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麽基督教適合女性

(2024-06-13 17:24:09) 下一個

人生在世,最終都會有信仰,對於女性來說,為什麽推薦基督教呢?因為基督教對待女性實在友好。

佛教對女性比較“苛刻”

俗語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華人熟知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對女性其實並不友好。
首先,它要求人應當清心寡欲。比如:男人應當出家,女人應當守戒……那麽問題來了:男人出家之後誰來照顧家庭?尤其是家族裏麵的弱勢女性。

女人守戒,最起碼要做到 “吃齋念佛”。可是,任何一個現代的營養師都會告訴你,女人不能有吃素的習慣,因為素食裏麵缺乏(對女性)非常重要的營養素,諸如:鐵元素、鋅元素、輔酶 Q10、維生素 A、甘氨酸、膠原蛋白…… 這些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都是肉類和魚類,一旦長期缺乏,小女生則會發育不良,體弱多病,中老年女性則加速衰老,皮膚蠟黃、骨質疏鬆…… 在生理上、心理上,傳統的佛教對女性來說都比較 “苛刻”。

還有就是佛教的清規戒律較多,其中很多是違反人性的,容易造成人的兩麵派。比如武則天、一邊信佛,一邊豢養男寵。

儒家、道家

儒家根本不討論人死之後的事情,孔子早就說過:

  • “子不語怪、力、亂、神。”
  • “敬鬼神而遠之”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未知生,焉知死?”

所以儒家不是宗教,不能納入本文範圍。

我們本土的道教,對待女性要比佛教友善的多。因為道教對飲食沒有嚴格的規定,而且道家自古強調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做人不要泯滅天性,不要辜負親友。道家還認為做人做事要順應自然,盡量陰柔,更要溫柔。道家還有豐富的養生學、健身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華人繼承發揚的。

看起來道家已經夠用了,那為什麽還是要推薦華人女性多多了解基督教呢?因為隻有基督教是從女人的心靈本質上關懷女性、體恤女性,而且從律法上保障女性的權益。

一切都要從耶穌說起

耶穌的很多言行完全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以至於他的門徒們都不理解,尤其是耶穌幫女性說過的話。

幫女人說話之一:這女人到底屬於誰?

在《馬太福音》22 章的 23-33 節,記載了這件事。一撒都該人為了為難耶穌,要求耶穌評判一個案例。

同一天,不相信死人會複活的撒都該人也來問耶穌,說:“老師,摩西說,‘如果一個人死了,沒有兒女,隻留下妻子,他的兄弟就當娶嫂嫂,替哥哥傳宗接代。’從前,我們這裏有弟兄七人,老大結了婚,沒有孩子就死了,把妻子留給了弟弟。二弟、三弟一直到七弟都相繼娶了嫂嫂,都沒留下孩子。最後,那女人也死了。那麽,到複活的時候,她將是誰的妻子呢?因為他們都娶過她。”(馬太福音 22:23-28 當代譯本)

這件事情的(文化)背景是這樣的:

  • 首先,“撒都該” 人是誰?

    他們是古代猶太教裏麵一個比較極端的派別,他們隻信《摩西五經》,其他都不信。在《摩西五經》裏麵沒有人複活,所以他們也不信人能複活。

  • 其次是,兄終弟及的文化與製度

    哥哥去世了,那麽他的財產和妻女都應該由弟弟繼承,這個製度不但在古代的猶太民族,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普遍的現象(這個製度既可以保障家族財產不外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孤兒寡母)這個製度在當時屬於約定俗成,天然正確。

這個倒黴的女人在兄終弟及的婚姻製度下,先後嫁給了 兄弟七人。他們為難耶穌的問題是: “這樣,當複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都娶過她。”

耶穌跳出了這個難題,並提供了另一種革命的兩性關係:

耶穌說:“你們弄錯了。你們不明白聖經,也不知道上帝的能力。因為到複活的時候,人們將不娶也不嫁,就像天上的天使一樣。“關於死人複活的事,難道你們沒有讀過上帝對你們說過的話嗎?祂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 眾人聽到祂的教導都很驚奇。(馬太福音 22:29-33 當代譯本)

