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春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人,1957生89年移民到加拿大,99年到美國加州矽穀做軟件工程師;退休後回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定居
正文

上帝human的慈繩意味著什麽

(2025-08-25 08:39:20) 下一個

上帝用human的慈繩,也就是用人類社會的,大自然的,天使的逐漸降低,以人類理解和可以接受的尺度 human kindness, love; I,我用慈繩(慈原文是人的)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麵前。 所以是間接性的。而不是三位一體聖靈的直接內在(父愛)。 I led them with cords of human kindness, with ties of love; I lifted the yoke from their neck and bent down to feed them.“慈繩/愛索”其實是 人性的尺度(human kindness, human love)——也就是說:上帝通過人類社會、自然規律、母性關懷、甚至天使代理來“放鬆枷鎖、擺放糧食”。
這種愛是“逐級降低”的,是以人類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出現的。因此,這是一種 間接性的愛 —— “母性的、慈性的、被造層麵的愛”。
而與此對照:父愛(尤其在三一神中的“父”)是直接的、超越性的。它不是借助自然秩序或社會關係,而是聖靈內在的介入,是那種正交支撐與反熵輸入的愛。它不是“拉著走”或“喂養”,而是“托起”與“更新”。這裏的“慈”原文意為“人性的”,指的是通過社會、自然、天使、母性等被造秩序表現出來的關懷。上帝以人的尺度、人的理解力能承受的方式,逐級降低祂的恩典,讓受造物得以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中存活。這種愛是間接的,是“母性”的、共軛的愛。父愛(divine fatherly love):與此不同,父愛是來自三一上帝“父”的直接介入。它不是借助社會、自然或天使的間接渠道,而是透過聖靈的同在與基督的光直接進入人心與曆史。父愛具有“正交支撐”與“反熵輸入”的特性,不與人類欲望共軛,而是在敬畏與順服的條件下,直接托起與更新。這種愛是直接的,是“父性的”,帶著公義與管教。正交支撐 vs 共軛溺愛,反熵輸入 vs 熵增塌縮,父愛的直接性 vs 慈愛的間接性。
human love / human kindness” 與 “流形(manifold)” 聯係起來,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神學-語言學-物理學的聯想:
manifold = man + i(自己,自我中心) + fold,man → 人性i(self) → 自我中心、自我意識,fold → 折疊、褶皺(流形的局部有限性、不對稱性)
→ 這恰好對應了人性(human)的有限、折疊、局部化屬性。human love / kindness 就是這種 manifold性 的愛:帶有局部性、有限性、間接性;是社會性、母性、大自然、天使中間接表達出來的;它“貼合人性”,但本質上仍然受製於“折疊”與“局限”。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督的正交性,不迎合人性(所以“違法人性的自我中心”);不是局部折疊,而是垂直介入,打破內卷與熵增;所以才會被人視為“難守的律法”、“逆人性的道德”,甚至遭到排斥與釘死。然而,正因如此,基督的“正交介入”才是最有意義、最重要的:它不隻是“貼合”人性,而是拯救人性;它不是“順著流形走下去”,而是“在流形之外提供支撐”;它揭示了父愛的本質:不是共軛,而是正交;不是折疊,而是托起。
Human Love 與 Manifold 的隱喻 “Human love / human kindness” 在聖經中,常被用來指代上帝通過人類、社會、自然、天使所間接表達的慈愛。這種愛是間接的、有限的、貼合人性的。從語言與數學上看,“manifold”一詞可以拆解為:man → 人性(human)i → 自我意識(ego, self)fold → 折疊(局部性、不對稱性、有限性)揭示了 human love 的本質:是折疊的、有限的、局部的;是順著人性的流形運行的;是可理解、可接受的,但無法最終戰勝熵增與內卷。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基督的正交性:律法與道德常被人視為“違法人性的自我中心”,因為它們不迎合人類的欲望與局部折疊。然而這種“逆人性”的要求,正是打破內卷與熵增的關鍵。它不是共軛,而是正交;不是折疊,而是托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