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舊沙河夢》151。四川十條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複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51。四川十條
正當我們一家陷於困境,為一日三餐發愁,為強加於媽媽身上的“罪行”飽受折磨,在周圍世人或憐憫或冷漠的目光中,掙紮求生之時,文革的腳步,並不因小我的哀傷而停滯,而是繼續向前推進。
暫時地,跳出萬縣萬縣市這個局限的地域,來看看更廣的層次,四川省此時的形勢發展。
67年初,四川省和成都軍區的主要負責人,秉承舊老們的旨意,積極參與了“二月鎮反”,在全省範圍內,以軍隊和公檢法等武裝工具,對造反派實行專政,抓鬥關押了造反派的眾多頭目,一時間,保皇、反奪權、衛護舊有秩序,甚囂塵上。
可惜,好景不長。領袖立場偏轉,舊老們驟然失寵,黯然隱退。而中央文革的新貴們粉墨登場,再次執掌權力。他們將“二月鎮反”視為“逆流”,力圖加以否定。在成都,他們將被關押的造反派“八-二六”放了出來,為其恢複名譽,並慫恿他們向保守派“產業軍”挑戰爭鬥,暗中援送武器彈藥,驅趕鎮壓清剿保守派,試圖達成造反派的一統天下。
5月7日,中央發布了《關於處理四川問題的決定》,共十條,簡稱紅十條。其中有以下幾項重要內容:
1。明確宣布成都軍區在前階段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線性錯誤”,這意味著鎮反運動被否定。
2。由張國華、粱興初、劉結挺、張西挺組成四川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簡稱省革籌)。對成都軍區加以改組,由張國華出任成都軍區政委,粱興初擔任軍區司令員。
3。定性宣布李井泉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走資派,廖誌高是四川省最大的走資派,這就充分肯定了前階段造反派揪鬥打倒李井泉廖誌高的行動。
李井泉是老資格的共產黨人和政工將領。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在井崗山打過遊擊,任紅三十五軍政委,肅反時因被認為是毛澤東黨羽而遭到批判,參加過長征。他是極少數在紅軍一、二、四方麵軍三大主力內都任過職的將領,所以,中央大佬們都視他為自家人,關係網極廣,呼風喚雨,左右逢源。抗日戰爭時,任120師358旅政委,後轉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政委。解放戰爭時,任晉綏野戰軍政委、解放軍第20兵團政委。解放後,李擔任第一任四川省省長、四川省委第一書記,長期主持四川工作。後升任西南局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有權力的首腦,封疆大吏,人稱“西南王”。
在主政期間內,他緊跟中央政府的各項政策,在領袖發起的各次政治運動中身先士卒,不遺餘力。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不顧四川糧食儲備極少,四川數千萬民眾陷入大饑荒中,強力完成中央派給四川的糧食征購任務,以保障中央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糧食供給,但也因而導致了本省極度缺糧,造成上千萬民眾因饑荒死亡,是當時非正常死亡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李的“公而忘私”上調糧食救急中央的行為,受到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賞識,但四川民眾對其評價極低,貶其為“吃裏爬外”。文革甫一開始,民眾就起來造反,將李揪鬥打倒,定性其構建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獨立王國”,怒火燃燒,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而廖誌高也是紅軍出身,並參加了萬裏長征。解放後,他先後在西康省四川省任職,是李井泉的得力心腹手下,對李言聽計從,盡全力執行其指令,不打折扣。李調任西南局後,委廖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成為四川第一人。
