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隻停留了三天,居然跑遍漢陽,武昌和漢口三鎮。周日晚上到達武漢天河機場,廖師傅來接機一切順利,入住漢陽開發區的皇冠假日酒店。
次日早飯後先生就直接去研發中心上班,我則等待表弟鬆接我去武昌家裏。距離上次見麵已有八年,他們搬進了新房子,二叔已在疫情初期離世,二嬸身體尚好,但基本足不出戶。當年正準備去澳大利亞留學的侄女,已學成回國,在武漢的一家外資醫藥公司工作了。由於我的時間緊,鬆不得不請假,侄女也特地安排在家上班,使我在周一上午也能見到大多數家人。不知算不算典型的三世同堂家庭,各種現代化的家電,精致整潔的三室公寓,我帶了一包需要洗滌的衣物(離家已十餘天,又不放心酒店洗衣房洗內衣),待我吃完午飯離開時,洗衣機已把衣物洗好烘幹。二嬸熱情地讓我帶上他們網購的時鮮水果……生活如此方便,一家人其樂融融,令人羨慕。
傍晚在離酒店不遠一個很有情調的飯店石總請吃飯。石總也是老朋友了,曾美國公司總部培訓幾年,離我們家不遠。聚會氣氛輕鬆隨意,他們特地把上晚自習的兒子接來,那個當年四五歲的小石頭,已經是中學生了,看著這一家人的成長,禁不住感歎年輕真好。吃的什麽大多記不起了,隻是念念不忘那個清炒蠶豆……
周二上午我獨自坐地鐵去協和醫院。十四五年前,先生外派到武漢技術研發中心,我也和協和醫院的超聲科建立了合作關係,那時每年都有協和醫院超聲科的一個醫生來我倫敦的醫院進修學習,我也和他們一起做研究課題。如今這些年輕醫生都已成為技術骨幹,在醫院大顯身手……謝主任更是個人情味十足的領導,從來把我當成自家人,使得我每次回來都有一種回娘家的親切自在感覺。這次見到所有當年的老朋友,聊著往事,談著家常,特別新冠時冒著生命危險,進入ICU檢查病人的過程,盡管他們說得如此輕描淡寫,我卻能感受到那份悲壯……西區醫院的張主任特地定了一束花送我,那天正是5/21,據說是年輕情侶送花高潮,為此等了好久,感動……
飯桌上謝主任指著一條一尺半長的大白刁,告訴我大白刁鮮美但有很多細刺。這條魚是把小魚刺的基因剔除後的科研成果,沒想到居然有幸吃到華科大轉基因工程的產物,的確肉質肥嫩鮮美且無刺……
想去看看先生口中的新擴建的研發中心,也想見見他的老同事們。我自告奮勇給他們做個健康講座,也算做點有用的事吧。
晚上謝絕了參加先生的應酬早早休息,小袁主任的電話一下點醒了我,盡管已經退休,也許還可以發揮一點餘熱嚒。約好次日去她的醫院和研究生討論一下,而後一起吃個午飯,她送我去高鐵站。小袁主任以前也在協和醫院,曾在英國進修學習,後來受聘兒童醫院。新冠初期建造火神山醫院曾緊急受命負責醫療設備配置管理,在我看來是一個滿載能量,無所不能的年輕醫生。
兒童醫院也在市中心,也許不是傳染病季節,也許沒有走對地方,令我意外的是沒有電視裏兒童醫院的熙熙攘攘,孩子的哭鬧……談談原理,看看設備,一下子就到了吃飯時間,匆匆扒了幾口飯,就和小袁主任坐上預訂的網約車,直奔武漢車站。
我們正在車裏談笑風生,老公電話來了“你拿錯護照了”,這簡直是晴空霹靂,我自詡一向縝密,絕對不是我應該的錯誤。掏出天天背著的護照,果不其然,錯了!!我每天都看到它,居然沒有一次打開檢查一下,刻骨銘心的教訓啊!這時我們據車站也就15分鍾車程,離開車不到一小時,怎麽辦?小袁主任快人快語,安慰我總有辦法,要和車站客服溝通;先生則已讓廖師傅拿著我的護照直奔車站大約需要一小時;看來唯一辦法是改簽,但必須由訂票人操作。無奈微信為我訂票的老妹,還好她手機不離身,還好武漢到北京高鐵車次頻繁,她立即為我改簽了兩小時後的車票。總算塵埃落定,正午的豔陽高照,酷熱難耐,小袁貼心的把我安置在到達口的肯塔基快餐店,並打電話通知廖師傅,然後才坐網約車返回醫院。
當廖師傅出現,交換護照,並把我送到入口,終於刷臉進站了。跌宕起伏的一個多小時,充滿著自責且感動,我的一個錯誤,引得多少人為我忙碌。如果我是一個人麵對這個問題,又該如何應付呢?親情友情包裹著,我是如此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