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烈士公墓》巴郞

(2024-06-11 00:53:00) 下一個

20240611

 

《烈士公墓》巴郞

 

重慶民性豪放爽朗,民風剽悍好鬥,尤重信義,為義輕生,在全國獨占鼇頭。

 

文運中,重慶的八一五和反到底兩派,為了證明誰最左更左,誰站在革命路線一邊,不惜大打出手。兩派派眾都用現代化武器裝備武裝起來,訓練戰鬥隊敢死隊,動用大炮坦克直升機內河艦艇,美其名曰“文攻武衛”。雙方各自搶占製高點,道義上的和實際上的,與對手展開了炮火連天的全麵武鬥。不死不休,聞名全國!

 

68年底,武鬥停止後,兩派都曾建造正式的烈士陵園“紅衛兵公墓”,安葬自己戰友死難者。沙坪壩一帶原是八一五派的勢力範圍,所以沙坪壩公園紅衛兵公墓中安葬的,都是八一五派派眾及家眷。這裏現存數百座武鬥死者的墓碑,老少皆有。墓園約10畝見方,石牆圍繞類似船形,西高東低,梯台上墓群坐西朝東,寄寓著墓主永遠“心向紅太陽”的拳拳之意。赤子之心,盡在不言之中。

 

這些造反烈士,埋葬於烈士陵園,墓地麵向東方,迎著朝陽,望著山下奔騰浩蕩的大江,更顯豪邁壯闊。周圍鬆柏環繞,花團錦簇,鳥語泉鳴,林濤澎湃,安息於這片洞天福地,享用民眾的頂禮膜拜,真是前世修來之福。青山到處埋忠骨,天涯何處不芳草,又複何求?

 

修建“烈士陵園”的初衷,原是想將此作為一座文運豐碑,使烈士功績昭彰世人,使烈士忠魂永垂不朽。願望是好的,但曆史往往無情。當十年文運結束,最終落下帷幕,撥亂反正,文運中所作所為,都重新被定義,有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全國曾經有上千座如此陵園,都被徹底地拆除,死難者屍骨由家人遷葬,如無家人者則就地挖坑深埋成為孤魂野鬼。昔日香火鼎盛千眾膜拜之地,轉眼間成了荒蒿叢生野狐出沒的亂墳崗,昔日的少年少女紅色衛士,如今魂飛魄散屍骨無存,命運,給人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這座全國唯一現存的武鬥公墓,作為文運“浩劫”暴烈的見證,靜靜地矗立在鬧市的山坡上,無語地傾訴著那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默默地見證著過往雲煙歲月滄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