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共內戰蘇聯援助中共武器裝備史記

(2025-03-27 07:29:20) 下一個

林彪指揮戰鬥

筆者昨天發布了《曾克林將軍自述》中,關於林彪東北民主聯軍在蘇聯幫助下獲得關東軍及偽滿全部武器,還有大量蘇械的圖文;遭到不少史友質疑,特別是飛機項。筆者特發布掌握的全部史料,均來自於中共官方。

但遺憾的是,官方未公開全部的史料;僅能一窺冰山一角。為避免爭議,每段都會注明史料來源。希望大家放下意識形態,客觀公正看待曆史事實。

東北民主聯軍接收沈陽兵工廠

一.蘇聯秘密交付東北工業,軍工設備及大連軍工支援

有史友提出,蘇聯撤出東北前;將東北全部的工廠設備全部拆走,運回國內。沒錯,但這是針對國民政府;並非中共。

1945年10月至1949年5月。軍工部成立伊始,就接連從蘇軍手裏接收了沈陽地區大東區兵工總廠、文官屯坦克修理廠和孤家子火藥廠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廠。並允許中共東北軍工部拉走了30多部機器和200多噸物資。蘇軍也先後將撫順、本溪、輯安(現指集安)、鞍山、遼陽、延邊等地及其兵工廠、化學工廠交予中共接收,中共撤出時更運出了數百台機器和上千噸各種原料。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滿撤退時,僅各種軍工機器和原料就運了300多車皮。注意這隻是遼寧一省,不含吉林,黑龍江。史料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工部:《三年來東北軍事工業發展總結》。

在蘇聯秘密支持下,在國共內戰期間;大連軍工供應了30萬套軍服、23605萬雙軍鞋、50多萬發炮彈、80多萬枚引信、450噸無煙火藥、1200門迫擊炮和各種兵工生產設備,以及其他大量軍需產品。另外蘇中合營公司提供無確定數量的收發報設備、藥品等。史料來源於《韓光黨史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第3339、133139頁。注意這隻是大連一市,不含朝鮮蘇軍及遠東蘇軍數據。

東北民主聯軍組建坦克部隊

二.1945年接收關東軍,偽滿,蘇械裝備

作為最早入關部隊,1945年9月初就開始從蘇聯方麵獲得大量武器裝備。僅據曾克林回憶,當所部被蘇軍迎入沈陽後,蘇軍就已將沈陽兵工廠,及沈陽、撫順、遼陽、本溪等地的軍火庫、軍需被服倉庫等交給了該部,甚至把日本關東軍最大的蘇家屯倉庫也交給了該部。不過9月下旬蘇軍態度突然轉變,又將這些倉庫大部收回。但該部還是運出步槍2萬支,輕重機槍1000挺和156門各種炮,不僅裝備了出關部隊,還將一部武器支援了後續部隊和原抗日聯軍以及關內其他解放區部隊。

另外曾克林部還拉出一批軍火於10月前後發給三五九旅和山東魯中部隊、膠東部隊和延安來的教一旅等部隊和用船向山東龍口送去一批武器、彈藥,其中有500萬發子彈、炮彈。史料來源《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01、126頁。

彭真9月21日電已說明接收到27架雙引擎日本飛機和單引擎完整的戰鬥機70架。但曾克林回憶稱另接收了一日本航空訓練飛行大隊,裝備有重型轟炸機、九九高級教練機共40多架;僅彭,曾兩部在9月21日前就接受了日軍飛機近140架左右。此後彭真並有專電報告中央稱,他們已經接收了一個航空大隊。《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26132頁。

東北航校飛機

1945年9月30日,彭真又電告中共中央稱:用各種方法得槍萬餘支。31日他再度電告中央說:發現新的武器庫搜得山炮八十門,迫擊炮百餘門,子彈稍多。10月3日,在與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蘇共中央軍委委員會見後,彭真對整個情況的估計更加樂觀。次日他即以東北局名義致電中共中央稱:蘇軍已下最後決心,大開前門,此間家務全部交我,因我力量微小,現隻能接受一部分,允許在一月內替我保存。指的就是在東北的全部日軍武器。所謂現在隻能接受一部分,是因為這個時候在東北的中共部隊還不夠多,幾十萬裝備拉不了。即便如此,中共進入東北的武裝也還是拿了一部分,約步槍3萬支,機槍100挺,大炮15門。史料來源《東北局致中央電》1945年10月4日;《中央致重慶代表團電》1945年10月5日,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130131頁。