耶穌一下子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了靈魂的高度,無論男人和女人在投胎之前,他們的靈魂都是一樣的,是天上的天使,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屬於誰,誰是誰的附屬品。

緊接著,耶穌把這件事情繼續說透。因為提問的撒都該人隻接受摩西五經,所以耶穌就引用摩西五經上的話,那是神在荊棘的火焰中親自向摩西所說的話(出三 6)。

  • 神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 14),是永恒不變的神。
  • 神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也就是說,上帝不會因為某個人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恒不變的關係。所以耶穌說「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雖然已經死了,但是他們的靈魂是活的,否則神就成為死人的神了。天國是在生命中建立起來的,天國裏所充滿的都是複活的生命。

女人也好,兄弟七人也好,人人在死亡之後都必須經過上帝的審判,在這個階段,靈魂隻屬於上帝,不屬於任何人,這樣的教導在當時屬於石破天驚,於是 “眾人聽到祂的教導都很驚奇。(馬太福音 22:33 當代譯本)”

幫女人說話之二:女人犯下淫罪怎麽處理?

第二天清晨,祂又回到聖殿。百姓聚集在祂那裏,祂就坐下來教導他們。這時候,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通奸時被捉的女人,讓她站在眾人麵前,然後問耶穌:“老師,這個女人是在通奸時被捉到的。按摩西的律法,我們要用石頭把她打死,你說該怎麽處置她呢?” 他們這樣問是要使耶穌落在他們的圈套裏,可以有借口控告祂。耶穌卻隻是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寫字。他們不斷地追問耶穌,於是祂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吧。” 說完,又彎下腰在地上寫字。他們聽了這句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走了,隻剩下耶穌和那個女人在那裏。耶穌直起腰來,說:“婦人,他們到哪裏去了?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 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回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 8:2-11 當代譯本)

我們現代人經常聽見一句俗話是:“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耶穌在這裏的教導就是,在罪孽麵前人人更是平等的。

通奸被捉為什麽隻有女人,通奸必然是兩人才能做成的事情,法利賽人故意隻把女人帶來,是成心要陷害耶穌,抓他說話的把柄,就可將他治罪。如果耶穌建議饒恕這婦人,他們就會指控祂觸犯了摩西的律法;但如果耶穌主張遵照摩西律法把婦人處死,他們也會指控祂觸犯了羅馬帝國的法律,因為羅馬政府並未授與猶太人殺人的權利(約翰福音 18:31)。耶穌在地上畫字,有可能是表示祂拒絕以法利賽人所定的條件來辯論,所以法利賽人更要窮追不舍地追問。

耶穌的話語,是把人類引領到心靈、靈魂的層次來看待塵世的問題。通奸的、犯罪的男男女女,他們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在靈魂層麵都是上帝所賜的生命,這是人的本質。人類的始祖犯了罪,導致人類繼承了始祖的罪性,這是人的第二層本質,所以對於猶太人來說,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認識自己,然後悔改罪孽,而不是時時刻刻去盯著別人(是否犯罪違法)。

耶穌給女人悔改的機會,「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 三 17)。

耶穌對女人說:「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表明祂絕不縱容罪,或與罪妥協,重要的是人人都應悔改,並自我更新。

幫女人說話之三:為什麽男人不可以隨意休妻?

