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幾個認識的猶太教授以及他們學術和商業雙軌製的成功。
從大陸來美國三十餘年,經曆了美國大學,工業界,千人回國,創業的曲折經曆。得此感受。
在美國當上教授是很難的。現在一般除了博士學位,多篇論文,還要有幾個博士後墊底,方能被名校看重。從大陸出來能走到名校教授是基本上祖墳上冒青煙了。然而當了幾十年教授以後,才發現猶太人理工男做教授的路子和大陸理工男完全不同。人家的成功是除了聰明以外更多的軟實力。
大陸理工男教授,拚的是文章和院士。
猶太理工男教授,拚的是產業化,院士,以及文章。
舉幾個認識的例子。
西北大學化學係的大樓是以Rick Silverman命名的。而這個Silverman,不是大款,而是一個本係教授。他做化學研究幾十年,發明了新藥Lyrica. 這個藥的授權費就賣了幾十億美元。就靠這一項專利轉讓,就讓小小的西北大學成為美國大學專利轉讓費的第一名,超過整個加州大學係統。
麻省理工學院的Robert Langer,是美國科學院,工學院和醫學院三棲院士,而且是四十三歲就完成了。他不僅是工科論文最多的學者(1400篇),而且h-index超高 (315)。同時有1500項發明,一生創造了無數的公司。
這樣的例子還數不勝數。
猶太人當教授,不是僅僅為了學術,不是口頭創新。這些人因為是本地人,和工業界聯係緊密,是在象牙塔裏麵做真正的創新。
您可能說,大陸來的教授也有很多有名的啊。比如陳剛,黃永剛,王中林,張翔等。但是這些人對於企業界的影響遠遠比學術聲望要小。換句話說,大陸學者學術界的天花板,可以說就是猶太理工男教授的起點。
說這些不是貶低美籍大陸人和華人,隻是想分享這些體會,希望現在有機會坐上教授位置的能在產業界也不是花拳繡腿。這些飄洋過海過來的,混的再好也就是變成公民土著。可是人家土著做科研,真的就像大陸學者在大陸一樣吃得開呀。
從一開始,土著猶太理工男的科研就是為了明確的商業創新去的。這點上來說,他們是教授或者在工業實驗室沒有區別。很讓人羨慕啊。當然猶太人做理工的不多,做教授的也不多。人家選擇太多了。但是有幾個教授,就可以出真正賺錢的大家夥。
這兩個成功的教授,他們也發論文也當院士也做講席。可是這些對人家都是小菜一碟。真正的大餐是自己幾十年打造的。這層次很少有外國教授能混到。
即使大陸和華人裏產業化做的不錯的,比如伯克利的Ming Wu和麻省的Feng Zhang,也是後來遇到了猶太裔的轉化高人才能搭車成功上市。這就算是中國港台的佼佼者了。換句話說,學校的猶太人和華爾街的猶太人搭上了線,成了伯樂。有了這些人,什麽投資,融資,都是像自動駕駛一樣就作了。這些坑在哪裏人家知道。
謝謝。本文是講一個主要觀念。有些具體的細節和漏洞會有很多,盡請討論。有偏駁的地方,絕無褒貶的意思。
後記:華人教授創業,可能普林斯頓的Kai Li是個例外。李教授學術和創業雙成功,而且還是作教授,是少見的。還有其他嗎?什麽族裔都有成功的,白人成功也不少。可是猶太理工男的精神是大陸理工男應該學的。
大陸人常問,為什麽以色列人創新這麽厲害。明白的人是不會正麵回答這個問題的。這不是因為以色列啊。會創新的是猶太人。他們的創新能力不是因為聰明,而是他們有社會關係,有商業腦回路。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錢學森之問的答案。
相比之下,大陸理工男教授(不論是否出身寒門)還都是相信什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邪,一般都還喜歡小而美的東西,也因為身份原因比較不能冒險,不能做大,不能堅持,更不能合作。而且,中華民族幾個朝代把人的商業基因完全泯滅(這是皇帝們喜歡的,別問我為什麽),大部分都是科舉高分,做題家和三好學生。希望有一天中國人也能出更多的學術出身的創新實幹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Bruce_Silverm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S._Langer
""ylyq_007": 說話幹淨點兒,不要罵人啊! 樓下“矽穀工匠“說得好,隻是忽略了一點。任創業起家初期是92年以前,那是啥時候?!89動亂之後,鄧到深圳93年南巡之前! 國內還沒有大批外企進駐,北京政治氣氛肅殺,記得當年很‘安靜’。
國內還是公有製為主,老百姓有多少人能自由的到香港,更何況能拿大項目?頂多是個體戶。
無意否認華為的創業精神, 和做大之後的吸收民間精英人士,可當年它是當年官方的種子,沒冤枉它。"
我沒興趣罵你這類隻會將別人的眼界,努力隻歸結為靠關係的人,隻是對你的認知的輕蔑!
