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兵陸陸續續到了一萬七千人,忙著在城外開攻城協調大會,最後商定明晨五點發動總攻擊。大家散會帶著部隊到了指定地點準備攻城,俄國人軍紀最差,先喝了個爛醉。然後去找陣地。搖搖晃晃看到個城門就架好炮(這東便門是美軍負責進攻的,俄軍搶了美軍的生意,打完仗美軍到俄軍指揮部交了抗議書)。守城的清軍正在城樓上加固工事,來了批義和團的楞頭情,這批人跟著大師兄二師兄練了屠夷術,自認為已經出師可以發功揚威咧。聽說洋人到了城下,一窩蜂擁上城牆要清軍讓出陣地,他們好發功滅了洋人。清軍當然不幹,還沒打就丟了陣地可是要砍腦袋的,這能讓嗎。雙方在城牆上鬧的不可開交。。。
俄國人淩晨兩點就發動了進攻(怕一躺下早上起不來,這就仗著酒勁開工。要是第一個把國旗插上城頭,俄軍就大大露臉咧),一統炮彈飛上城樓,俄國人也真不怕死,冒著槍林彈雨衝上去就架了雲梯爬城,一會就上了城頭,打跑了守城的請軍,幾個俄軍士兵準備升國旗,來了命令:不準升,讓首長親自升。來了個上校拿著國旗擺好了POSE,讓隨軍記者拍照。。。還沒把國旗升一半,一排子彈飛了過來,清軍反攻了。上校中彈帶著國旗滾下了城牆,這上校成了聯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
美軍到了東直門一看俄軍搶了地盤,趕緊也去搶了個廣渠門攻攻,美軍發現城牆上居然無人防守,派了個小分隊爬上去,清軍全在城門樓裏打麻將推牌九,推的正高興打的熱火朝天玩的外麵連個警戒哨都沒派。不用說,全被美軍俘虜了。
美軍也忙著升旗,挨了法軍一統炮彈,死傷十幾人,這門本來是法軍的,法軍看到美軍上了,就揣著明白裝糊塗,放一統炮彈教訓教訓不守規矩的美國佬。
這英軍炸開早看好的出水道,爬進了城。英軍已經放棄爭搶第一名升旗的榮譽,打定主意先去解救被包圍的領事館。爬進了城沒碰上清軍,清軍全盯著城牆沒人管下麵。進了城該怎麽走犯了難,拿出地圖左看右看就是不對,剛好旁邊有幫起早的市民在圍觀,英軍就讓翻譯上去問路:這公使館該怎麽走啊,哪位知道。老百姓挺熱情,指完路還怕英軍走錯:得,我們帶你們走背街小巷,穿胡同過去快。
英軍有人帶路,沒多久就到了東交民巷。圍攻使館的甘軍已經被董福祥緊急調去守城牆了,隻剩下幫義和團還在公使館外麵折騰。英軍趕快架好了大炮準備轟擊,帶路的市民急了:這一打炮彈,要是打到了民房著起火來可就害慘了周圍的百姓,要不你們先等等,俺們去和義和團說說。。。這些市民連忙跑出去忽悠義和團拳民:有大師兄二師兄在朝陽門做法,從天上招下來條大青龍,正噴火滅洋人呐。。。大師兄二師兄派俺們來傳話,讓你們快去助念。。。這幫義和團民已經好幾天沒見大師兄二師兄露麵,以為在哪閉門練神功,原來在招龍。。。一窩蜂全狂奔朝陽門去咧。。。
公使館解圍了,沒幾天消息傳遍世界。英軍被各國報紙連篇累牘的讚美,褒揚。各國元首紛紛給英國指揮官頒發榮譽勳章。。。。公使館守衛打開路障,英軍列隊進了公使館,這下東交民巷成了歡樂的海洋,大家又唱又跳,最後合唱歡樂頌,歌聲直衝雲霄。
