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簽了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嘩然,都憤怒的不得了:這個他也敢簽,這可是他自絕於人民自絕於朝廷,各地舉人秀才聯名上書,等他歸國就地正法,或者活埋,要不就淩遲。天津碼頭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一幫憤青愛國賊五毛黨都在那候著,等著李大人從東洋歸來。李鴻章是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總督府就在天津,天津地方官都是李鴻章的下屬,都不敢取締。朝廷有令;都是些愛國群眾,不可動用武力。隻要地方官規勸得法,自會散去。怎麽勸又怎麽個得法,地方官犯了愁。最後想出個辦法,散發小傳單,說李大人已經在上海登陸,到租界養病去了。
太後在頤和園緊急約談光緒:要說賣國,還不是朝廷逼著李鴻章去賣的,要不下次請翁師傅去,他要能倒割的領土回來,倒賠點銀子回來,那俺大清就太幸福咯!李鴻章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給我們看家護院多少年了,不能這樣對待忠臣!李大人低調慘淡回了京,職務全免了,外派兩江做總督。但李大人還走不了,和日本交接台灣怎麽付銀子還得李大人去協調,去安排。大清懂外交的也就個李大人。
李大人回到家,家裏一片哭聲。李大人趕快安慰:俺這不是回來了嗎,為朝廷流點血又算啥,快別哭了,這不還沒死嗎!家人回話:不是哭大人,剛接地方官傳話,說俺們這宅子是違章建築,明就來強拆。李鴻章熱血上湧:他是哪個單位的,讓他報上名來。。。李大人再也支持不住了,直接暈翻。
淮軍潰兵正在京郊重組整編,接報派人上報朝廷:李大人對大清忠心耿耿,是朝廷的嶽武穆 ,朝廷要自毀長城,俺們絕不答應!各地總督巡撫也紛紛致電中央:為朝廷辦事落個如此下場,再有重任,恐無人敢擔當。
朝廷反駁;李大人為國罹難,朝廷能不愛惜,能不體恤。大家不要誤信謠言,以訛傳訛。
李鴻章醒了讓全家遷往天津直隸總督府,自己也搬到賢良寺療傷去了。
春去秋來,轉眼太後的萬壽慶典就要到了,頤和園工程總算加班加點勝利完工了,這園子前前後後修了十幾年,耗資幾百萬量銀子。許多年後有很多大清問題專家寫文章說是頤和園工程挪用海軍軍費,所以才有甲午之敗。真是這樣嗎,恐怕就是把修園子的錢都給了北洋買艦換裝備,北洋還是要敗。為什麽,首先大清那些官僚完全沒現代化意識,以為北洋成軍了,艦炮都有了,又是亞洲最強大,那就完事了。根本沒想過船上的裝備大炮要更新要換代,要維護要保養。北洋水師申請個經費可就難了。還有就是官兵素質太差,北洋水師水手全是文盲,這也不能怪北洋,當年讀書人讀書是為了考秀才中舉人中狀元做官當老爺,沒聽說過讀書是為了當兵做丘八。水師招兵隻要會寫名就招,這也是當年大清的現狀,這些個水手走正步裝炮彈還行,有點技術含量的活全幹不了,所以北洋艦隊雇了很多洋技師,有放炮技師,有放魚雷技師,有動力技師。。。在北洋的船上發個號令可就費勁了,幹部全是福建人(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生),水兵全是北方人,技師有德國籍,有法國籍,有比利時籍。。。
還有就是搞彈藥國產化,道理也沒錯,一旦和洋人開戰,洋人聯合起來搞禁運,沒彈藥還打個鳥。於是全套引進了個江南製造廠,先山寨炮彈,來指導生產的洋專家都挺認真,口徑必須達到多少多少標準,炸藥配比多少多少才是合格。。。。。大清的官吏不耐煩了:差不多就行了,你搞得那麽認真,猴年馬月才出產品啊,上級還等著看成果啊。。。。生產出來的炮彈質量可想而知了,北洋也不傻,船上都備少量進口彈,閱兵演習用用。等到甲午海戰在黃海打起來了,日艦還沒進北洋水師射程之內,丁提督就下令開火(他本來就是個外行),一會兒就把進口彈放光了,那就用國產山寨的,有飛出炮口沒多遠就炸的,有飛一半就掉海裏的,還有發打進敵艦彈藥倉居然沒爆炸。。。。日本聯合艦隊越打越膽壯,越打越覺的天照大神顯靈了,最後幹脆開足馬力衝進北洋艦隊,抵近射擊。愛國將領鄧世昌管帶打得滿腔怒火,下令把所有差不多牌炮彈扔進大海,減輕重量,開足馬力,撞沉吉野。。。
日本人沒想到大清如此不堪一擊,開戰前還準備了三個方案,海戰如果不利就陸戰,陸戰也不利就退回本土打保衛戰。日本大勝,舉國狂熱,空前的愛國團結,軍人成為全民偶像。日本搞明治維新君主立憲學的是歐洲普魯士,很不幸,普魯士有軍國主義傳統,軍人能當首相。普魯士就是德國的前身,後來二戰,這倆朋友一個在歐洲發瘋一個在亞洲發瘋,把周圍鄰邦給禍害慘了。
北洋艦隊成軍後,李鴻章一直希望太後能去北洋閱兵,檢閱下洋務運動的成果。但太後出京可不是誰誰便便,想去就去。得找前例,還得大臣廷議,爭論來商議去,太後煩了:這個當年俺跟著先帝避洋兵還不是出過京去過熱河,難道非得洋兵再來一次俺才能出京轉轉(一語成讖)!最後還是沒去成,派了個閱兵大臣了事。
李鴻章於是就搞了個昆明湖閱兵, 就像當年建唐胥鐵路(中國第一條鐵路) ,遇到的磨難真是能寫三本書了,最後李鴻章在三海裏造了條小鐵路,讓太後先坐坐,太後坐了讚不絕口:這個,我看行!以後再有人反對,李鴻章嚴詞駁斥:太後都說行,你說不行,你這不是反對太後反對我大清。。。這下反對派全閉嘴了,李大人一口氣把鐵路修到天津,成了唐津鐵路。
頤和園這天可熱鬧了,丁汝昌大人帶了汽艇,手劃艇,還動用八百名民工搬了大半個月,搬來個小炮艇。閱兵那日太後站在檢閱台上心裏發虛問丁軍門:這個該咋傳令啊,新生事物,要不還你傳令,俺瞧瞧,不然傳錯了讓人笑話。丁軍門趕緊回話:這又沒外官,太後想怎麽發話就怎麽發話,要不俺先示範一下,令旗一揮:鎮遠艦官兵代表三十名等艦,經遠艦官兵代表三十名登艦,致遠艦官兵代表等艦。。。。。。。官兵全體登上手劃挺待命,太後搶過令旗:俺來,這個不難。太後下令:孩兒們,操練起來,昆明湖上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艦更有一艦快,路過檢閱台還喊口號:祝太後萬壽無疆!太後樂的嘴都合不攏:丁提督,俺該咋給孩子們回個話? 太後回話:孩兒們受累了!北洋官兵:保我大清萬裏海疆!
接著是汽艇表演海戰,炮艇鳴禮炮對太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