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心焚稿,淚盡而逝;楚霸王英雄末路,仰天長嘯。古往今來,似乎執著的人悲苦也多,因為不管是執著於愛情,事業,還是理想,越是孜孜以求,投入越深,期望越高, 一旦遭遇挫折,痛苦也越難以超越。如果對人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特別是如果心中不能依靠神-這位無限慈愛的創造者,很多人會抑鬱終身,消沉頹廢,也有一些人會鋌而走險,做出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
日本電影砂器說的就是一位青年才俊,因為可能會失去他為之奮鬥的一切而殺害恩人的悲情故事。≤砂器≥的主人公是年輕有為的音樂家和賀英良。他在樂壇聲譽漸隆,又與權貴女兒訂婚,然而春風得意的背後卻掩藏著一段關於辛酸童年的不堪回首的記憶。和賀英良原名本浦秀夫,自幼被母親拋棄,與患上麻風病的父親到處顛沛流離,受盡欺淩苦楚,直到有一天遇到善良的警察三木謙一,把他的父親送到醫院,又把他收為養子。但其後還是孩子的和賀英良從家中出走,輾轉來到東京,多年以後成功偽造身份家世和學曆,又憑借音樂天才和攀附權貴在日本樂壇出人頭地。可是偶然間的一次機會,三木謙一認出了和賀英良就是當年的本浦秀夫,並特地趕來,勸說他去醫院看望那個老年孤苦的父親。和賀英良深怕自己的身世暴露,從而失去自己多年來拚命打拚得來的榮譽地位,於是於心何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大恩人三木謙一。故事的發展就是該案偵破的過程。影片結尾是和賀英良在音樂會上彈奏自己譜寫的樂曲“宿命”,而警察已經等候在音樂廳出口。。。
和賀英良把他一切的失敗,包括最後的殺人都歸結為宿命對他的捉弄。在他看來,命運使他有如此淒涼的身世,即使他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達到在名利場中擁有財富和榮譽的人生目標。他殺害恩人固然有錯,可他的潛台詞是:在我的人生目標即將實現,又可能失去一切的時候,難道我還有選擇嗎?命運對我如此殘酷,難道全是我的錯嗎?
多年前,我也曾經為和賀英良的命運感到難過,現在重溫,早已成為基督徒的我,在為故事中的人物扼腕歎息之餘,又多了基於基督信仰之上的另一層體會。我認識到和賀英良其實是有別的選擇和出路的,隻是他必須經曆精神上的洗禮和人生信仰的升華。如果他信仰上帝,也許會為人生中所遇到的善意而感恩,也許會因為珍惜上帝所賜的才華而決定放棄隻想出人頭地的狹隘思想,而用音樂,用他對於人生悲歡的理解來服務人群, 給別人帶去安慰,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如果他相信上帝的愛,也許會在身敗名裂的危險邊緣跪下祈禱,懇求救贖與指點,也使個人的生命在痛苦中得到升華。如果他信神,就會視三木謙一為上帝派來幫助他,提醒他回去照顧父親的良師,而不是阻礙他飛黃騰達的絆腳石。
聖經人物約瑟的經曆也使我看到相信神的人會有怎樣不同的人生選擇。約瑟也是在年少時期遭遇辛酸。他被兄長們賣到異鄉為奴,後又被主母誣陷,深陷囹圄。其中的苦楚,應該也是難以深訴的。但據聖經字裏行間的記載,約瑟在人生大起大落之時,始終沒有放棄對神的敬畏與依靠。最終他原諒曾經出賣他的兄弟,迎接並贍養老父家人。他的信仰幫助他在逆境中保持鎮靜與謙卑,並認識到上帝對他人生及家庭的美好計劃。 他的人生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為什麽兩個同是少年時期飽受磨難的年青人,結局卻如此不同?拋開兩者境遇的種種不同,我相信個人信仰和對人生目標的不同定位成了決定因素。和賀英良的悲劇在於他不了解上帝對他的眷顧和愛,他認為自己和父親就是被社會拋棄的孤兒,因此憤恨,孤傲,和極深的不安全感成了他心中的主題。而同樣背井離鄉,受人欺淩的約瑟卻能保持靈魂的清醒平安,因為他始終信靠上帝,堅信上帝的善意。再者,和賀英良因為早年生活的陰影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達到榮華富貴,在這個目標麵前,別人和他的音樂才華都成了實現目標的工具,為此他不惜殺害恩人,並且拋棄父親和身份卑微的戀人。而相信上帝,願意聽從上帝在自己生命中的美好旨意的約瑟,雖然也必定想擺脫困境,卻在其言行舉止之間處處尊崇上帝,沒有讓個人的野心和目標成為心魔,其美好的見證也使他贏得了尊敬和愛戴,從而一步一步走出了人生的一片天。更可貴的是,上帝的愛使他也能保持仁慈內心,寬恕出賣自己的兄長,接來老父,一家團圓。這與和賀英良自始至終憤憤不平,隻相信個人奮鬥,為人冷酷,不惜恩將仇報成了很大的對比。
鍾情於一人,或者執著於一個目標並沒有錯,但如果因此而無視上帝在自己人生當中的主宰地位,不信任上帝對自己人生的美好安排,隻在乎這一處的得失就會誤人誤己,遺憾終身。親愛的朋友,無論你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你對人生有怎樣的目標和計劃,請相信上帝對你的慈心照顧和他“善良純全,可喜悅的美好旨意”。把你的目標托付於祂,不管是為愛執著,還是為事業,理想奮鬥,請讓上帝成為你心中主宰,這樣你的心中才會有真正的寄托和依靠。才會在麵對挫折時,仍然能夠保持美好的人性,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我,一位曾經因為執著而飽受挫折,卻蒙慈愛天父救贖的基督徒的肺腑之言。就請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此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