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了兩篇有關健康的博客,有朋友問是不是有係列啊?想起十幾年前,的確在知青博客作過聊健康的講座,今天回去翻翻,找出喝茶一文應急。
讀了兩位老張的茶話大作,深歎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為學友對茶葉及飲茶的學問而折服。茶――自古以來是無數文人墨客筆下從未休止的題材。 本人既不諳茶,也沒有國學底子,想就茶寫幾句,真有點勉為其難。不過茶這個傳統的健康飲料,近年也有不少應用現代科學手段來研究其保健機理,作為醫務工作者應當視宣傳健康科普為己任,所以硬攢了一段,以呼應張學友們的佳作。
盡管生長在茶葉大國,在國內時反而沒喝茶地習慣。三十年前去過杭州到過虎跑,可那時完全不懂茶,也根本不會品茶,現在也想不起來當時是否故作風雅地飲過龍井茶,想來即使喝過也就是一頓豪灌而已。
記得小時候路旁有茶攤,興慶公園有茶座,不過當消化科醫生的媽媽是絕不讓我們碰的。在農村好像沒見過人喝茶。在工廠對茶的記憶是老師傅的大茶缸,一個直徑有十幾公分的搪瓷缸,完全失去了本來的顏色,缸內是厚厚的茶堿,外壁則是被爐火熏得漆黑,冬天在車間的爐火上煎著,對這種類似湯藥的飲料,從來不曾試過。在七八十年代,時興用果醬瓶當茶杯,瓶子外包著五彩玻璃絲編織的套子。大學裏也不記得有同學喝茶,也鮮見老師帶茶杯來上課,在我印象中喝茶是當幹部的人的專利,隻有坐辦公室的人,才可能捧著一杯茶。在醫院工作時,有一段時間院長到我們科裏蹲點,一次政治學習,他端著杯子打量著大家,說,‘我真奇怪,怎麽從來不見你們喝茶啊?’我們大家苦笑笑,當醫生,常常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還敢喝茶啊,尿利出來怎麽辦!
真正開始喝茶居然是到了英國以後。相比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英國應當算飲茶大國。正像大老張所言,英國人重視下午茶。不僅下午,上午也有tea break,平均每天喝三四次茶,茶的消費量超過咖啡。當年我在醫院的一個生化室做了幾個星期的實驗,每天上下午的兩次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茶,休息半小時。在那裏工作的好像都是女技術員,每天一個人值班,負責準備各式餅幹,並為科裏的一個盲人打字員送茶點。喝茶(包括喝咖啡)也是同事間社交的機會,盡管我再沒見過一個單位,停下工作集體喝茶的,不過每個大小科室,休息室裏都有煮開水壺,茶葉包和咖啡。任何會議一定提供茶點,慢慢地我也加入喝茶聊天的行列。同事們告訴我,在十七八世紀,中國的茶葉出口到英國,很快就風靡英國的上流社會,喝茶成為非常奢侈的習慣,大概就像當今國人喝人頭馬吧。皇室的茶壺都上鎖,以防傭人偷著享用。由於大量的貿易逆差英國難以維持從中國進口茶葉,不得不偷了茶樹,種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也就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現在英國人喝的多是印度茶,是發酵製成的紅茶。 茶從此不再昂貴,慢慢進入尋常人家,成為英國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熱飲。 忙了一陣,獨自喝杯茶小息片刻,放鬆一下;朋友,鄰裏,同事一起喝杯茶,聊天談工作也很平常。一般人用茶包,加牛奶和糖。也許茶包裏是粉碎的茶葉,茶往往很濃澀,我並不喜歡。英國人喝茶用磁器杯子,我也沒見過英國紅茶的顏色。倒是土耳其人喝茶用鬱金香花形狀的小玻璃杯,土耳其紅茶透出可愛的紅色,他們隻放糖不放牛奶,味道還不錯。
也許由於不喜歡甜味飲料,並不欣賞英國紅茶,咖啡不能喝得太多,於是就喝上中國茶了。自帶茶葉,加入同事間的cup of cha (tea),不少英國人都叫茶為’Tea',土耳其則叫' Cha,正是中文茶的發音。最近聽說世界上茶的發音基本是二個,cha 和 t. 這二個發音都是從中文演變,中國茶的輸出有二個渠道,從陸路走,是 cha 發音,從海路走,發音為 T。 海路是從福建出發,福建人的茶發音為 tea。本人喝茶水平處於初級階段,隻要綠茶就行,不講品牌。無論上好的龍井,還是紫陽綠茶都一樣,不懂品茶,隻為痛飲。喜歡看著茶葉浮起又沉下,喜歡綠茶的清爽純淨。盡管家裏也有友人贈於的台灣烏龍,雲南普洱,留著待客或送給胃弱的人。老爸老媽來探親,帶來一套功夫茶具,看他表演一次後就束之高閣,這樣喝茶還不把人急死。
對我來說喝茶的第一目的是補水。脫水,甚至細胞內脫水,對機體的損害多多;可是我不喜可樂七喜這類碳酸飲料,對果汁我的態度是吃水果優於喝果汁(果膠纖維素一樣對機體有好處),光喝白水太索然無味,咖啡因對神經係統刺激太強,一天1-2杯足以,茶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早一杯精神抖擻去上班,飯後一杯消食也提神,剩下的就是加水了,好在英國人嗜茶,在辦公室裏甚至診室裏端杯茶的人多了去,再者廁所也不遠,不知不覺也成了上班能喝茶一族了。至於茶的保健功效則是歪打正著的額外收獲了。
‘茶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麵, 有更多的功能被發現和證實.’ 大老張提到的研究已是分子水平,茶的抗氧化作用不僅對腫瘤的形成有抑製效應,它對血管內皮也有修複作用,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方麵也是非常積極的。一次和我合作的營養係教授帶來一個亞洲代表團來參觀,在交流時也談及茶對內皮功能的修複作用,在新加坡,日本均已做較大規模的臨床實驗,效果很成功。一年前,我曾在晁博寫過一篇小文‘談飲’,提到茶防癌,軟化血管,保護牙齒的作用。說喝茶百利無一害,也許太絕對,但茶的好處一定遠遠大於害處。我對不同茶葉之間功效的差別沒有做過研究,故無法分析和評價,但也不太相信洪教授所言紅茶和花茶毫無保健作用。也有商家生產綠茶精,綠茶片,就曾有人宣傳說一天喝4-5杯綠茶,不如吃一片,我對這種提法有保留。在這裏多加一句,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是已經證實的,但是隻有在食物中吸收的抗氧化劑才有用,服用的維生素藥片則效果微微,這正符合中國人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中國是茶的故鄉, 是茶文化的發祥地,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同京劇一樣, 也可算做是國粹了.據說現在國內年輕人認為的飲料隻有可樂咖啡,把國粹的茶排斥在外。殊不知可樂雪碧類的含糖碳酸飲料,正是西方國家肥胖症的罪魁禍首之一,美國奧巴馬政府正考慮通過對其征稅以期減少人們的消費,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喝茶簡單易行,如果不講究名茶,同學們大概也不至於為茶出現經濟危機,希望大家愛上茶。提倡多吃素菜水果,多喝綠茶,多動腦子,多寫博客,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迎接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