有幾個法利賽人到耶穌那裏想試探祂,便問祂:“丈夫可以用任何理由休妻嗎?” 耶穌回答說:“你們沒有讀過嗎?太初,造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了。因此,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他們追問:“那麽,為什麽摩西說,隻要給妻子休書,就可以休她呢?” 耶穌說:“因為摩西知道你們鐵石心腸,所以才準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我告訴你們,除非是妻子不貞,否則,任何人休妻另娶,就是犯通奸罪。” 門徒對耶穌說:“如果夫妻關係是這樣,還不如不結婚。” 耶穌說:“這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隻有那些得到這種恩賜的人才能接受。人不結婚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先天的缺陷,有些是被人閹了,也有些是為了天國而自己放棄結婚的權利。誰能接受,就讓他接受吧。”(馬太福音 19:3-12 當代譯本)

法利賽人談到是不是任何理由都可以休掉 自己的妻子時,耶穌回答不是,真正的婚姻是彼此融合,不是誰附屬誰。在這個例 子中,耶穌再一次與猶太人婚姻觀念產生衝突,這種衝突不惜否定摩西律法。

這個話讓耶穌的門徒都難以接受,居然對耶穌說:“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馬太福音 19:10 和合本)

門徒的不娶,與耶穌的不娶不嫁不同,門徒是因為不能隨意休妻而賭氣,說出這樣的話。所以,在門徒(和其他猶太人)的眼裏,婚姻中的女性是可以被替的對象,是可以被丈夫(找個理由)休掉的。

麵對門徒抱怨式論調,耶穌說:“這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隻有那些得到這種恩賜的人才能接受。人不結婚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先天的缺陷,有些是被人閹了,也有些是為了天國而自己放棄結婚的權利。誰能接受,就讓他接受吧。”(馬太福音 19:11-12 當代譯本)”

這就是耶穌完全超越時代的言論,因為他的意思是:一個人在個人心靈自由基礎上的選擇,都應該值得尊重。

在今天不論是爭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主義, 還是終身不婚的獨身主義,他們都是建立在個人自由上的,婚姻不再是定義女性或者男性的唯一標準。今天是多元的,人們追求自我定義,一個人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定義自己。

耶穌尊重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結婚、離婚、終生不婚……「誰能接受,就讓他接受吧。」

幫女人說話之四:做家務的女人為什麽沒有得到表揚?

耶穌和門徒去耶路撒冷的途中路過一個村莊,遇到一位名叫瑪大的女子接待他們到家裏作客。瑪大的妹妹瑪麗亞坐在耶穌腳前聽道,瑪大為了招待客人忙亂不已,於是上前對耶穌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伺候大家,你都不管嗎?請你叫她來幫幫我吧。” 耶穌對她說:“瑪大,瑪大,你為太多事情憂慮煩惱。其實最要緊的事隻有一件,瑪麗亞選擇了上好的,是奪不走的。”(路加福音 10:38-42 當代譯本)

耶穌誇獎瑪麗亞聽講,而沒有誇獎忙於做家務的瑪大。我們都知道,似乎古今中外,女性的主要角色就是操持家務,洗衣做飯,養兒育女…… 女性可以追求知識嗎?可以聆聽真理嗎?

這段經文中,耶穌強調了聆聽他的話語的重要性,表揚了馬利亞選擇聽道的 “上好的”,而沒有直接誇獎瑪大,盡管她忙於做家務。耶穌的回答提示我們,雖然款待客人是重要的,但專注於真理的追求和學習神的教誨更為重要。

我們在世俗的各種工作,並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永生「是不能奪去的」,而「認識禰 —— 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禰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 3)

耶穌知道自己在人間的時間並不長,因此他更關注女性心靈的成長,靈魂的蘇醒,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幫女人說話之五:井邊的女人,我能理解你的苦楚

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麽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 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麽遠打水。”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 婦人說:“我沒有丈夫。” 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隻是沒有人說:“你是要什麽?” 或說:“你為什麽和她說話?”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翰福音 4:6-29 和合本)

撒瑪利亞人是以色列在幾百年前戰亂、分裂之後與其他民族的混血種族,當時的猶太人從不承認他們是同族,幾百年中雙方彼此傷害,結怨很深。

撒瑪利亞婦人先是誤會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指從地下泉水進入井內的水,就提醒祂井很深(約 30 多米)。然後,婦人又認為耶穌在吹牛,比猶太人的祖先(之一,打井之人:)雅各還要了不起(撒馬利亞人雖然血統不純,但仍自以為是雅各的後裔)。

