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二戰鐵血首相,1945年剛打敗希特勒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被英國選民高調選掉?腫莫回事?
Churchill對於英國的二戰勝利是功不可沒的。可以說,沒有他,德國一定會贏二戰,而世界將轉入另一個平行空間(當然不一定比今天更差)。
在波茨坦會議中,三巨頭在德國波茨坦開會討論戰後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剛剛突然病逝,美國換上一個菜鳥特魯門。Truman是密蘇裏的一個成衣店經理,是一個平民成了參議員和橡皮圖章副總統。所以,在波茨坦會議唯一能和狡詐的斯大林抗衡的就是丘吉爾。丘吉爾隻能慢慢勸說特魯門看懂斯大林的玩法。說實話,特魯門是不是猶太人隻有他媽知道。
這個丘吉爾,偏偏遇到英國舉行特殊的general election,選總理。至於英國為什麽希特勒屍骨未寒就要馬上選總理,我也不懂。這不是明顯的要丘吉爾走人嗎?要不然選什麽選?要知道,英國總理基本都是議會各個黨派內定的平衡人選,國王點頭就搬家了。其實沒有老百姓什麽事情。
丘吉爾開波茨坦會議兩天就離開了,要回英國去看大選結果。誰知道,他被自己的黨和反對黨打敗了。英國人民要一個推行大政府的Labor Party,要躺平,不想繼續打仗,不想對抗社會主義。選民送二戰英雄丘吉爾打鋪蓋回家,新任首相是一個誰也不待見的Attlee。和杜魯門一樣,也是一個窮人出身的“做題家”,不是丘吉爾那樣的世代勳爵出身。
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做了很多騙羅斯福的假承諾,後來開始實現鐵幕,在蘇聯周邊開始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包圍圈。這個共產主義就是後來統製中國七十年的共產主義。可以說,當年在波茨坦隻有丘吉爾一個人看的明白戰後幾十年的走向。他,那時候有點像今天的特朗普。但是英國人偏偏把一個狼換成了"披著羊皮的羊“。A sheep in sheep clothing。說實話,斯大林真的是要樂瘋了。
雅爾塔會議,在蘇聯後院黑海。三巨頭都在,但是羅斯福有點傻。他是紐約州長,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其實,和丘吉爾也不是太對付。而且,很愚蠢的信了斯大林很多鬼話。
幾個月後,羅斯福突然先走了,四屆總統,突然歸天。斯大林很賊,中間的椅子總是留給美國人。杜魯門也不客氣。誰知道,好戲還沒開始呢。
羅斯福突然死了。換了這個賣西服的門店經理杜魯門。杜魯門才上任三個月,羅斯福根本連雅爾塔會議的很多秘籍都沒有告訴他。回想起來,美國很危險。你說羅斯福是被斯大林幹掉的我都會有點信。因為羅斯福一死,上個猶太人杜魯門,斯大林就雙贏了。
波茨坦會議第三天,照片突然換了一個老王。下圖左一是誰? 英國突然換帥!國際足聯搞不懂。
三巨頭,換上兩個新隊員。連斯大林都傻了,怒罵丘吉爾,“原來你連投票作弊都不會”。打希特勒你在行,怎麽連個大選結果也搞不定?我白白在莫斯科接待你了。
丘吉爾要英國人民警惕社會主義政府。這些政府可以決定你說什麽,做什麽,在哪裏排隊。其實,英國人民打累了,很想躺平被政府包養。
丘吉爾不是唯一一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人。巴頓結局更慘。丘吉爾以外,另一個看懂斯大林的人是美國元帥巴頓。這個巴頓,在回美國前夜被神秘的車禍撞死,就是大概率因為嘴太不嚴了。巴頓反對蘇聯和社會主義是出名的。但是他是不能活著回美國的。老部下艾森豪威爾大概率替他打了個圓場,也不要回美國繼續折騰了。
說實話,1945年,四百美元就可以找到人做掉巴頓。
說實話,很多二戰將軍都不希望戰爭結束。他們的工作就是打仗。很多將軍的下場都很慘,包括麥克阿瑟,被杜魯門從鴨綠江邊召回美國冷藏。
如果英國沒有丘吉爾,希特勒會贏的概率極大。這個平行世界屬於德國和日本。俄羅斯應該早就被滅掉了,紐約早就完了,股市這個猶太人的東東也不會有。反正怎麽說,都沒有共產黨什麽事情,中國很慘,因為德國,俄國,日本,都是老八國聯軍。
2024年,看看英國和世界這個亂象,丘吉爾會說,看看我是對的吧。
丘吉爾塑像被BLM糟蹋。
丘吉爾塑像被cancel。這,就是民主。啥選民,啥結果。計票機,那是不得已的兩手準備,不能沒有。
民主,就是多數人多數票。這個製度很容易被騙,因為多數人並不代表真理。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老哥,給我講講專製和民主怎麽玩“?(那時候,特朗普還是穿開襠褲的孩子吧。讀讀曆史,誰也別把自己當根蔥)。
咱都是名垂青史的人,被人鞭屍啥的都不是事。
世界上,真話是不能說的。因為老百姓聽不懂,你的敵人也不喜歡你說。
民主,隻是一塊高級遮羞布。不論是中國的全過程民主,還是美國的美式民主,還是希臘的民主,都是為了掩蓋一個事實:人都很愚蠢。看懂了就明白。
蘇聯取得優勢後,沒有手腕德意等緩和,來推動德蘇爭鬥,自己漁利,這是一大敗招。
和中國無大的利害衝突,卻壓製中國,英國並無大的好處,似乎是僅僅因為情緒上看不起中國,羅斯福等則竭力抬舉中國。
總而言之,覺得這廝是不及格的大國領導
如果丘吉爾不下台,杜魯門不上台,情況又會如何好轉?羅斯福和丘吉爾能聯手把蘇聯滅了?就算如此,那麽丘吉爾就不下台,搞專製,像普金這樣一直執政,繼續發動戰爭占領其它國家,世界會更好?