其實,在前階段全國性的“炮轟”“火燒”的高潮中,各省的第一把手都受到攻擊,但並非每一個第一把手,後來都被中央明確定性為走資派。例如廣西的韋國清就一直受到中央的保護,因此,廣西保韋國清的一派,通常是被視為保守派的,也就一直沒有垮,始終對本地造反派構成威脅。其他許多省的第一把手,沒有那麽幸運,中央不肯出麵保,有的還被中央明確定性為走資派。這樣一來,那些先前保過他們的群眾組織就很難掙脫保皇派的帽子,經受不起造反派的衝擊,很快就瓦解了。基於同樣的道理,在那些發生過二月鎮反和反擊二月逆流的地區,當地的軍區都受到造反派的攻擊,並在中央壓力下或多或少承認過錯誤,但是有的軍區領導撤換了,有的沒撤換。例如武漢軍區司令陳再道,在否定二月鎮反之後還是繼續當他的司令,先前支持軍區搞鎮反的那些群眾組織還有靠山,所以垮不了。成都地區則不然。中央點名打倒李井泉,又下令改組成都軍區,原先保護李井泉的產業軍成了保守組織,無依無靠,等於宣布了產業軍失敗的命運,隻有垮台。而造反派,特別是二月鎮反的受害者八二六派,則取得了極其徹底的勝利。
四川十條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成立省革籌,中央決定由張國華(新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梁興初(新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劉結挺、張西挺組成,張國華為組長,梁興初、劉結挺二人為副組長。
張國華,共和國開國中將。曾任解放軍第18軍軍長,領兵入藏,“不戰而屈人之兵”,平定達賴叛亂,完成西藏民主改革,任西藏軍區司令員。1962年,印度派軍深入有爭議國界區域“麥克馬洪線”,蠶食西藏,張臨危受令,指揮對印自衛反擊戰。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高原上,在極度缺氧的環境中,在物質運輸困難短缺的條件下,他率先創造性地提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號召全體官兵,振奮大無畏精神,摧枯拉朽,共斃俘印軍7000餘人,取得完勝,打出國威軍威,毛主席讚其為“井崗山”,藏人敬為“佛光將軍”。其在高原實施反擊作戰的精彩戰例,被國內外眾多軍事專家首肯,讚為“喜馬拉雅戰神”。
張國華走馬上任,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中央軍委委員,全麵負責軍地工作。在四川派性鬥爭激烈、生產困難、社會動蕩的艱難形勢下,張力撐危局,以極大的耐心和魄力,消除派性、平息武鬥、恢複生產、緩和局勢、支調糧油保障北京上海的供應等,取得明顯成效。
梁興初,共和國開國中將,著名“虎將”,人稱“梁老虎”。紅軍時代,在井崗山蘇區及後來長征中,英勇頑強,機智靈活,身先士卒,與敵拚搏,從士兵逐級提拔為中央騎兵偵察團團長。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115師教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解放戰爭中,任十縱司令員,是林彪四野悍將,指揮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堅守五晝夜,抗擊了數倍之敵重兵輪番攻擊,如磐石遏浪,韌不可破,保障了遼沈戰役的最後勝利。
解放初,任第38軍軍長,率部入朝參戰。在第1 - 4次戰役中,指揮部隊在飛虎山、鬆骨峰、清川江畔、龍源裏、漢江南岸等地,打了許多硬仗惡仗勝仗,直打得聯合國軍丟盔棄甲,聞風喪膽。 38軍官兵浴血奮戰,保家衛國,被作家魏巍讚揚為“最可愛的人”,在全國人民中產生了極大影響,由此及廣,“最可愛的人”遂成了誌願軍的代名詞。以38軍的戰例為素材的電影《奇襲》,以及樣板戲《奇襲白虎團》,也極受觀眾歡迎。他指揮的38軍戰功卓著,赫赫有名,被中央軍委通令嘉獎,讚譽為“萬歲軍”。
梁興初領命赴川,任四川省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二書記,成都軍區司令員,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自覺地保持一致,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忠於黨的事業。他關心部隊建設,關懷部屬,實事求是,作風正派,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顧全大局,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讚曰:
百戰沙場出林虎,跌宕詭奇一生戎。
阻擊黑山韌如石,奇襲美偽敢對衝。
戰爭奇才曆九死,開國佑民汗馬功。
英雄原來最可愛,萬歲軍長笑東風。
巴郎 記於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