耶穌給她解釋說,不是指這井裏的水,而是聖靈恩賜下來的活水。婦人還認為耶穌在開玩笑,也打趣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麽遠打水。”

——“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

婦人向耶穌要活水,但耶穌卻提到她的「丈夫」,那是她的隱私。婦人立刻撒謊說:“我沒有丈夫。”

耶穌知道她有苦楚,就委婉地說:“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按照當時的社會習俗:猶太人認為一個女人隻可以離婚兩次,如果撒馬利亞人也有類似的標準,這個婦人的生活就顯得很不道德。「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可能指她現在跟一個男人同居,並未結婚。

婦人的隱私被耶穌看透,並沒有生氣、懷疑、猜忌,而是立即認為對方是先知,於是趕緊詢問一個最重要的信仰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在哪裏敬拜上帝(上帝才能聽到我們的呼喊、祈求)?

耶穌告訴她:敬拜神不需要在任何特定的地方,因為 “神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神不要任何的風水寶地、聖山美林,也不需要任何的儀式、獻祭、香蠟紙錢…… 神隻需要一顆顆坦誠的心靈。

婦人聽了,還是不能 100% 相信,就說 “: 我知道彌賽亞(救世主)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言下之意,就是你說的還不一定靠譜。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向世人第一次宣告自己是彌賽亞,就是在對她個人,對這位有五個丈夫的女人。耶穌沒有向國王、將軍、大臣、知識分子等人宣告,而是對一個微不足道的混血種族的婦女宣告自己的真實身份。這在神學上有重大意義,但我們現在隻需要知道的是,耶穌對這個女人的深刻體察與關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果周圍有哪位女士,先後離婚四五次,我們對她的心態是怎麽的呢?我們可能會認為:

  • 天啊,這樣的女人還能要嗎?
  • 嗬嗬,看誰是下一個接盤俠?
  • 這女人腦子有問題吧?
  • 這女人不幹淨吧?
  • ……

或許還有很多 惡毒、戲謔的話,會從我們的腦子裏竄出來。沒辦法,誰叫我們是人,人的境界就這水平。

耶穌關懷人類,是用心體察這個具體個人的心靈深處。顯然這位婦女的婚姻是不幸的,但是苦命的她對上帝又是十分虔誠的,不然她就不可能發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應該在哪裏尋求上帝”?

換做華人的話,我們可能會去各種寺廟,膜拜各類宗派的高僧、仙道、算命大仙…… 多方求助之後,如果仍不能如願,我們則會仰頭向天質問:“上天為什麽不公?”“老天為什麽不長眼?”…… 可遺憾的是,我們華人的 “天” 是沒有具體所指的,它是一個沒有位格的虛指。

基督教的上帝則不同,在天上祂就是上帝,在世界祂就是聖靈,當祂降格為肉身時,祂就是耶穌。當信徒呼喊,追尋上帝時,一是在《聖經》裏可以找到祂,二是在真心誠意的祈禱之時。

簡而言之,華人女性在追尋信仰的時候,真心建議可以考慮基督信仰,因為耶穌不光是女性的知心之神,更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

附錄? 目前(2024)信仰基督教的國家有(不完全統計):

可以大略看出:發達國家裏麵,隻有韓國、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基督教人口比例低於 30%

國家 基督教人口比例 (%) 基督教主要派別
美國 65 新教、天主教
加拿大 67.3 天主教、新教
英國 59.5 英國國教、天主教、新教
德國 54 新教、天主教
法國 63 天主教
意大利 80 天主教
西班牙 68.9 天主教
澳大利亞 52.1 天主教、新教
波蘭 87.5 天主教
韓國 29.2 新教、天主教
丹麥 75.9 路德宗(丹麥國教會)
芬蘭 69.8 路德宗(芬蘭福音信義會)
冰島 84 路德宗(冰島國教會)
挪威 70.6 路德宗(挪威國教會)
瑞典 58.7 路德宗(瑞典教會)
瑞士 68 新教、天主教
荷蘭 44.3 新教、天主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