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 武漢肺炎病毒有個獨特之處,就是有個弗林切割點(FCS)。這是迄今為止,任何沙貝類冠狀病毒所沒有的。
但是病毒學家都知道,為了感染人類ACE2,必須有這麽一個FCS切割點。
在EcoHealth Alliance 的Defuse 競標書中,描述了製造新冠病毒的詳細方案,其中就有弗林點切割,以及所用的生物酶,並且提議在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病毒基因修改。還發現,盡管EcoHealth Alliance的Defuse競標被美國國防科技局因為擔憂風險過大而拒絕,EcoHealth Alliance 依舊向武漢病毒研究所發送切割弗林點的生物酶。


來自東南亞的馬蹄蝠擁有高度多樣化的 Sarbecovirus 病毒,包括 SARS-CoV-2 的近祖
莎拉·特曼(1) ,坎辛·旺帕伊洛斯(2) ,陳公圖(3) ,貝亞特麗斯·雷諾(1) ,馬西米利亞諾·博諾米(4) ,愛德華·巴奎羅(5) ,塞西爾·赫拉特(6, 7) ,桑迪·穆尼爾(8) ,Delphine Chrétien(1) ,弗洛拉·多納蒂(9) ,托馬斯·比戈特(10) ,蕾雅·文德拉米尼(1) ,菲利普·佩羅(1) ,Yasaman Karami(4) ,Océane Dehan(9) ,Faustine Amara(8) ,Bounsavane Douangboubpha(11) ,Daosavanh Sanamxay(11) ,Vilakhan Xayaphet(11) ,Phetphoumin Paphaphanh(11) ,Somphavanh Somlor(2) ,Khaithong Lakeomany(2) ,Nothasin Phommavanh(2) ,米凱爾·阿蒂亞(8) ,勞琳·康凱(12) ,格雷戈裏·朱維翁(13) ,Juliana Pipoli Da Fonseca(14) ,托馬斯·科克拉爾(14) ,陳如陽(3) ,陳武峰(3) ,阮氏燕(3) ,黃玉英(3) ,Tran Hai Son(3) ,範俊英(3) ,Vu Dinh Thong(15) ,弗朗西斯·雷魯紮特(6, 7) ,蒂博·納寧克(6, 7) ,朱利安·勒梅特(6, 7) ,娜塔莉·德魯德-博斯凱(6, 7) ,昆汀·帕斯卡(6, 7) ,邁克爾·尼爾吉斯(4) ,文森特·拉科斯特(2) ,澤維爾·蒙塔古特利(12) ,武辛南(3) ,羅傑·勒格蘭德(6, 7) ,費利克斯·雷伊(5) ,Sylvie van Der Werf(8) ,保羅·布雷(2) ,馬克·埃洛伊特。(1)
背景: 蝙蝠是人畜共患病毒(包括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自 SARS-CoV 出現以來,人們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來描述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科的多樣性,從而發現了流行性和大流行性冠狀病毒的幾種前體。最近,SARS-CoV-2 的出現凸顯了監測與馬蹄蝠相關的 sarbecovirus 傳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東南亞,該地區以全球蝙蝠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而著稱。 方法: 我們調查了老撾和越南馬蹄蝠中沙貝科病毒的傳播情況,收集了生活在中國、老撾和越南邊境喀斯特生態係統中的 850 多隻食蟲蝙蝠的尿液、血液、口腔和直腸拭子。 結果: 我們在 Rhinolophus marshalli、R. malayanus、R. pusillus、R. thomasi、R. siamensis 和 R. coelophyllus 中發現了 19 種 sarbecovirus。係統發育分析揭示了同域蝙蝠物種之間的重組和跨物種傳播是病毒進化的主要驅動因素。蝙蝠 sarbecovirus 的宿主範圍和趨向性部分是由病毒刺突蛋白與細胞 ACE2 受體相互作用的能力驅動的。我們確定了各種相互作用模式,這些模式揭示了蝙蝠 sarbecovirus 跨物種傳播給人類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沙貝科病毒似乎不與人類 ACE2 相互作用,而老撾沙貝科病毒則與之相互作用,其親和力高於 SARS-CoV-2 的初始毒株。重要的是,這些 sarbecovirus 都沒有 furin 切割位點,這表明這些病毒在蝙蝠中的腸道嗜性不需要這樣的位點。然後,我們在人類相關動物模型中研究了 BANAL-236 病毒 (一種老撾 R. marshalli sarbecovirus) 的致病性。我們證明這種蝙蝠 sarbecovirus 在腸道組織中有效複製,不會在人源化小鼠和獼猴中引起主要症狀;並且腸道細胞或人源化小鼠上的連續傳代不會選擇帶有弗林蛋白酶位點的病毒種群,也不會改變新菌株的趨向性和毒力。這種嗜腸性可能是缺乏對高度暴露於蝙蝠糞便的人群的蝙蝠 sarbecovirus 感染的血清學檢測的原因。這表明蝙蝠/人類 sarbecovirus 的溢出感染(如果發生)很少見;並且 Furin 位點的獲得不是通過人類中 BAT Sarbecovirus 的臨床無聲循環來選擇的。通過從供體生物體重組獲得此類切割位點對於供體序列的起源、攜帶該重組事件的宿主及其陽性選擇仍然是假設的。 結論: 了解蝙蝠沙貝科病毒的生態流行病學不僅有助於破譯 SARS-CoV-2 的起源及其從蝙蝠宿主到人類的方式,而且可以降低出現新型蝙蝠相關沙貝科病毒的風險。
來自東南亞的馬蹄蝠擁有高度多樣化的 Sarbecovirus,包括 SARS-CoV-2 的近祖 - Institut Pasteur (hal.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