義和團拳民狂奔到朝陽門,那正打的熱火朝天。日本人攻城遇到了甘軍主力,甘軍大部是回民,回民打仗打紅了眼也不怕死,雙方拉鋸了好幾個回合,日本人雖然占領了城牆但也攻的傷亡很大,正在忙著運大炮上城牆準備轟擊甘軍。甘軍也打的呲牙咧嘴,忙著準備路障彈藥,和日軍接著拚命。 義和團拳民到了朝陽門沒見到青龍,急著問甘軍:那滅洋人的大青龍呢?甘軍沒好氣:你們上城門樓就看到了。義和團拳民:那上麵不有東洋鬼子嗎,讓我們咋上去啊。。。甘軍:俺們沒練神功當然上不去,你們練了刀槍不入還怕什麽。。一句話點醒了夢裏人:對啊,俺們上。
日本人在城樓上看下麵跑來支很多人的隊伍,以為清軍要組織敢死隊強攻,趕快玩了命的運大炮,一會兒就把炮拉上去。架好了,援兵跟著也爬上來了。設了三道防線等著。
義和團拳民在陣前請好了菩薩上身,舉起大刀念著咒語就衝上去了。日本人打仗不浪費彈藥,等拳民衝到可以看清臉了才下令開炮,一批炮彈打過去,前麵的拳民連著炮彈還飛了一段距離才爆炸,前麵的團民炸的全氣化了,這下升上天去看真龍咧。。
這批義和團打公使館打出了經驗,一看法術失靈,潮水般的上去也潮水般的撤退。沒想到撤不下來咧。。。甘軍和義和團在一起攻打東交民巷,甘軍裏的回民到了時辰要做禱告,這義和團就在邊上就起哄,有過份的就發神功把天篷元帥請上了身,在邊上發瘋:俺是豬老大,速度來拜俺。。。甘軍這口氣忍很久咧。看義和團逃跑回來,也沒人號召,槍炮齊射,比打日本人還狠。這下也不用搬沙袋做路障了,這不現成有了。
太後在宮裏聽到外麵槍炮聲不斷,除了看戰報其他也沒折,這戰報上全是報喜:東直門打死洋兵多少多少,廣渠門打死洋兵多少多少,西直門打死洋兵多少多少。。。。太後也不傻,全是捷報,為啥這槍聲越來越近。忽然有歌聲傳進宮裏,太後這下樂了,趕緊也不顧身份跑出去和一幫宮女太監內眷聽是不是八旗兵在唱報捷歌,聽不明白,但有人唱歌這是大好事,一幫人都忙著給太後賀喜。太後也挺高興:好了好了,快沒事了,等勝利了俺拿內庫錢(私房錢)出來打賞大家。珍妃在邊上冷涼的說了句:俺聽著咋像洋人在唱歌,先別樂了。。(以前珍妃夥同兄弟在朝廷裏賣官,被太後發覺了用過家法,太後告訴光緒:二十年之內,不準珍妃家人做官)太後怒了,上去就和珍妃打起來咧,太後扇了珍妃兩個耳光,珍妃揣了太後兩腳,最後被太監宮女拉開了,珍妃跳著腳罵:你個老東西,你囂張什麽,馬上洋人就到,皇上親了政,看你朝哪裏跑!
要換以前,太後早執行家法了。一頓打下來,這珍妃非得在床上躺上一個多月起不來,但現在洋人的槍聲越來越近,太後對光緒的態度也越來越溫柔,越來越恭敬。心裏明白洋人支持光緒,光緒又寵著這珍妃。。。這珍妃被幾個平常處的不錯的拖著回寢宮,一路走一路罵:這朝廷本來就是皇上的,這老東西出來胡折騰,瞎指揮。。。等洋人把皇上救出去,俺讓皇上把這禍國殃民的老東西驅逐出境。。。。。
