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逛成都——保安甘宗桃,不抱怨》
文/馬青
經過玉林八巷七號院,保安甘宗桃笑嗬嗬地站在門口。今天,他沒讀報。經常,去菜市場買菜都會看見他坐在七號院門口津津有味地讀成都商報。問他,商報哪天登的他,他側身指著牆上的貼報說,看嘛,今年1月23號。
2017年1月23這天,《成都商報》以“成都一小區門衛19年沒回老家過年 居民把他當一家人“為題,對甘宗桃進行了報道。 商報記者說“成都玉林八巷7號院是老小區,裏麵住著28戶居民,甘宗桃是小區的門衛,負責院落的安保。每年除夕夜,他都是獨自守在院門口,一盤香腸臘肉和一台春晚便是過年。” 甘宗桃,當過炮灰,退伍軍人,參加過中越戰爭。整整19年,一人獨守玉林八巷7號院,沒有周末和節假日,連除夕夜都要上班守門。
一個月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微薄的工資,全年無休,和牛馬有啥兩樣?但老甘認識不到這點,相反,他還樂在其中。去玉林菜市場,總會路過他,他總是坐在7號院門口,不是聽廣播,就是看《成都商報》,或者,各自唱紅歌。一天不被洗腦,他就不舒坦。一天不歌唱祖國,他就不自在。
有天,老甘把我叫住,讓我看他自費做的質地為有機玻璃的貌似對聯的東西。這東西掛在7號院門口,紅豔豔的,把我嚇得瞪大眼睛。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這東西真是你做的啊?”念完那兩行紅字,我問老甘。
老甘滿臉堆笑,連說是。
他這是懷念毛時代呢,還是用這玩意兒吸引眼球呢?商報那次報道,讓老甘自暈多時。也許,他想商報再報道他一次。在毛一手打造的一黨專政和等級製度下,大國小民甘卑微地活著,掙紮在生存線上,但他卻時刻想念毛主席。
路過藥店,進去買維生素C。服務員說,隻有天然的。
天然的,118元一瓶,藥用的隻要幾元。我轉身就走。
共享單車上,有個小廣告:急用錢,找我們,當天放款!純白戶借款,黑戶借款。
資本找不到投資去向,放水橫行,任誰借錢都借,不管有無信用。可以憑身份證借、憑儲蓄卡借,甚至,憑蘋果手機的ID密碼借。還不還得起款,不管,先把錢放出去再說。
國進民退的今天,失業族遍地。人高馬大的,要吃飯,咋辦?借錢!無信用貸款應運而生。借了再說,吃一頓算一頓。還不上錢,有父母和爺爺婆婆抵著。失業、睡覺、貸款生存一代。
回家,切茄子,心想:應該把《楓樹》讀出來,但樓前樓後,不是敲牆聲,就是電鑽聲,咋讀嘛?!
想到電鑽,一走神,啊!不好!切下一塊指甲!趕忙扔下刀,奔進屋裏,找創口貼。
今天做的幹煸兔受我兒好評,說,太好吃了,如果加點橙皮,就絕了。
日本選戰正酣時,厲害國齊刷刷地舉手和打鉤,步調一致地鼓掌。
昨天,又一場封群、封號席卷網絡。
網友Y說:“我看了你的QQ‘說說’,要是別人,我一定罵他怨婦。”
我相信,總有一天,網友Y會抱怨的,絕對。他說:“你否定現在和毛時代,我隻否定現在。”問題是,沒有毛打下專政地基,哪有現在?
所有的主流媒體和圈養文人、作家、學者、記者、專家,都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讓順民草民開心快樂地活在豬圈裏,不抱怨,就像保安甘宗桃。
今天,央視上,埃及《金字塔報》、日本NHK、新加坡《海峽時報》、德國《世界報》、《印度教徒報》齊聲合唱“中國奇跡”。
田華又上央視七套,狠命為正能量加油。2015年,田華87歲時,她的兒子患癌症去世。在綜藝節目《我不是明星》中,田華說,她家四人患癌。
田華,電影《黨的女兒》中的女主角,其人本身也是標準的黨的女兒。作為黨的女兒,她會不會反思為啥身邊那麽多親人患癌?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將我埋在這春天裏。”旭日陽剛曾經悲痛地唱。那陣,旭日陽剛貌似怯生生的農民工。今天,旭日陽剛高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據說,旭日陽剛發了,開豪車、住豪宅。旭日陽剛為啥猛然發?他們的農民工身份,是真是假?
失業族們,想沒想過,為何失業?就這樣,昏睡一世、借錢度日一世?
如果是民主國家,這麽大範圍的失業,在野黨,早把台上自稱為人民服務的假正經趕到爪哇國去了!
說到最後,又抱怨起來。哈哈!
有位朋友說得好,在中國,不抱怨的男人不是男人。 在我看來,在中國,不抱怨的女人,也不是女人。
2017年10月15日 初稿 於四川成都
2025年4月10日 修改 於美國馬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