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幾個朋友近期去日本旅遊,跟蹤他們的朋友圈,又重遊一番。翻出7年前寫的<東瀛之旅>,希望朋友
賞櫻
今年複活節比較晚,從決定去日本開始,就時時查看日本的賞櫻時間表,盡管我的出發時間已較晚,介於今年櫻花比往年晚三天,京都又比東京晚四天,當即決定下飛機就直奔京都。當坐上新幹線,列車駛過富士山,又看到山上路旁零散的櫻花樹,似乎僅僅數小時,在日本必做的三件事就都實現了。
到達京都車站正是下班時分,偌大京都站熙熙攘攘,和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一樣,找到旅遊問詢處,我們很幸運,接待的工作人員還可以說一點漢語,被告知大片的櫻花已落(櫻花花期僅十來天),但還有幾處晚櫻尚可觀賞,和我查到一樣。盡管被告知第二天下雨,一早還是直奔仁和寺,當在寺院門口看到幾棵盛開的櫻花樹,激動地舉起相機,然而入院後,看到一片粉色海洋,非常震撼。這是一片禦前櫻(當年皇帝賞櫻的地方),樹木修剪的整齊,與大多櫻花樹不同,主幹很短,分支多且早,所以花樹高不過2米,晚櫻多為重瓣,厚厚疊疊,好似2-3公分大小的花球,煞是好看。還好人不是太多,隨著人流遊淌在櫻花叢中的木製小徑,看著在花海中時隱時現的五重塔,實在充滿詩情畫意。待我們離開時,天下起雨來,我不由對自己的策劃有點得意。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我們又去了位於嵐山的天龍寺,這個寺院的園林實在太美了。盡管早櫻已落,或長出綠葉,但仍有幾棵高大的晚櫻盛開,其色彩不同,加上剛開始綻放的各色杜鵑花,錯落有致地點綴著山坡,遠處的竹林,修剪的像盆景樣的鬆樹,近處的小橋流水,日本園林的美景啊!還有一種晚櫻,像垂柳般的枝條上綻開在細小的單瓣櫻花,隨著微風搖逸,也是別具風情。
後來又看到許多櫻花,在京都禦園,在箱根登山纜車的兩側,還有隱藏在山野深淺不一的翠綠中的白色,淺粉,殷紅……。其實在交大圖書館前,在英國的居民區裏,櫻花並不罕見。但在日本賞櫻感受不同,盡管錯過日本人賞櫻的高峰,沒有看到書中描繪的在櫻花樹下的人流,但還是看到散在的穿著和服的女孩,郊遊野餐的中學生,和飄灑在樹下厚厚的櫻花瓣,我相信這就是真正的東瀛賞櫻。
看日本
去過日本的人無不讚歎日本的幹淨。我更驚歎日本的精致和有序。
我們在日本是自由行,全部使用公共交通,靠一張地圖,京都的公共汽車和東京的地鐵就搞定。在日本自由行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容易的,盡管不懂日文,不會發音,但地名漢字都認識,所以不會坐錯。日本人的英語很差,就連高中學生也聽不懂說不出,比起中國學生差得遠,看來他們準備奧運還需努力。不過所有做公共服務的員工,像地鐵收票員,公園保安,不管老少,還可以結結巴巴的交流。我們找路問人時,對方往往都掏出手機來替你導航,非常熱心。
京都城市不大,有許多寺院神社,連接旅遊點多為公共汽車,旅遊的外國人極多。京都火車站是個交通樞紐,門前足有50路汽車,安排的井井有條,一個站牌多下有兩路車,用不同顏色示意排隊的方向,外人一看就懂。任何一個公交車站上,每一路車都有詳細的時刻表,令人驚訝的是車到達時間分秒不差,我門走過幾十個國家從未見過如此精確的,真無法想象是如何保證的。早晚上下班,學生上學,老人采買,推童車的媽媽,當地人也都依賴公交,有時也挺擁擠,但是安安靜靜,連在新幹線的列車,一再提醒旅客把手機靜音,到車廂連接處接電話,完全沒有喧嘩和噪聲。東京很大,地鐵十幾條,地鐵換乘站有時距離很長,但都有通道相連,不過在地下走個1-2裏路是常事。途中路上標識清楚,樓梯標注上行下行,可以想見在上班時間人流方向一致,效率極高。
對於旅遊者,日本的做法是特別推出專門對外國人的優惠交通票,比如三天東京地鐵票僅1500日元,就是不到5美元一天,憑護照購買。鼓勵外國人購物,憑護照在商店就免交購物稅。針對中國遊客在日本的買買買,許多商店都雇中文導購。我們從來不在外國購物,由於老公愛上旅館的枕頭,我們就加入了購物的隊伍,然而買枕頭總需要試試是否舒服,商店裏居然抽出一張床,試了幾個,我們也買了價格不菲的兩個枕頭。店員知道我們需要托運,又為我們專門用打包機捆紮。實在令人感動。在箱根溫泉,各種日本品牌的洗發劑護發素,護膚品免費試用,我想是廠家吸引用戶的好辦法。無怪不少遊客成為日本的回頭客。
為了體會日本人的生活,專門在箱根溫泉山莊訂了包括早晚飯的和式旅館,那十幾道菜的飯菜,精致的小碗小碟,盛放著色澤搭配的食物,哪怕是3-4片醃蘿卜,都擺放成一朵櫻花,令人不舍得下口。當然享用這種中看不中吃的日本料理不能超過兩天,倒是精心熬製的濃湯,配上拉麵,烏冬或蕎麥麵倒是我的最愛。日本人口密度高,沿途看到的房子都不大,幾乎沒有院子,但門前屋後的植物都修剪的整齊精致。旅館的房間也很小,但功能齊全,在洗完澡後,注意到蒙著蒸汽的大鏡子上,在一尺見方的鏡麵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尊容,不由驚歎日本人把這類細節做得如此之好。
在日本我們還一個旅遊中從未有過的經曆,無數次當地人對我滔滔不竭地說日語,顯然他們把我當成同胞,可見我們在相貌是無法區分的。日本是中國的近鄰, 也有很多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在經濟上更有許多相互依存的關係,現在我們沒有理由成為敵人,的確我們可以從日本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建議把那些砸日本車的憤青派到日本去看看,也許會和我一樣被洗腦呢。
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