城門陸續被洋兵攻破,聯軍開始和清軍巷戰。沒打多久聯軍的苦惱就來了,不是清軍難對付,是這京城裏沒公共厠所,老白姓要解手咋辦?老百姓家都有個大木桶,平常用蓋子蓋上,等裝滿了就等著郊外的農民趕著大車來收,還能賣點錢。農民要這個幹啥?你沒聽: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要是外地人急了也好對付,找個背人的牆根或者城牆邊就解決了,所以洋人這次翻爬城牆踩了不少大糞。另外各家旅店飯館有院子的都建有茅房,但自從鬧義和團,這旅店飯館全給拳民白吃白喝鬧倒閉了。這洋兵很講究個體麵認為自己是文明人,要在野外找個草叢樹林也可以將就,進了城那就一定要上厠所解決。這不打仗,也不能打一半停下來跑城外上完再進城接著打,也不能亂闖老百姓家,這聯軍有軍紀,除非敵軍在老百姓家搞伏擊或者拿老百姓家做工事,軍人不經批準是嚴禁進入平民家裏。這咋辦,都急的受不了。最後請示了聯軍指揮部,聯軍指揮部發來軍令:可以集合起來由軍官帶隊找大戶人家請求上厠所,但要有禮貌,被人拒絕不準強入。 說的也對,隻有大戶人家才有院子建的有茅房。這下大戶人家倒了黴,聯軍在外麵排著隊猛拍門喊:開門開門,我們要上厠所。洋兵講的是外語,裏麵的人全嚇壞咧。。。。
洋人在外麵一個勁的拍門,這裏麵亂套了:哇,洋兵來了。。。。男的砍頭,女的奸汙,想想太可怕咧。完了,想不到今天就要壯烈殉國。。。也沒折,門還是得開啊,開了門全家老少全在門口給洋人跪下了:洋大人別搶,俺家自願把家產全部捐獻給各位表表心意。。。。。洋人聽不懂,進了門聞著味一會找到了茅房,上完了出來和當家的拉拉手敬個禮趕緊打仗去了。這家人琢磨了半天才搞明白了,以後再碰到洋人上門也老練了,也不問來幹嗎就先把人帶茅房去了。
拍門也有拍出悲劇的,有洋兵去拍大學士徐桐的家門,這徐大軍機對洋人恨的比天還高比海還深,他家和公使館離的不遠,他在門上貼副對聯:望洋興歎,與鬼為鄰。這洋兵救了公使館出來準備去解救西什庫大教堂,碰上武衛軍就打起來了。雙方攻來攻去,有洋兵就看著徐大軍機的院子大,也拍門想上個茅房。這裏麵的下人一瞧洋兵上門還拿著上了刺刀的洋槍,以為洋兵上門和當家大老爺搞清算,當家大老爺以前天天在朝廷裏攛掇太後跟洋人開戰,這不禍來了,嚇的全翻後院牆跑了。徐大軍機也不怕死,讓全家都上了吊,最後自己讓三兒子幫著也準備殉國,但又怕這小兒子怕死溜了,小兒子看出來咧:爹,您放心的去吧,俺一會就來。。。。等爹上吊死了,小兒子也翻牆跑了。
這聶部潰兵也沒進城,在城外把守了各處出京要道,全站好幾排在那等著,碰到百姓官員攜著家眷逃難全放過去了,碰到神色慌張又是山東口音也沒家眷在旁邊的,立馬喊:扶清滅洋。。是義和團拳民的都練熟了,立馬回話:刀槍不入。。。原來是自己同誌,這些逃出京城的義和團的大師兄二師兄忙著勸:快走吧,洋兵都快打到。。。。大清快完了。。。你們還站啥崗啊,和俺們一起跑得了。。。。聶軍把他們全拖野地裏用刺刀一陣捅:還是你們先完吧。。。。
這聶軍潰部沒想到自發剿匪剿發財了,那些大師兄二師兄身上都帶著鬧革命鬧來的金銀細軟,聶軍還繳獲了好幾輛義和團的騾車,打開上麵的箱子,箱子裏麵裝的全是金塊銀錠珠寶珍玩,把個聶部看的眼睛都直了。沒幾天京城被占,太後逃跑。這聶部就把這些財貨拿出來大家分了分就當遣散費,各自回鄉造房子買地再創業去咧。。。
