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夏天,注定是一段值得銘記的時光。張莉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由國字一號報刊海外版與家鄉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大型晚會《走向世界》的組委會,熱情邀請她演唱晚會的主題歌。同名歌曲《走向世界》歌聲恢弘、旋律優美,仿佛爲這場盛會量身定製。而張莉,作爲晚會特邀的壓軸歌者,無疑是這一切的最佳人選。
然而,張莉的腦海中浮現的卻不是自己的舞臺,而是她學生們的模樣。她始終堅信,舞臺的真正意義不隻是個人光芒,更是傳遞火炬的契機。一位初露才華的男高音學生迅速浮現在她的腦海中。於是,張莉向組委會提出建議:讓學生與自己共同演繹這首歌,用實際行動踐行她的教學理唸——扶持新人,展示教學成果。
組委會起初猶豫,畢竟全場觀衆都期待著張莉的獨唱。然而,張莉堅持認爲,教育的價值不隻是培養技能,更是幫助學生打開屬於他們的舞臺之門。最終,組委會被她的真誠打動,同意了這個破格的提議。
晚會當晚,張莉與她的學生共同站在舞臺中央,兩人的聲音在燈光下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麵。那是傳承與希望的象徵,亦是兩代音樂人共同“走向世界”的宣言。當最後一個音符飄盪在空氣中,全場掌聲雷動,許多人溼了眼眶。
巧合的是,僅僅兩個月後,張莉收到了美國大學的邀請,成爲該校訪問學者。九月,張莉飛抵大洋彼岸,正式開始了她的國際音樂旅程。“走向世界”這首歌仿佛是對她未來的一場神秘預言,而張莉自己更像是這部劇本的主角,正一步步走向她的命運高光時刻。
回首那一晚的演出,張莉總是笑著感嘆:“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切都剛剛好。”也許,這正是她多年來專注音樂、熱愛教育的最好回報吧!她不僅爲學生鋪路,也用這條路通往了屬於自己的更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