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聽聞溫州籍作家傅國湧淩晨時因突發心髒病在杭州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
他才59歲,正當壯年,無病無恙,怎麽就驀然告別人生?
傅國湧文筆雄健,著述很多,已廣為流傳。 我書架還放著他送的幾本書。
一個叫做廿八都的古鎮,地屬浙江省江山市,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是個雞響鳴三省的山區古鎮,帶有幾分神秘。從古到今,廿八都幾乎完整地保留了每個時代的胎記。它至少包含了三個層次的曆史。一是黃巢開辟仙霞古道以來的一千一百多年的曆史。二是數百年來作為重要商旅集散地從繁榮到衰落的曆史。三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及文革的曆史。明代最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三過廿八都,流連四天,並將他的遊蹤一一記入了傳世經典《徐霞客遊記》中。
今天,我們就分享當年人們讀傅國湧先生《發現廿八都》,在香港《開放》雜誌發表的文章。
當然,在中共偽政權嘴裏,能打下、洗劫廿八都都是好事,是正義之舉。
1932年6月和9月,方誌敏領導的贛東北紅軍二打廿八都,給國民黨地方當局以沉重打擊,江山縣政府決定在廿八都修築碉堡。1934年9月12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為掩護主力紅軍長征,率領6000多人由江山市廿八都鎮興墩村嶺下進入浙江境內,在江山境內經過5天激烈戰鬥後繼續揮師北上。先遣隊進入江山時,曾派五十五團二營政委洪家雲帶領一個加強營,護送傷病員和戰利品回閩北。9月16日,洪家雲率隊返回江山時因遭敵重兵封鎖無法趕上大部隊,遂到廿七都山區開展遊擊活動。9月30日,洪家雲率領加強營襲擊了廿八都的徐家墩,翻越崇山峻嶺到達嶺下村,趁黑夜國民黨守兵防守不嚴,火燒了黃茅崗和五銀澗山二座碉堡,為後來挺進師挺進浙江掃除了障礙。1934年10月,加強營回閩北改編為閩北獨立師第三團,1935年3月,被編入紅軍挺進師。1935年3月23日,挺進師500餘人在粟裕、劉英的率領下由浦城官路鄉王村經嶺下進入江山,挺進浙江,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先後創建了浙西南、浙南、浙東革命根據地。
廿八都興墩村嶺下戰鬥遺址是紅軍留給江山的珍貴紅色記憶,它見證了紅軍在江山艱苦戰鬥的崢嶸歲月。值此紅軍挺進師挺進浙江八十周年紀念之際,廿八都興墩村嶺下戰鬥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挺進師戰鬥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江山市黨史研究的一大成果,更是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活教材。
(浙江省江山市史誌辦 薑燕萍)
這充分說明,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曆史就是勝利者書寫的,它擁有權力,又控製著全中國的傳媒及互聯網,它想怎麽宣傳、欺騙,普通人根本就沒辦法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