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是群體社會性動物。一個黑猩猩群體一般有四十多隻黑猩猩,有的多達一百五十隻。黑猩猩之間的性別差異不大。雌性黑猩猩的體重大約是雄性的四分之三。雌雄黑猩猩可能存在一對一的配偶關係,但是不會持久。兩性之間更多是群居雜交的關係。黑猩猩中還有一種小個體的種屬,叫作倭黑猩猩。它們的性別差異更小,是完全的性雜交群體。性關係不僅在異性之間,也存在於同性之間。它們的性行為可以完全脫離出繁殖的目的,而隻是為了生理上的快樂,或者是為取悅對方。人類的性別差異也比普通黑猩猩小,身體結構上更近似於倭黑猩猩。我們在本質上應該也是性雜交的社會性動物。這有利於基因的散播。人類社會中的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的現象另有其社會性的原因。在性禁忌方麵,雌性黑猩猩長到青春期時就要離開黑猩猩群,加入到別的族群裏。它們一般要行走十幾公裏,有的甚至上百公裏。有的雌猩猩交配以後,又回到原來的娘家黑猩猩群,為族群帶來新的基因。
黑猩猩群不僅在個體數量上比別的猿類群體高,而且在群體結構上更繁雜。一個黑猩猩群有不同的小組。通常,十來隻雄性黑猩猩會聚在一起。它們一起出去打獵,巡查。雌性黑猩猩和撫育的幼兒在一起。雄性黑猩猩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而雌性黑猩猩之間的關係相比鬆散。它們更傾向於獨處。黑猩猩族群中還存在一定的等級。雄性黑猩猩比雌性黑猩猩更有主導地位。而雄性黑猩猩之間又要經過爭鬥而獲得地位。這種爭鬥不僅僅靠武力和恫嚇,也靠計謀。古道爾觀察到一隻小個子雄性黑猩猩邁克發現了一個空的煤油罐。它把煤油罐甩向對手。煤油罐發出的噪音和散發的氣味起到了很好的震撼作用。一個黑猩猩群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社會,不斷地會有黑猩猩離開和進入。雄性黑猩猩們打獵巡察回來後又有一陣子嘈雜的爭鬥,因為這個黑猩猩群的社會結構在它們離開期間多少有了新的變化。閑暇的時候,黑猩猩們會花很多時間相互梳毛打理。這是黑猩猩們建立和睦關係的重要方式,當然也是低級黑猩猩向上級獻媚的機會。
黑猩猩保持樹棲的習慣。實際上,它們白天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樹上。黑猩猩的棲息地相對穩定,但是活動範圍很大。黑猩猩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雌性黑猩猩主要負責采食。它們一天需要行走五公裏。捕獵由雄性黑猩猩小分隊完成。十來隻黑猩猩合作圍攻一隻小型疣猴的獵物。捕獲到的肉食會在黑猩猩群裏分發。那將是一個隆重到帶有儀式感的事情。蛋白質在人類曆史上一直都是稀缺的食物。雄性黑猩猩還會趁機向雌性黑猩猩提出性的要求。同樣的,雌性黑猩猩也會以性來交換食物。事實上,食物充沛的時候即是黑猩猩群裏繁殖的季節。
黑猩猩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它們除了維護自己的領地,還會極力擴張。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黑猩猩群之間的衝突。而受到損傷的一方又要尋求報複。1974年,古道爾在貢貝溪發現了黑猩猩群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年。我們第一次見到黑猩猩殘暴的一麵。以後還有更多的觀察結果報道出來。黑猩猩不會正麵進攻,而是采取奇襲的戰法。每過一個十來天,一支十到二十隻雄猩猩組成的小分隊悄悄潛入對方的領地打埋伏。如果遇到更大的一支敵人部隊,黑猩猩就會撤離回去。如果隻是一隻雄猩猩,小分隊立即出擊,圍攻將其打死。如果遇到的是一隻雌猩猩,它們會放行。如果雌猩猩還帶著一隻幼嬰,雄猩猩們將搶過幼嬰,咬死並且吃掉。在古道爾記錄的那次貢貝溪戰爭中,其中一支黑猩猩群的雄性成員全部被殺死。整個黑猩猩群解體。勝利的一方占據了其領地,但是不久之後又被另一支黑猩猩群驅逐出去。
四種猿類動物有四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四種生物演化的選擇。利基從古道爾和後繼者的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嗎?我想是的。我們從黑猩猩的社會行為裏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了這個參考,我們不妨再回到幾百萬年原始人的世界。
—寫於2023年8月6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