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的人生和感情我們現在都已經刷刷的清楚了,好像有一張格局圖,上麵有許多箭頭,走一個再指向下一個,可惜的是,瓊瑤人生的迷宮,她走向的最終目的地是自己充滿的二氧化碳的房間。她可能一直是知道自己最後會走到那裏的,前麵已經兩次嚐試過,如果不是平鑫濤,她可能會嚐試更多次,也許我們早就見不到她的作品了。就像三毛,三毛的身世和瓊瑤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平鑫濤,王洛賓不是平鑫濤,所以三毛也早早自殺。
我曾經很喜歡三毛的散文,不是她描述的愛情,她的愛情也是想象的成分多,何況對方早逝,感情就變永恒,別人學不來的。她會把日常生活詩意化,也是非常吸引涉世未深的女孩子的。
三毛的謝世的方式和瓊瑤驚人地相似,現在想起來,三毛也許也有憂鬱症,最後也沒有找到人生的踏腳點,畢竟她是孤身一人,到處流浪,感情上經濟上到最後。都成為了繼續前行的障礙。
一個名人自殺,會引起連鎖反應,有時候粉絲會有樣學樣掀起自殺潮,特別是瓊瑤這樣渲染自殺不僅詩意浪漫還優美翩然,還有媒體刻意美化,都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我在這裏呼籲,自殺絕對不是一件美麗的值得追捧的事情,想想你的家人,愛你的人,怎麽能忍心讓他們為你痛苦呢?
這點我非常不理解瓊瑤,除非她有憂鬱症,否則怎麽能舍棄自己的親生兒孫,讓他們忍受這麽大的痛苦呢?如果有必要要安樂死,家人也會有許多的心理谘詢,要相關的人都準備好了才可以做。
人生自然老去走向終點也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每個人其實早就可以努力了。要發自內心地寬恕對不起自己的人,多做善事,多釋放善意,所有的自己的仇恨都讓風吹走,所有別人過來的仇恨盡量化解掉,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就遠離。年輕時是無知,現在知道了,不要去結下新的仇恨。讓自己的心裏和行為裏充滿愛,對自己的愛人,對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朋友,愛要放在首位。各種宗教裏其實都教我們了,我們不必真的去教堂,去寺廟,我們隻要自己做到,對我們的人生是有很大幫助的,對我們生命的終點也是很有幫助的。
宗教裏麵有臨終懺悔,得到原諒。中國也有一句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基本上也是這個意思。 看到過一個電影,西方一個人死之前如果坦白了什麽壞事情,自己的或者別人的,最後的話可以用作法庭證據。說明了人到終點站之前,與自己make peace 是很重要的,有助於靈魂安息。而我們不需要等到最後一刻,在活著的日子裏,就可以慢慢去做。
關於瓊瑤,我的洋蔥已經剝完了,很為她惋惜,她很sharp,參透很多事情,也沒有參透很多事情。這是她的人生,我們說什麽也是留給我們自己的經驗教訓,不是為了改變她,也不可能改變她。
逝者已逝,來者時不我待!
生命是寶貴的、神聖的,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更要尊重萬物之靈人類的個體之中選擇的多樣性。
宗教的壓力是不必要的,在伊斯蘭教眼裏,猶太教就是BS,反之亦然。
“對比起親人”?就好比今日國內不少職業女性不願結婚,老媽就說痛心疾首,你再不嫁人就對不起我。到底問題在哪邊,誰對不起誰?