1945年10月25日,東北局還進一步致電中共中央,說明蘇軍要求中共速派人接收東北工業中心城市及其各工廠,除已搬走者外,蘇軍都願交給中共。除已交中共的飛機和有一個日本航空大隊全部人員可用外,僅撫順一處便有300萬發炮彈可交我使用。史料來源:《東北局關於蘇軍交涉情況致中央電》,1945年10月25日。

東北局11月5日、6日再報中央稱:已將從蘇軍處得到的一批武器,大約1,2萬支步槍和300挺機槍運往急需武器的熱河地區,以裝備那裏新到的徒手部隊。而在沈陽一線,連同此前已得之武器在內,共取得步槍11萬支,機槍約4000挺,各種口徑炮一批。阜新一帶還有武器,但數目不詳,沈陽蘇軍已同意代為接洽。另取得通信器材一大批,小型運輸機6架,火車兩列。在哈爾濱,則得到3,4萬支步槍,數百機槍及部分炮。史料來源《東北局關於蘇軍交涉情況致中央電》,1945年11月5日、6日;《陳雲關於哈爾濱情況致林、彭電》,1945年11月7日。這一情況也可從毛澤東11月12日報告中看到。他講到:東北局去後,槍接受了12萬支,還有些炮。毛澤東:《抗戰勝利三個月來的局勢和今後若幹工作的方針》,1945年11月12日。

故陳雲、高崗在11月29日即電告中共中央稱:又得槍10萬,炮300《陳雲、高崗致中央電》,1945年11月30日。1945年12月30日彭真向各部隊通報稱,李運昌部運赴錦州的各種彈藥物資包括子彈120萬發、手榴彈15萬個等。另外由北麵還運去1.2萬支步槍和300挺機槍。全部都是蘇軍交付。

從蘇聯回國的東北抗聯周保中部,接收了日本長春的軍火庫一部,在蘇軍同意下也運出了步槍5萬餘支,輕機槍2000多挺,重機槍800餘挺,擲彈筒500餘個,迫擊炮20餘門,山炮5門,彈藥1200餘萬發。通過解除錦州偽滿軍隊武裝和搬運軍火庫,獲得火炮近80門,輕重機槍690餘挺,步槍13200餘支,手槍350餘支,炮彈100餘箱,子彈1000多萬發。史料來源周家美:《關於我軍進兵東北接管遼西的回憶》,《錦州黨史資料》第1輯,第44頁。

連同進入承德、灤平、葉柏壽、朝陽和山海關、綏中、興城、錦西、錦州、錦縣、北鎮、黑山、新民等地的中共軍隊所得到的武器數量,僅1945年89月間中共武裝早期進入東北者得到步槍數量就已有近10萬之數,機槍近5000挺,各種炮至少有二三百門。也因此,曾克林一部原僅4000人,一舉就發展到數萬人,並仍能以大量武器裝備運送給其他出關及關內部隊。所以兩個方麵軍,指的是兩個軍。

1945年12月17日,東北局再告中央:又從旅順和朝鮮得近萬步槍,百挺機槍,蘇方還提供了40餘架飛機,東北局已決定成立航空學校。史料來源《東北局關於建立空軍問題致中央電》,1945年12月17日,《彭真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310、312313頁。

綜上自1945年9月下旬中共東北局赴東北後,所得武器數量就非常可觀。至少取得步槍十四五萬,機槍5000挺左右,炮數百門,飛機兩百架。試問如果沒有蘇軍援助大量裝備和大量彈藥,這些在剛剛馬不停蹄趕到關外來,其中不少部隊徒手,而東北的軍工生產還沒有組建起來的情況下;中共如何能夠一下子組成30萬民主聯軍,而且馬上和全副美式裝備並有空中支援和大量火炮的國民黨新一軍、新六軍,第七十一軍等精銳部隊血拚,還予敵重創。

電影《遼沈戰役》中的炮群

二.1946年蘇聯援助情況

關於1946年蘇聯援助東北林彪部史料,筆者隻考證到3月開始。1946年3月16日,毛澤東曾專門電令林彪等,要求將這些多餘的槍支用於組建和裝備地方武裝。同時他還要求蘇軍多給武器,稱應請他們加撥槍炮若幹(例如步槍十萬,機關槍一萬,大炮五百門),以便廣泛武裝東滿、北滿民眾及我軍,實現我占領長春,以長春為我們的首都的政治目標。史料來源《中央關於蘇軍撤退前力爭占領長春致東北局電》。

1946年3月25日。而蘇方對此一要求也表示了明確的認可。高崗4月20日從哈爾濱電告東北局和中共中央:蘇軍已確定25日撤完,今送兩輛裝甲車及一部武器。交涉送十萬步槍、一萬輕重機槍、一千門炮,他答應我們進哈市後即會得到東西。《高崗關於與蘇軍交涉情況致東北局並中央電》。

