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餘年前,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把世人帶入這個曆史名城,羅馬成為經久不息的旅遊打卡熱點。介紹羅馬景點——早年的書籍,當今的網站不計其數;羅馬鬥獸場,許願池到西班牙台階的照片大家都看得審美疲勞。下麵是我十年前寫的文章,稱作不是遊記的遊記,沒有景點照片,隻記錄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
這是我第五次到 意大利,第一次到羅馬。幾年來去了意大利近十個城市,大多數旅遊景點,羅馬會給我什麽樣的感受,一定不同於一個第一次到意大利的人吧!行前我看了一些驢友的遊記,有一文提到在羅馬有四個必看的教堂,我心裏暗想,四個太多了吧,除了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最多再看1-2個。
在歐洲這20多年,教堂真是看了無數,剛來英國,Steiner教授邀我到倫敦一遊,就帶我去了聖保羅大教堂和西敏斯教堂。我第一個工作的醫院,幾個主任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都家附近小教堂的鑰匙,我們去家裏做客,總會帶我們參觀一下,這類幾乎遍布英國的小鎮上或村子裏的多為尖頂的哥德式教堂,比較陰暗,光線透過彩色拚花玻璃窗照著一排排木椅,一架管風琴…..莊嚴寧靜,教堂後麵往往是一個墓地。當時每當我在教堂時,總感到一股寒氣從背上升起,會讓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粉飾的墳墓》《育嬰堂的故事》,《51號兵站》特務神父利用教徒懺悔獲得情報,總之我對教堂的成見太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解了宗教在歐洲文化中的地位。慢慢地自己的腳印也留在了各個著名的大小教堂,英國的約克坎特布雷大教堂,巴黎的聖母院和聖心教堂,米蘭大教堂,福羅倫斯的百花,威尼斯的聖馬丁,伊斯坦布爾的索菲亞,一百多年還未完工的聖家堂… 太多太多了。我並不是教徒,但我喜歡教堂的建築,想象幾百幾千年前的人沒有現在的起重機械,是如何建起如此雄偉的花崗岩大殿。喜歡了解教堂的曆史故事,欣賞其間珍藏的文物。但是我不打算在羅馬把時間太多的花在看教堂上,就像我在台灣一個廟也不看一樣。
盡管不想多看教堂,但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和教廷博物館還是此行的重點,於是把旅館定在離梵蒂岡僅幾百米之外。放下行李,拿著地圖,離開旅館就直奔萬神殿(Pantheon),這是兒子推薦的羅馬最值得一看的。這個唯一完好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期的建築,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始建於公元前,萬神殿內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穹頂頂部的矢高和直徑一樣,都是43.3米,使得內部空間非常完整緊湊,穹頂頂部開有直徑9米的圓洞,這是整個萬神殿內唯一的光線來源。此殿原供奉古羅馬諸神,在公元609年贈予教皇,成為天主教堂,也許正是它得以保存的原因吧。參觀的人多極了,一隊隊的旅遊團,在門口擁擁擠擠的,然而進了門,大殿十分寬敞,人人仰著頭,看著那個60平方米的圓洞,發出讚歎聲。廣播則一再提醒大家,這是宗教場所,請保持肅靜。
出了萬神殿,不經意轉進一條不大的路,看見不遠又是一個教堂,門口人也不多,顯然不是個著名景點。這個不經意的一轉,居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羅馬假日。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築,進門後,一抬頭就被天庭上的壁畫驚呆了,色彩鮮豔,畫中的小天使眉清目秀,其他人物也肌肉豐滿,儀態萬方,栩栩如生。特別是畫有立體感,遠處的人物畫的小,給人一種上升,飛向天堂的感覺。和萬神殿一樣,柱子、地坪還有禮拜堂裏由幾種不同款式和顏色的大理石鑲嵌而成,還有精致雕塑,美輪美奐,令人歎為觀止。一下子想起來曾聽過一個藝術評論家說過,意大利的藝術精華在教堂,真是一點不錯啊!(事後查了一下,這是伊納爵教堂。)
晚飯後,步行到聖彼得廣場,這個天主教的聖地,廣場上排列著一行行座椅。第二天是周日,據說每個周日中午教宗都會出來與信眾見麵,為大家祈福。廣場上人山人海,安檢的隊伍就要排個把小時。作為一個刀槍不入的無神論者,決定不湊這個熱鬧了。
