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穿越德雷克海峽
南極遊記
德雷克海峽是連接南極半島和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峽,是世界上風暴最頻繁的海域之一。因為它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點,海洋氣流和風暴係統在這裏匯聚,形成極端惡劣的海況,有"魔鬼海峽"之稱。因其強勁的風力和海浪,德雷克海峽對於船隻通行極具挑戰性。
最早發現德雷克海峽的是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
他本人實際上選擇了相對不那麽危險但更長的麥哲倫海峽。然而,他的一艘船隻1578年通過麥哲倫海峽後南下漂流,他和他的船員意識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可能有聯係,無意中發現了這片海域,最終以這位著名的環球航行者命名。
第一個有航行記錄穿越德雷克海峽洶湧水域的人,是一位名叫威廉·斯考滕的荷蘭人。斯考滕於1616年穿越這條海峽,幾乎是在德雷克最初的南極探險四十年之後。
但是人類挑戰德雷克海峽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美國人內德·吉萊特和其他三位船員在1988年借助一根帆杆輔助劃艇,完成了從好望角到南極半島外島的混合穿越。
美國各大謀體報道,2019年12月,一支由四個國家和三個大陸的六人劃艇團隊連續劃艇,每天24小時不間斷,每90分鍾輪換一次,持續12天,船員們穿越了地球上最寒冷、最洶湧的600英裏開闊海域。船員們忍受冰冷的海水和低溫、強勁的風和高達40英尺的海浪,同時在有限的睡眠時間內操作。盡管隊長科林從未劃過船,但憑借他的探險和運動經曆,秉持著精神壓倒物質的使命,以無無與倫的勇氣、毅力、團隊合作和耐力,領導團隊完成了冰凍大陸的航行,以百分之百人力劃艇,成功從烏斯懷亞,穿越德雷克海峽到達南極半島。《Discovery 》為他們製作了記錄片, 題為《The Imposible Row : Travel to Antarctica By Row 》。
毫無疑問,從前,木質船、老式導航設備和原始的天氣預報工具時代,德雷克海峽無疑是一段危險的水域。有記錄顯示,超過800艘船在這裏沉沒,悲劇性地奪去了大約2萬名水手的生命。
相比與大航海時代的木質船隻,相比用人力劃槳過德雷克海峽的挑戰舉動,乘坐現代化加高科技的遊輪,已經沒有什麽風險可言了。
我們的遊輪從烏斯懷亞港口起航,經比格爾海峽,入智利海域,很快入"魔鬼海峽"。天氣也是從晴天轉陰下雨。進入海峽後,明顯感覺船體的搖晃,同遊W, L, T, and D, 早早在耳垂後貼了防暈船的貼片,我的胃有感覺,吃了暈船藥。隻有老Z,最厲害,不受影響。這一天,大家忙於接受探險安全,環境保護的培訓和外衣生物檢測等等活動,沒有時間考慮海峽的風險,甚至來不及坐在觀景台好好端詳一下魔鬼海峽的海水,海浪,海風,遊輪已經順利穿越德雷克海峽,南極半島便在眼前了。雪峰,冰川,冰山開始在遊輪兩邊出現了。
隨著不斷對了解南極的地理環境,感覺到德雷克海峽是上天創造的保護南極的一個天然防線,一條"護城河"。 當然聯合國一九五九年保護南極的公約也功不可沒。規定沒有特殊允許,人類不得進入緯度66度33分的南極圈,為保護南極作了重要貢獻。
科羅拉多大學的教授說,包括德雷克海峽在內的整個南大洋,是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調節器,它有助於吸收大量因燃燒化石燃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盡管南大洋隻占地球海洋表麵積的 25% 左右,但它吸收了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的 40% 左右。
五天後,我們的遊輪從這條海峽上返回。我坐在遊輪的圖書室,時而翻閱書刊,時而觀看海麵。海水蔚藍,波浪起伏,海鳥在水麵飛翔。德雷克海峽的狂風巨浪對我們隻是一個傳說。但對德雷克海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人們常說,征服自然。其實是高估了人類自己。了解自然,順其自然,保護自然,心法自然。自然才能保護人類。就象德雷克海峽一樣,它以洶湧澎湃,狂風惡浪的形式,保持了南極,最終保護的是整個地球和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