌牌下照相留念,繼續上路,到達馬賽馬拉營地時已是下午。稍事休息,出發去參觀馬拉部落。馬拉部落是一個勇敢的部落,住著低矮的泥屋,靠打獵維生。每個男孩長大,都要去殺一隻獅子作為成年禮。所以獅子見到這部落的人常穿的紅色披風,都嚇得落荒而逃。我們到了他們的村落,馬拉人列隊而出,唱歌歡迎我們,為我們表演舞蹈。並為我們表演他們的競技——定點跳高。跳得最高的就是最能幹的小夥子。興之所至,我們團裏的年青人也參加了他們的跳高比賽。他們還向我們展示了鑽木取火的絕技,進入參觀他們的房子後,還參觀了他們的手工藝品展示。他們希望我們買一些,以表示對馬拉人的支持。一些團友買了些工藝品,我也買了一隻犀牛木雕。

    次日(31)清早五點,大部分團友出發去坐熱氣球,升到空中看大草原的動物遷陡並看日出。我們少數幾個沒有去,而是選擇坐車去草原上尋找動物。這天運氣不錯,沒開多久就見到水牛角馬安祥地在草原上吃草,然後見到兩隻臘狗和一隻母獅子,一隻角馬的屍體在旁邊。看來是兩隻臘狗剛捕獲了一隻角馬,獅子就聞訊趕來了,趕走了臘狗,還來不及開餐。臘狗舍不得離開,還等待機會試圖奪回它們的獵物。如果再多兩隻臘狗的話,它們是能夠趕走母獅的,就看它們的同伴能不能及時趕來了。離開了獵殺現場沒多久,又看到一大群角馬橫越大道,我們的車把角馬群切開半,路兩邊的草原都是角馬,大家拿出手機拚命照相,大飽眼福。接下來看到的是斑馬,三五成群地在草原上遊蕩。接著看到野豬,在草原上刨泥吃草。這時司機聽到同伴呼喚,不遠處的樹林中有大象。連忙驅車過去,離開小路開入樹林中,果然看到很多隻大象,應該是一家,有大有小,有公有母。細數是五隻,三大兩小,優悠地正在吃樹葉。看完之後正要離開,糟糕!車輪打滑,車陷在泥沼裏出不來了。司機將方向盤扭來扭去,驅車前進後退,怎樣也駛不出泥沼。嚐試了十多分鍾,車後來了七八個人,並且有一輛車。一個較有經驗的司機替換了我們的司機,試了兩次還是不行。於是其它的人摘下路邊的樹枝墊在車輪下,再次起動,試了幾次終於把車開出來了!大家歡呼起來,車繼續前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nzh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nYuan' 的評論 : 我們有幾天中午回營地。一般是一點多回營地,休息至四點再出發,六點多回來。
nzh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袋鼠國Bob' 的評論 : 謝謝點讚!
AnnYuan 回複 悄悄話 早起看動物,傍晚動物也多。可以中午回營地睡個午覺吧?
袋鼠國Bob 回複 悄悄話 精彩,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