星期天一早,就逆著朝聖的人流,去了人民廣場(Popolo )(不知為什麽叫人民廣場,周圍並沒有什麽大建築),隻有對稱的兩個教堂,有了前一天的經驗,我們又走進其中之一。之後每當我們路過一個教堂,無論大小,都進去看一眼。在羅馬的教堂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堂,多為巴洛克式,從外麵看是個圓頂,裏麵則是穹窿拱頂。盡管教堂大小不一,裝飾的華貴不同,但風格大同小異。同樣天庭穹頂上畫著壁畫,大理石的廊柱雕刻,精美的雕塑,鎏金的神龕,鑄銅的浮雕,無聲地訴說著聖經的一個個故事。一天下來看了十好幾個。直到回旅館,發現路對麵的小教堂,也忍不住進去一遊。
在歐洲教堂都對公眾開放,盡管教堂裏有著這等稀世珍寶,也不售票收費。參觀者自由出入,可以觀賞,也可坐在椅子上歇息,隻要保持安靜,不會受到任何幹涉。星期天是做禮拜的日子,我們進入納沃那是11點,正好趕上一個彌撒,主教在台上講經,凳子有一半坐著信徒,個個穿戴整齊,表情莊重。又走進一個不大的教堂裏,顯然是彌撒剛剛結束,隻見一個人正在整理,把一包包衣物集中起來,估計是信徒濟貧的捐獻物。羅馬旅遊者聚集,教堂參觀人不斷,好像和教堂裏的宗教活動相安無事,這邊看到婦女們匆匆走來,在受洗池裏沾點水邊走邊畫著十字;那邊一個年輕小夥在後排椅子單腿跪下,喃喃自語;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絲毫不作做,一點也不在意被人注視。在市中心威尼斯廣場依山建造的白色大理石的維托裏亞諾,坐電梯到頂層,放眼望去,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教堂圓拱頂,據說羅馬有九百多個不同時期建造教堂。它背後山上有一個老教堂,我們到達時看到一群穿中黑衣的神職人員還在交談,大概一場重要的宗教活動剛剛結束。隻見懺悔台前還聚集著一群人,排著隊等待著和某個神職大人物談話,次序井然,也有人用前額貼著懺悔台的木框,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虔誠地讓人感動。
星期一一早,聖彼得廣場朝聖的人群已排起長龍,至少花半小時才能通過安檢。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總麵積2.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進入教堂,第一感覺是震撼,教堂空間巨大,內部裝飾華麗,華麗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什麽金碧輝煌,什麽美輪美奐的形容都不過分,這種奢華也讓人感到羅馬教廷的至高無上。我們聽著導遊錄音,尋找著一幅幅名畫雕刻,觀賞著稀世珍寶,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期間10點鍾還有一個彌撒,管風琴突然響起,一隊隊白衣神父莊嚴肅穆地魚貫進入,也許他們來自世界各地……。
接著的重頭戲是教廷博物館,我是提前在網上訂好票的,當我們來到門前,越過上百米的長龍隊伍,直進大門,真為自己的先見之明驕傲。從來沒見過如此擁擠的博物館,在狹長的展廳裏擠滿人,大家不得不隨著人流移動,就像照片上黃金周的長城。來到西斯廷小教堂,所有的人都停下腳步,整個房子四壁和天花板都是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壁畫,穹頂畫叫創世紀,這位文藝複興時期的巨匠,花了4-5年時間,從教堂內腳手架設置,到設計創作,均為單獨一人創作。祭壇背麵的最後的審判,是二十年後他的又一巨作,那是米開朗基羅已是高齡,爬高上低的,真是不容易。據說教廷讓畫家把聖經故事畫出來,使得不識字的百姓也能通過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理解聖經,並成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些壁畫色彩鮮豔,人物栩栩如生,給人帶來震撼的效果,讓人久久不願離去。當然教廷博物館還有許多珍貴的藏品,宗教文獻,無數大幅油畫雕塑,可以和世界著名的藝術宮殿媲美。
羅馬鬥獸場,古羅馬遺址,許願池,西班牙台階這些都在電影《羅馬假日》裏出現過,成為吸引遊人的景點。但我的羅馬三天假日,讓我這個非教徒,在教堂裏流連忘返。要問我的感想,我說羅馬是由無數教堂和它的廣場組成,在教堂裏你可以看到無數人類文化的瑰寶,堪稱不收費的博物館,千萬不要錯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