89年之前,萬潤南的四通跟任正非的華為都是87年成立, 萬潤南在北京能搞大民企, 任正非在深圳特區成立民營企業很難想像嗎? 關外企進駐什麽事,任最初也隻是代理外企通訊產品,別說80年代, 90年代中我家人在家裏開通個固定電話都要五六千,這是90年的錢啊,通訊設備如此暴利,任從代理這行產品到研發這行的產品, 很難理解嗎?
我前麵回帖提到的,王震兒子的長城電腦,開發科技, 葉挺兒子的先科集團,都比任正非的公司成立早,這倆紅二代的背景關係比任正非的嶽父強太多了吧,怎麽現在默默無聞了?
要不你順便也查查其他幾個深圳老板,比亞迪的王傳福,大疆創新的汪滔,順豐速運王衛,沒準他們也全靠老爹或嶽父起家的,讓你心滿意足.
國內還是公有製為主,老百姓有多少人能自由的到香港,更何況能拿大項目?頂多是個體戶。
無意否認華為的創業精神, 和做大之後的吸收民間精英人士,可當年它是當年官方的種子,沒冤枉它。
讚同您的觀點!
同樣是在深圳做電子信息行業,妥妥的紅二代, 葉挺的兒子,王震的兒子怎麽就做不出華為的成就? 除了他們的老子的名號都響當當, 那個年代的一號,鄧小平,都親自去他們的公司視察打CALL的.
“ylyq_007”: 你怎麽不說他離婚後的二婚的老丈人是誰?! 他當年是從軍隊出來的,和我老爹是同一代人。"
haha,你懂個屁!
樓主好文,讚一個!
樓下“ylyq_007”: 不同意你對任的看法,他當年辦企業,有多少北京老百姓辦得起?他老丈人是誰,知道嗎?上世紀80-90年代,能辦那麽大企業的,能到香港做的,一般老百姓有幾個百分比?當年公有製,普通人辦護照還是極少極難的。"
你對華為毫無知識, 建議你去看看華為成立早期的往事. 另外,任正非創辦華為實在深圳而不是香港,當年香港公司在深圳開辦業務多的是, 深圳人去香港注冊公司,特別的是皮包公司也極其平常. 另外,創辦華為時他已經離婚.
另外, 深圳的民企裏的老板, 草根出身的多的是,你多去了解下吧, 我在深圳交了十多年的稅, 華為也有我非常多的朋友.
樓下“ylyq_007”: 不同意你對任的看法,他當年辦企業,有多少北京老百姓辦得起?他老丈人是誰,知道嗎?上世紀80-90年代,能辦那麽大企業的,能到香港做的,一般老百姓有幾個百分比?當年公有製,普通人辦護照還是極少極難的。
博主的文章值得反複斟酌和深思, 讚!
隻是這個說法:"任正非是準國企,不否認吧?", 我有些不同意見:
據我了解, 任正非當初根本沒有什麽國企的資源, 2001年他的華為差點就賣給摩托羅拉了,隻是後者內部生變,交易未成, 若是國企或按您說的準國企,他任正非憑什麽能自作主張賣公司?
據我的估計,現在的華為很可能有國家資金進入,但是進入的時間相當晚,不是華為需要國家資金進入,而是國家資金也想進去分一杯羹.據我華為內部的朋友前幾年透露,至少孟晚舟被抓之前,任正非一直非常抵觸國家/政府資金的介入的,他就是想不落入西方國家口舌,特別是美國一直宣傳華為為中國政府刺探西方國家而在設備裏開後門. 女兒被抓後,中國各級部門甚至包括習進平都非常上心營救,這樣的狀況下估計任正非也就不好意思繼續強硬拒絕國家資金進入.
任正非,張一鳴,馬雲,馬化騰,劉強東,袁征,李葛,王曉東,老幹媽等不認同,:-)
不能做大 -- 不願意與人合作,分股份
不能堅持 -- 資金花光了沒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