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二三十年前,我開始喜歡上了集郵。那個時代,郵票還扮演著寄信通信的角色,但如今隨著電子郵件、微信和WhatsApp等通訊方式的興起,郵票的郵寄功能幾乎已經消失殆盡。曾經水泡、洗淨、晾幹、壓平的一係列整理郵票地步驟,如今似乎隻存在於懷舊的回憶中。現在與其說是集郵,其實是買郵。把一張張綠紙換來各種花花綠綠的小紙片,珍藏在集郵冊裏,不時取出欣賞,也成了一種愉悅的時光。
郵票上的圖案千姿百態,涵蓋各種主題,比如曆史,文化,自然,藝術,科技,風景,植物,動物,體育,等。把成套的郵票打散,按主題分類擺放我覺得是更能激發趣味。
我是一個藝術盲,別說繪畫,就是繪畫欣賞也是一竅不通。對博物館裏的油畫,隻能用“像”和“不像”來評價。最近我發現我的郵票中有不少都是以世界名畫為題材的。於是決定整理出一個油畫專題。為了把它們按畫家分類,我不得不在網上一張郵票一張郵票的,一幅油畫一幅油畫的,一個畫家一個畫家的查起來。從而通過這些小小的郵票開始了解那些著名的油畫,在領略它們風采的同時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現在再去博物館,除了一幅油畫像不像,我還會特意留意我郵票裏出現過的畫家。在他們的作品前都會多呆上幾秒。
一個藝術老白從郵票了解世界名畫是從認識這些名畫家開始的。
米開朗基羅
達芬奇
丟勒
魯本斯
代克
卡拉瓦喬
委拉斯奎茲
勃魯蓋爾
穆立羅
倫勃朗
戈雅
梵高
卡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