謝謝交流,周末好。
--------
楓葉糖漿007 發表評論於 2024-12-13 09:45:56
回複 '唐宋韻' 的評論 : 也許人是可以“選擇” 結束自己的生命,比如安樂死。不過安樂死是要經過醫生評估的。醫生沒有通過的都是不可以。有人協助就是犯罪。以前基督教自殺都不能進教堂墓地。當然現在許多人是無神論,也不需要宗教儀式。但是不要忘記這一點,宗教也好不宗教也好,生命是神聖的,自殺的人除了有憂鬱症,對不起的是自己的親人。
(題外話:蘇童,男人寫女人。李安,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地拍男人,拍女人。)
曹雪芹寫不出囡囡,妞妞,都寫成熟女了。而瓊瑤看女人,像是隻看到了女孩這一層。金瓶梅,看到了上床和床上的女人。肉蒲團則看到了男歡女愛時的女人。共同點:淫。
不淫,是情聖,聖,總有點裝。像寶哥哥不亂林妹妹,彼此就隔一座高山隔一堵牆。瓊瑤抓住這點,在“隔”中磨嘰。
(題外話:曹雪芹寫不成磨嘰,而寫成了悄悄話,咬耳朵,將女孩女人化了。抓住女孩,幾十本幾本地寫,雖濫,但也有罕鮮的細,是瓊瑤的功力。)
淫,破“隔”,亂了。此際,女人用性來告別周遭:“都給你了,現在,我隻剩下自己了”。瓊瑤就是????“告別”,倒不是她不想淫,而像是不識淫。讀她的遺言,知道,至死她也不知道什麽叫淫。
李清照和張愛玲寫出女貞,即寫出女人用性告別周遭隻剩下自己之後,寫出性是女人用來逗這人世玩玩的點心。前提:周遭是趙明誠和胡蘭成。李清照再婚又離婚,不成女貞;張愛玲和賴雅走到一起,見不到女貞。瓊瑤,看不到女貞,所以,糊塗裏寫糊塗,因此是真漿糊;也因此,終於是少年派。
傷女人至深處,是使下放。窟子的凶狠之處,不但使女人下放,還公開她,牟利;她謀生。
楊振寧牽翁帆,女的太下放了。
(題外話劉曉慶七十四了,還騷,像是根本就不知道升降了。)
楊瀾,章子怡,周冬雨,混,潛規則逼的。混是社會逼著女的下放。好的社會是,危機時,“她們那時是一欣然前往的”一場“不過是徒手的請願”;而後“三個女子在彈雨中相互救援”,在平時,她們“始終微笑著,態度很好溫和”。女人,也做事,但不下放。
瓊瑤與此無涉。她不大管女孩從哪裏來,女孩到哪裏去。同樣寫的是女孩,朱天心《擊壤歌》裏的女孩將去升學,找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去做去交往。瓊瑤筆下的女孩就是個情竇白相相,因此也有點假,說不上下放,但踩它,就是個一腳踩空。
“獨自守著窗兒,怎生得黑”,是告別了周遭之後,隻剩下自己,不肯就範下放的樣子;“從被子裏伸出手抱住他的腿”是女人不肯下放的絕叫。瓊瑤無涉。據大康講,瓊瑤的書,在當時的大陸,如一股清風。自己也是過來人,沒這種感覺。在這之前就有手抄本,黃得一塌糊塗;民間裏聽到的細話粗話裏,對男女的見識深了去。瓊瑤傳到中國走紅,就是個鑽了個手抄本正在趕著印刷的空子吧。不僅瓊瑤,三毛,白先勇,龍應台,大約都是這個樣子。
瓊瑤,倒是有點提醒大陸人,瞎想些什麽啦?想想什麽是女孩,女人才是正經。遺憾,效果不大。瓊瑤寫得不老少,就是不打稱。
選擇結束生命不一定要抑鬱。在不可逆的病痛之下,理性的靈魂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人是萬物之靈,生無法自己控製,但有人選擇自己的離去,完全合理。
瓊瑤已經活到平均壽命以上了。沒有人一定要為了別人活而委屈自己
——
鼓勵為了別人活,為了自己活。好死不如賴活。
聽了《橄欖樹》,看了台灣言情小說便知道一切。
她們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扉,比如像我們這樣的一批八十年代的懵懂青年。
還是華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