端王榮祿把抗敵總指揮部設在了內城的神機營,因為這裏架設了一部從德國進口的大型電台,這電台一年前就架好了,又架了很多電線到各個城門樓,在城門樓裏裝了接收機還有專人值班通話,來安裝調試的德國工程師裝完就留下來培訓清軍的報話員,剛教會了有線通話,義和團來了,都處找洋人試刀。得,工程師趕緊逃公使館做難民去了。。那些報話兵沒事就通話玩:北門北門,老張死了沒有,沒死趕快回話。。。北門:草,一大早說這不吉利的話,俺到八十都死不了,俺生命不止就賭錢不止,晚上要不怕輸你就過來玩倆把。。。沒多久義和團就把電線砍了,這電台成擺設了。其實這電台有線無線兩用,架電線是怕萬一無線失靈就用有線,有線用手搖發電機供電,無線隻要調好了頻道裝上幹電池就成,德國工程師沒來的及教,留下的說明書全是外文,清兵沒一個看的懂的,這下成廢物了。
這電台沒用了,傳令還得靠兩條腿,忙把這些報話員改成了傳令兵。戰鬥打響,傳令兵忙著傳令。跑來跑去可累苦了,以前好歹也是個坐班,坐久了還嫌腰腿痛。這一下個個跑的呲牙咧嘴,從肉體痛苦到靈魂。還有個最倒黴地,剛傳完令回來,端王打開他帶回來的告急信,是前方要求補給彈藥,端王忙問榮祿:榮大人,你們武衛中軍的彈藥庫建在哪裏。。榮祿:俺這麽大個幹部怎麽會過問這些小事,這個得問茶水胡同的方大人。。。得,還沒喘口氣又得跑茶水胡同。。。。茶水胡同回來剛想吃中飯也捎帶著歇歇腳,端王又讓他上前線去傳令。。。這下出了指揮部也跑不動了,慢慢走到要傳令的陣地,陣地也易手了。想想這活真不是人幹的,軍令傳不到人回去還得挨頓馬鞭,幹脆脫了軍服不幹了,也混在老百姓當中看著洋兵過去。
洋兵一隊隊的過去,這言論馬上就自由了,老百姓七嘴八舌:這洋兵打仗還唱著歌,穿的軍服真威武,真帥呆咧。。。。俺瞧這洋兵晚上就能打進宮去,太後太老,估計洋人沒胃口,那些個後妃可慘了。。。。你咋知道後妃慘了,說不定人家自個就願意獻身。。。。這傳令兵畢竟吃過公家飯,靈魂還在跟著朝廷走:你們說話咋說的那麽反動,朝廷哪點虧待你們了。。。得,給群眾拖一邊一頓扁,扁完還罵:你愛朝廷咋不拿把槍上去和洋人拚了。。。
沒一會一隊隊被俘虜的清軍被洋兵押著送下來了,百姓看到那些以前飛揚跋扈的清軍現在一個個垂頭喪氣被驅趕著也挺同情,畢竟物傷其類,看著還有點傷感,甘軍也被押著下來了,百姓雖然恨他們,但他們打仗不怕死也原諒了,接著押上來的是一批義和團拳民,也沒人組織,就有人喊:打死這幫畜生。。。打死這幫喪盡天良的東西。。。大家不分男女衝上去就打,把那些靠的近的拳民全打的臉上開花,嘴裏流血。。還有些小朋友就朝義和團俘虜扔石頭。。押送的洋兵一看情況不對就朝天鳴槍把市民趕開,俘虜要被打死,這押送的洋兵就是失職,要被處分。
群眾恨拳民這說來話長,義和團進了京城,天天打砸搶燒,殺光了二毛子(教民),就去殺三毛子,啥是三毛子?這範圍就廣了,有十幾個學生被搜出了一支鉛筆就被全殺了,有被搜出一盒洋火就全家二十多口被殺,有帶眼鏡出來就被拖去砍了,有穿洋襪出來就成了失蹤人口,義和團還把賣洋貨的店全搗毀了,裏麵不管男女全殺了,還要放火燒,說是這地方風水得換換,大柵欄商業區那邊其他商戶都給義和團跪下了,這一燒全完了(全是木結構房子)。大師兄:沒事,俺發功,就燒這兩間。有龍在上麵護法,要燒到別處,他們會下來滅火。。。結果燒了一千多間房,燒死了不知多少人。你說百姓能不恨嗎!