1946年4月20日。四平戰役期間,光是蘇軍幫助秘密從朝鮮運來的軍火,就有上百車皮因疏散不及,被國民黨空軍炸毀。由此亦可知林彪四平、本溪作戰能夠堅持近兩月,其大量彈藥供應完全來自蘇聯的支持。而國民黨軍蒙受巨大損失,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充。

蘇聯鐵路命脈

1946年5月20日東北局曾致電中央:蘇軍堅決支持東北野戰軍死守四平,並已經指示駐朝蘇軍立即提供彈藥應急,並勸中共在關內另辟戰場以減輕東北壓力。5月28日,駐朝蘇軍第一批82挺輕機槍、32挺重機槍、43萬發子彈和1萬箱炸藥及大量電器材料等即由海路運往山東。至6月下旬初即已運送三批。以後運送則更為頻繁,數量也更大。到8月間,步槍已達數萬支,機槍達上千挺,最多一次朝鮮蘇軍即提供了上百車皮武器彈藥。

四平一役打響前,中共東北軍隊就已編成34萬人,裝備充足,光步槍就近20萬支,有輕重機槍近7000挺,各種炮700餘門。而且,照林彪等報告,當時所得武器數量因為太多,部分武器剩餘,隻能暫存於倉庫中。3月中旬蘇軍又從朝鮮給槍三萬(餘)支。

1946年5月下旬遼東軍區司令員肖華電告,駐朝蘇軍已按約定開始經過南滿遼東軍區向山東的中共軍隊發送武器彈藥。第一批運送去東北的,有重機槍83挺,輕機槍32挺,子彈43萬發,炸藥1萬箱,還包括一批電氣材料、廣播電台、印刷材料和攝影機等。這批物資均已秘密經由安東通過海路運去山東煙台,送交給了陳毅的部隊。蕭勁光也於5月前後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民主聯軍司令部,向駐旅順蘇軍提出,希望將駐旅順的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轉交給中共方麵。蘇軍經過一周準備,將存放在大孤山的15車皮武器交由蕭勁光接收。一個月後,又向蕭轉交了一批新的武器,包括兩軍列彈藥。史料來源博伊科:《解放使命》;伊柳德尼科夫:《穿越大興安嶺》,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編:《在中國道路上(19371945)回憶錄》,莫斯科,1989年,第302303、336337頁,轉見薛銜天等:《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

6月,駐朝蘇軍又進一步接連經過山東向華北中共部隊發送了兩批武器彈藥,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槍5000支,子彈300萬發,高射機槍20挺,重機槍30挺,並有其他資材一批。這種大批量的武器彈藥輸送一直分期分批進行到8月份。史料來源: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385頁。

僅7月15日到8月7日,就運送了12145支步槍,182挺重機槍,506挺輕機槍,167個擲彈筒,7門炮,11164把刺刀,1000餘萬發子彈,43588發炮彈,6700發擲彈筒彈,22萬斤炸藥,以及500箱填裝炮彈的火藥等武器彈藥到山東。8月下旬還進一步運送了2000發山炮炮彈和50萬發七九子彈,包括100多車皮的各種彈藥。到9月,朝鮮北部所存日軍各種子彈、炮彈、炸藥和槍炮,2000多車皮(一車皮載重約4050噸)的物資已全部運抵安東,數量之大,已非過去海船運量所能解決。故根據遼東軍區要求,中共中央明令山東膠東軍區全力組織機輪船前往安東運輸物資,愈快愈好。史料來源《肖華致陳、黎、舒並報東北局、中央電》,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8月9日。

四野機械化兵團攻克沈陽

三.1947年後蘇聯援助及四野崛起

朱瑞回憶,同一時間,蘇方還每天夜間通過鐵路向東北野戰軍發送日軍武裝彈藥。兩個月裏運送了數十列車。1947年初,即四保臨江作戰開始前夕,僅中共東北鐵道司令部所屬臨江運輸司令部,就經由朝鮮運進來10萬多支步槍和1000餘萬發子彈。戰爭打響後,又搶運了7萬多噸軍用物資進來。史料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第2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597頁。

四平戰役結束後,損失不小,退入北滿的十幾萬林彪部隊很快就得到蘇軍全力援助。1947年9月發展到48萬人,12月更猛增到73萬人。史料來源《東北局致中共中央電》,1947年9月18日,轉見劉統:《東北解放戰爭紀實》,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第496頁。

