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引餘光中一首美詩《白玉苦瓜》
去年在台北故宮瀏覽觀賞的時候,拍下了雕塑“白玉苦瓜”的藝術品。苦瓜伸出的蔓莖連著一片葉子,倚在苦瓜上渾然一體。整個的藝術品精雕細琢,布局協調,活靈活現,巧奪天公。
白玉苦瓜靜靜的立在那裏,不知道曾經被多少人觀賞過;它以藝術展品的方式出現,似乎它的靈魂卻閃爍著光輝。“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白玉苦瓜的雕塑與詩人餘光中的目光相遇的時候,刹那間,“心有靈犀一點通。”詩人從雕塑中捕捉到了一個靈感,然後他把人生的經曆和曆史的軌跡銜接了起來,就產生了這首《白玉苦瓜》動人心弦的詩歌。
台灣詩人餘光中於1974年以詠物詩的形式,寫出了“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瑩,看莖須繚繞,葉掌撫抱”“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皮鞋踩過,馬蹄踩過,重噸戰車的履帶踩過”“笑對靈魂在白玉裏流轉。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通過隱喻的手法寫出了中華文明的曆史積澱與精神傳承。
(1)《白玉苦瓜》
似醒似睡,緩緩的柔光裏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厚的清瑩
看莖須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進
古中國喂了又喂的乳漿
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
那觸角,不斷向外膨脹
充滿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翹著當日的新鮮
茫茫九州隻縮成一張輿圖
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
一任攤開那無窮無盡
碩大似記憶母親,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匐匍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踩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踩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隻留下隔玻璃這奇跡難信
猶帶著後土依依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集仙果
不產在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萬睞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白玉裏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2)《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創作於1972年。餘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中國台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中國台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餘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鄉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陸的深切懷念和對統一的期盼,詩人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介紹:
餘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散文家,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福建省永春縣。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係。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教授,1985年,任台灣中山大學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涉獵廣泛。出版了詩集,散文集,評論集,翻譯集共40餘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