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場足球比賽:

(2024-06-11 20:27:17) 下一個

四場足球比賽:

國人大多愛足球,不見歡喜見憂愁。
錢多人傻球運衰,砸碎舊世再回首。

不用說足球迷們今天真正體會到了坐過山車是什麽感覺。借用一句球友的話來說就是反轉反轉再反轉。人生幾十年看過的足球比賽數不勝數。不過此生隻有寥寥四次是在體育場裏看的足球比賽。但在某種意義上,這四場比賽卻代表著中國足球的進程。

記憶猶新的當然是第一場比賽。時值上小學(1963),是在重慶大學團結廣場由上海楊樹浦工人隊對某省隊。很納悶的是怎麽是一個區工人隊對陣省隊。是不是還有一個上海隊踢得更好。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那個年代時興424陣型,所以兩隊10號的表現最引人注目。60年代初期,國家剛剛從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中恢複了一點原氣。基本生活還是主旋律,所以看球的人並不多。看台上稀稀拉拉的。球場也是沙土地,球員跑起來有些塵土。那時榮譽可是第一位的,根本沒有什麽放水一說。

第二次看比賽是恢複高考後的70年代末。比賽是在重慶大田灣體育場,由來訪的德累斯頓足球隊(東德)對陣川隊還是重慶聯隊。文革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好多了,另外,多少年才有第一隻國外球隊來渝比賽。大田灣體育場爆滿,一票難求。因為校隊隊友讀書前在市體委工作才搞到了球票。

來訪的球隊雖然不是什麽著名球隊,但德國足球水平畢竟高一籌。但主隊卻豪不怯場,敢打敢拚。守門員不斷地撲出一個個勁射,贏來了一片片歡呼聲。場麵上一點不輸(友誼比賽)。好像是客隊最後1:0 獲勝。

第三次看比賽已是出國留學前的86年秋天,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是國家隊還是北京聯隊對來訪的某外國隊。豐衣足食的中國人自然要找樂子,一票更是難求。還好大舅哥是名中醫,有人送票討好,才能得願以償。要知道80年代要看國家隊比賽也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李華筠(李宙哲)一下底,全場就呐喊。半場休息時,對麵看台一陣子騷動,說是小平同誌看比賽來了。那時候中國足球的氛圍是多麽好呀!

最後一次在球場看比賽是九十年代末。在新澤西看了中國足球隊與紐約本地球隊的一場比賽。若大的球場基本上是空蕩蕩的隻有稀稀拉拉的少許華人。中國隊的比賽對美國人來說肯定沒有什麽吸引力。畢竟中國的足球水平就擺在那裏。

反正沒人可以隨便坐。因為去得早,就在球門附近的看台上看練習射門。一看嚇一跳,國腳們射門的腳法實在不敢恭維,比本人好不了多少。難道國家隊就這個水平?這幫家夥可是吃專業飯的,天天訓練都不知道訓練到哪裏去了。大概這就是 ‘白斬雞’和‘吃海參’的開始。經濟發展了,可足球水平下降了。

小時候,老是聽父親說李惠堂如何如何的不得了。一腳竟然把球網射破了。五十年年代,中國隊在匈牙利訓練,不少國腳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記憶猶新。可現在呢?本來想說點什麽,可寫到這裏卻無語了。就用球友今天看中韓比賽的感受來結尾吧!‘’揪心的感覺會延續好久,麝香保心丸生意會明顯好很多……[Chuckle][Grin]’。

2024.6.11.於紐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iken 回複 悄悄話 沙坪壩7中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老兄是重慶人?大田灣體育場我也去過。86年上場的那位姓李的球員應該是李華筠,李宙哲是70年代球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