1948年以後更進一步發展到105萬人,編成了12個縱隊,14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一個坦克團。史料來源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413414頁。

部隊人數猛增,1947年武器裝備還不很充足,1948年不僅不缺,還十分完備,且質量和火力水平大為提升;這說明蘇械占比,大幅提升。史料來源《黑龍江軍事誌》第七篇,及大連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大連建新公司兵工史料》等。

直到1949年春已建成的中共全國160家兵工廠月產山炮也隻有兩三門,野炮不過4門,步兵炮隻有7門,小炮略多約500餘門;顯然,這根本無法滿足中共應付內戰的需求。史料來源程剛等:《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兵工生產概述》,《軍事曆史研究》1996年02期。很顯示蘇方援助,是最主要的來源。

1947年秋,經過東北局軍工部部長何長工的交涉和爭取,蘇軍還將存放在中蘇邊境滿洲裏的一大批日軍重型裝備,全部移交給了東北野戰軍,東北局組織火車拉了幾天才拉完。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第427428頁。從林彪1947年12月28日電報亦可知,蘇軍這年底還向東北野戰軍提供了30個步兵團和2個山炮營的武器裝備。

林彪在電報中向斯大林要求蘇聯從蘇軍所繳獲的日本武器中,或從德國戰利品中再幫助提供20萬支步槍,1.5萬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700門重迫擊炮,1000門輕迫擊炮,100門高射炮,200門山炮及其較多數量的彈藥和20個師用的通信器材。斯大林隨後從朝鮮輸送了2000多車皮的軍火給林彪。史料來源於萬年:《解放軍中解放軍戰略猛增的背後》,《海事大觀》2006年第5期。

徐焰少將

四.曆史公論

我們討論蘇聯在國共內戰期間,援助中共多少武器裝備。這是曆史問題,事實是唯一標準;不要扯政治。綜上史料,蘇聯僅在國共內部初期,就為進入東北的和在華北的中共軍隊提供了足夠幾十萬人的武器裝備。這也符合國防大學教授徐焰估計為四五十萬支槍,各種炮不下2000門。轉見徐焰:《解放戰爭中蘇聯給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另外中原工學院副教授李長林估計為30萬支槍,各種炮1600多門,坦克20輛左右;李長林:《關東軍武器流向略考》,《黨的文獻》2006年第1期。

對於這種情況,還在四平戰役失利,退至北滿後不久,東北局就興奮地發現蘇軍可提供的武器裝備數量之大、現代化程度超出想象。東北局9月、10月曾接連致電中共中央說明:隻要再爭取到幾個月的休戰時間,我們就能利用從蘇軍手裏得到的成批大炮,很快建成自己的炮兵部隊。事實上,以現在的條件,我們完全可以依國際聯係建立優越武器裝備的軍隊。我們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大批營、連、排幹部以擴充部隊,尤其是急需大批人來學飛機坦克大炮。他們因此強烈要求中共中央分令各區再抽調人員盡快經大連轉送到北滿來,以建設數十萬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史料來源《東北局關於華北戰場與東北戰場等問題的報告》,1946年9月9日;《林彭高陳對目前形勢與今後任務的意見》,1946年10月19日。

有史友提出,林彪四野有幾百架飛機,為什麽沒有發生大規模空戰?為什麽開國大典,僅幾架飛機飛兩遍?上麵的史料已經說的很清楚,中共當時沒有足夠的飛機員來開飛機,並不是缺飛機。另外,飛機要升空作戰,還需要航電,雷達,地勤,機修維護等方麵。而且蘇聯繳獲的多是日本老舊飛機,破損不小;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戰力鬥。至於開國大典,很可能是上述原因造成,也不排除政治因素。

最後,由於當時形勢變化萬端。駐中國東北蘇軍不得不一會兒把一些武器庫交給中共,一會兒又把一些武器庫收回來。甚至今天將一批武器交給中共,明天又將一批武器運往北方。事實上,蘇軍占領東北初期紀律鬆懈,實際負責看管武器和負責上報的單位五花八門,一些人責任心不強,甚或有心邀功,上報數字與實際有較多出入也很正常。還有移交或搬運中是不是有所損失,其中多少已是廢品,甚或已經破壞或毀掉,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

筆者認為,這都不能否認曆史事實:就是蘇聯的援助,是左右國共內戰主要因素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中共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國民黨則越打越少,越打越弱。當時美國隻給了蔣介石45師(旅)武器裝備後,由於蔣抵製美國的侵略;美開始武器禁運。而蘇聯則源源不斷支援中共。當然國民黨的失敗,最主要還是敗在自身問題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