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耳與魚

徜徉北美,講釣魚故事,品鹹淡人生,我漁故我在。
正文

弗沃斯湖(Falls Lake)探新(1)

(2025-05-04 05:56:02) 下一個

 

苦尋白鱸竟得皮皮

 

今年春季老漁民去釣皮皮(crappie)次數雖然不多,收獲不少,但心存遺憾,因為沒有釣到過什麽白鱸(white bass)。白鱸與破吃(perch)長得像,本地漁民把白體破吃(white perch)稱為小白鱸,讓人容易與真正的白鱸混淆。其實,兩者個體都相對比較小,未成年的小白鱸和破吃都是三四個指頭大,身體修長,背鰭都比較發達,確實讓人容易混淆,不同之處有二:一是白鱸個體要大些,大的可以長到一兩磅,而破吃大的也就半近八兩的樣子,小的就兩三指寬;另一個特點是破吃有一條明顯的側線。另外一個重要的知識是白鱸與身體修長、可重達幾十磅的條紋鱸(striped bass,rockfish)人工雜交,繁殖的是個體寬大粗壯的雜交條紋白鱸,又簡稱雜交鱸或wiper,此雜交鱸與條紋鱸的區別是前者體重較小,身體寬大但短小,而且側麵條紋不延續;這種雜交鱸在南方很多水域都有,是人工繁殖放養的,主要原因是個體大,它的體重介於白鱸和條紋鱸之間,大的有十磅八磅重,而是長得快,也像白鱸和條紋鱸一樣捕食小鮒魚(Shad );作為game fish, 又由於中鉤後遊起來力量大,蹓魚時拉魚fight很爽,深受釣者們歡迎。

 

(白鱸魚,white bass)

(”破吃“,俗稱“小白鱸”,white perch, 這隻偏肥)


白鱸對於德克薩斯或其它地方的漁民來說,對白鱸並不陌生,特別是休斯頓和達拉斯的兩位賣釣帶魚鉤的華人釣魚群群主/博主,經常在微信群和油管上展示他們釣的一串串的大白鱸,讓老漁民羨慕不已。由於種種原因,老漁民釣到的白鱸甚少,隻是偶爾在釣皮皮時釣到過一兩條。但是他留意到每年春季三月份左右時,正值白鱸產卵季節,有不少漁民在弗沃斯湖(Falls Lake)的上遊的支流裏釣到白鱸。說到弗沃斯湖,老漁民去過那湖幾次,它與喬丹湖大小相當,也是北卡中部的一大湖,在羅利的西北郊區。他去的幾次主要是幾個皮爾,鮮有收獲,所以在喬丹湖夜釣皮皮時偶然的一次機會了解到弗沃斯湖裏的白鱸釣點,遂尋機去找白鱸。

 

(釣白鱸常用的路亞釣組,jighead & lure (curl tail grub))

四月的一個暖和周六,釣白鱸的時機終於來了,下午時間老漁民約上兩位朋友,匆匆馳往弗沃斯湖奔白鱸去了。據魚友說,白鱸在天黑時咬口瘋狂,但他們一行人來到釣點時,才6點鍾左右了,天還早,離天黑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夥就在推薦的其中一個釣點開始釣。那個點是湖岸一個突出的尖角,地方開闊,地處一個小湖灣的入口,看上去像是個淺灘,岸邊是沙石和雜草,近岸的水也不深,同來的漁友吉姆在德州釣過不少白鱸,所以他用帶來的兩枝長竿,輕車熟路地釣起來了。他用的是鉛頭鉤裝上三寸白色卷尾,線上掛大浮標,拋得遠遠的,緩緩地往岸邊回收。老漁民也是用鉛頭勾掛上卷尾,所不同之處是沒有掛浮標,而是用收線的速度來控製鉤餌的下沉深度。

 

 

雖然四月中旬傍晚的太陽不烈,但曬在裸露的手臂上過了一會兒也有一陣辣辣的感覺。幾人在那灘上各個位置和水層試探一個時辰無果,水麵上也有一兩艘漁船在遠處釣著,也不見上魚,估計是氣溫太高,已經過了白鱸季。天色黃昏,也應該是咬口上魚時段,可沒有一個咬口,見到此狀,老漁民開始捉摸,一人去了推薦的附近另一釣點試試。那裏地方比較狹窄,岸邊有幾棵大鬆樹,已有兩名老墨在那用minnow垂釣。老漁民避開他們的垂釣區域,在他們的旁邊一空曠處開始釣了起來。天色漸暗,水麵上不時有小魚蹦出水麵引起波瀾,老漁民判斷那可能是白鱸追食小魚,於是不斷向那些水域拋投,但還是沒咬口。又過了一會功夫,老漁民的掛白色卷尾鉤的竿尖一沉,手腕用力一扽殺鉤,感覺魚不小,溜了一陣子,拉上來的居然是條大尺寸的可愛皮,雖然不是白鱸,但也興奮不已,因為畢竟不是在平時熟悉的屁爾上釣到的、旁邊的老墨看到了也羨慕不已,由於沒有把魚繩隨身帶著,隻能折斷一細樹枝把魚穿好,插放在水邊。之後,老墨的掛浮標的垂釣也開始上魚,老漁民不一會又上了一條皮皮,於是趕緊呼叫他兩朋友轉移陣地,一起圍剿皮皮。

 

兩個時辰過了還未見白鱸身影,於是大夥此後把目標轉向皮皮,吉姆也調整釣組,掛上燈光浮標,一陣操作下來,也上了幾條大皮皮。但由於此行原計劃的是找白鱸,所以對釣皮皮準備有些不足,燈具和餌魚都缺,見皮皮咬口漸稀就鳴金收鑼,隊伍在夜幕叢林中撤退了;至於老漁民所留的白鱸遺憾,也隻能擇日再戰了。

(應讀者要求,對釣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微信聯係作者:TexasCowboy1)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