他一生奮鬥的就是維持英帝國,而英帝國是殖民主義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軍事,作為海權國家更需要海軍,他當過海軍大臣。
另外就是在英法百年戰爭和拿破侖戰爭之後,英國在歐洲大陸已經沒有了勢力,不能再折騰歐洲大陸,而是依賴全世界的殖民地生存,所以他不在乎把歐洲打爛,德雷斯頓大轟炸被認為是反人類的罪行,是他的傑作,目的是給蘇聯看英國的實力,因為當時蘇聯的攻擊進展太迅速,出乎西方盟國的意料,這個事情用30萬德國平民的生命做代價。
要保住殖民地,就需要打壓共產主義理念,這點他與希特勒完全一致。希特勒痛恨蘇聯,很大程度是因為德國是殖民主義的後來者,基本在世界上沒得到多少殖民主義紅利,而民族獨立運動與共產主義理念建立世界大同社會平等是一致的,阻止了殖民主義的繼續發展,也就是堵了德國發展的機會。
殖民主義的核心是建立等級體製,是曆史上奴隸製的延伸,這就是為什麽殖民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很容易合拍的原因。
十九世紀後期世界誕生了兩個主義,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兩個主義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資本主義周期性無序的災難,經濟上的方式也是一樣,都是計劃經濟,但要達到的目的不同,法西斯主義可以最大限度滿足人類無限貪婪的本性,更容易被社會接受,而共產主義的前提不可能滿足,成為烏托邦。
但烏托邦也是理念,是人類可以追求的,世界大同的理念在不同文化都有,比如基督教。
因此對於丘吉爾來講,要保住英帝國,就必須用戰爭的模式消除蘇聯的影響。
他個人與蘇聯不對付的的最直接因素是波蘭。
二戰歐洲戰場是因為波蘭而起,作為波蘭的盟國和保護國的英國卷入二戰。但在雅爾塔會議上在小羅斯福的默許下斯大林獲得了波蘭,客觀上等於讓英國失去了在歐洲大陸不多的市場。波蘭是農業和畜牧業大國,曆史上因為擊敗了穆斯林對歐洲的戰爭而強盛一時,又是天主教而不是東正教,從宗教角度也親西方。
失去波蘭給了斯大林,這是丘吉爾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他曾經因為這件事而對小羅斯福產生怨恨,這是有記載的。
雅爾塔會議的目的是瓜分戰後的世界,損失最大的,或者說唯一有損失沒有所得的,是英國,那麽作為殖民主義和英帝國瘋狂支持者的丘吉爾會怎麽想,不難理解。
丘吉爾失去戰後大選是因為希望美國繼續對蘇聯戰爭,因為當時隻有美國有原子彈。而當時英國社會希望能恢複經濟,不願意打仗。而且蘇聯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主義模式避免了人們對未來不定的焦慮,滿足人類社會希望達到a peace of mind的追求,很具有吸引力,因此並沒有反蘇的社會需求,這是與納粹德國的社會最大的不同。
而美國也不傻,美國很清楚二戰的歐洲戰場是俄國打贏的,而不是盟國其他國家,軍事上不可能在歐洲與蘇聯做對,因此明確拒絕了丘吉爾。
丘吉爾因為母親的因素而對一切有一種憤懣感,就是俗話說的憤青。他母親作為不受英國上流社會待見的嫁到英國的美國富人的小姐,在丘吉爾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一定要出人頭地,他也具有這種素質,對一些關鍵問題很敏感,就是印度對英帝國的意義。
他生活在英帝國衰落的時代,英國作為海權國家不具有歐洲大陸經濟市場,殖民地印度就成為替代市場,印度經濟占英帝國整體40%,而英國當時已經殖民印度四百年。
因此要想英帝國永存,就必須保住印度,這是他高於當時其他英國政客的地方。但其他人不對印度那麽熱情,也是因為知道不可能保住印度。
在二戰期間,丘吉爾一度要求把支持日本在亞洲擴張的甘地絞死,沒能做到就是了。他對待印度等殖民地的態度與希特勒對待歐洲是一樣的,都是主人的心態。
而甘地信奉的也是社會主義。可以說丘吉爾的思維是老牌殖民主義的代表,追求的是奴隸製的模式。
從這本書的結論來講,認為他就是一個偏執狂,與希特勒是同樣的世界觀和思維,這也是他堅決不投降希特勒的原因,類似一山不容二虎的概念,英國隻有他才能對抗希特勒(英國與德國同文同種)。
因此他也是特定時代被特定需要的人物,時代過了,社會必然拋棄他,因為他實際上是極端分子。
能不能給一些這個說法的根據?
假設沒有 Churchill,德國能不能打敗蘇聯?
Kursk 戰役是1943年7月。那以後,德國對蘇聯就不再有優勢,而蘇聯開始對德國有優勢,基本上是蘇進德退的局麵。
諾曼底登陸是1944年6月。
有什麽根據可以說:如果沒有Churchill,德國可以扭轉這個局麵,打敗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