曆史驚人的相似,太後上了早朝,下麵沒一個大臣(穿越三百年,李自成打進京城,崇禎皇帝上朝也沒見一個大臣,崇禎畢竟是個漢人,哪都不去就上了煤山。第二天李自成也穿了龍袍學著上朝,所有前朝大臣全屁顛屁顛來了)。太後知道完了,直抹眼淚:這都不管俺們娘倆了。。。。。。快去找找,還有忠臣沒有啊。。。。。等了很久派出去的太監回來了:董福祥大人在前線督戰,現在已經下落不明。。。端王出城找援軍去了。。。榮祿大人上保定走親戚去了。。。太後這下嚎啕開了:都跑了,難道要俺母子倆上前線啊。。。。有懂事的趕快來安慰太後:別急啊,洋鬼子已經在攻打天安門了,這兒馬上就是前線咧。。。
太後也不哭了:快準備大車,俺和皇上西巡去,太原聽說風景不錯,一到秋季就漫天飛花(全種的鴉片,開花確實很美)。。。。都準備好了,珍妃抱著光緒的腿不讓上車:俺倆不走,讓他們去吧。。。。光緒也說:朕還是留下吧,洋人進宮要不講理,俺殉國算了。。。。太後急了,心想光緒要落到洋人手裏,這要另立了中央就太可怕了。這下發了恨,讓太監把珍妃推井裏淹死,把光緒架上了大車就跑。。。。這光緒事業愛情都被太後殘忍的埋葬了,從此鬱鬱寡歡,很少開口。。沒人的時候就自言自語:願以後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
太後跑了,戰鬥沒多久就停了。參加戰鬥的清軍義和團一共二十多萬人,聯軍一萬七千人,其中還有八百多是幫著運輸的苦力。。。20多萬PK一萬七,居然還被圍著打,童鞋們,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啊。。。。這最厲害的德軍還沒來,要到了太後絕對被活捉,這德軍就是一架戰爭機器。。。。聯軍一共死一百零六人(其中十名美國人是挨了誤炸陣亡的),傷了六百多人,清軍義和團被打死一萬二千名,俘虜九千名。
美軍用炮轟開了大清門,衝進了內城,接著一鼓作氣攻下了天安門。架了雲梯準備翻進紫禁城去參觀參觀太後的寢宮,坐坐龍椅,躺躺龍床。以後回了家鄉,也好拿出照片顯擺顯擺寫個回憶錄什麽的。聯軍指揮部的軍令來了,命令美軍停止進攻,就地駐紮待命。這是聯軍吸取了以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教訓,當年英法聯軍勝利回國,西方輿論一致憤怒譴責,都認為文明國家到東方第三世界去搞打砸搶實在是太無恥太丟人太。。。。英法聯軍被西方知識界描繪成倆手拉手的灰太狼,大清成了喜羊羊咧。。。。
太後在一片混亂中逃出京城,聽說大路上有潰兵在做路霸,就多黑的小道都敢走,走的越見不到人越開心,走了三天跟隨的一幹人等不願意走了,太後皇上坐在大車上挺輕鬆,太後還把趕車的車夫準備的大餅下詔征用了,在車裏一個人偷偷的啃。這跟隨的走了三天不吃飯受得了嗎。。。。都不走了停下來靜坐。太後沒法:好吧好吧,去找個縣城讓縣官出來招待招待,大家也吃頓好的。。。縣城是找到了,但縣裏的領導全跑光了(太後到了西安,居然驚奇的發現這昌平縣令已經下海經商改行在賣牛肉粉絲,太後把他樹為反麵典型拉出去砍了腦袋),好的沒吃上,有沒跑的衙役給做了點小米粥搞了盤窩窩頭,太後也餓壞了,一頓狂吃,邊吃邊讚:這百姓吃的真不賴,俺在宮裏就吃不到這麽美味的。。。。吃完了一瞧光緒還沒吃,忙把吃剩的倆窩窩頭遞過去:別難過拉,你也吃點。。。。
這太後以前天天在宮裏聽匯報看奏折看邸報(內參),以為大清搞了這麽多年的洋務運動,又出了同光中興,天下一定物阜民豐,老百姓也過的都挺小康,各級官吏都是些造假高手,天天報喜不報憂,把成績一分吹成十分,把錯誤和缺點從十分縮水到一分,各級官吏官官相護,都心知肚明。天天拿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搪塞朝廷,隻要不受災不鬧匪就是形勢一片大好。各地官吏最忙的一件事就是吃吃喝喝,迎來送往。大清有規矩,凡有大員過境,都由各地官吏出麵招待,費用就由當地老百姓買單,所以各地官吏其實就是個招待所所長。太後這次被迫下鄉,一路上看的也很傷心,後來回了京鐵了心的親自掛帥鬧變法搞憲政,也算是個明白人了,想死前為老百姓也做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