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認知才能開闊眼界

認人待物,不斷學習,提高商業和經濟方敏銳的洞察力
正文

全稱《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和中國沒有關係

(2025-04-01 12:24:02) 下一個

《中導條約》(全稱《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是冷戰期間美蘇於1987年簽署的重要軍控協議,旨在限製並銷毀射程在500至5500公裏之間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下是關於該條約的全麵分析:


一、條約背景與核心內容

  1. 冷戰背景與談判進程
    1970年代,蘇聯在歐洲部署SS-20中程導彈引發北約安全焦慮。1979年,北約通過“雙重決議”,要求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並推動與蘇聯談判。經過多輪博弈,1987年12月8日,裏根與戈爾巴喬夫簽署條約,規定雙方在3年內銷毀全部中程導彈(射程1000-5500公裏),18個月內銷毀中短程導彈(射程500-1000公裏)186
    最終,美蘇共銷毀2692枚導彈,其中美國859枚,蘇聯1752枚18

  2. 條約的獨特意義
    這是冷戰時期首個真正削減核武器數量的條約,通過消除歐洲地區的中程導彈,降低核衝突風險。條約規定嚴格的核查機製(如現場核查)和無限期有效性1611


二、條約失效的原因

  1. 美俄互相指控違約

    • 美國指責俄羅斯:2014年起,美國指控俄研發並部署射程違規的9M729巡航導彈(俄稱射程480公裏,美稱超500公裏)。盡管俄方公開展示導彈試圖澄清,但雙方談判未果169

    • 俄羅斯反訴美國:俄指美國在羅馬尼亞部署的“宙斯盾”反導係統可改裝為進攻性導彈發射裝置,違反條約精神611

  2. 地緣戰略與外部因素

    • 中國因素:美國認為中國未加入條約,且擁有大量中程導彈(如覆蓋台灣、日本和關島的導彈),使美處於劣勢。特朗普政府多次提出將中國納入新談判,但遭中方拒絕2911

    • 單邊主義傾向:特朗普政府強調條約“束縛美國應對中俄”,並於2019年2月啟動退約程序,同年8月條約正式失效19


三、條約失效的影響

  1. 軍備競賽風險加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條約失效可能引發新一輪導彈軍備競賽。美國計劃測試新型巡航導彈,俄羅斯則暗示將重啟中導部署29

  2. 國際安全格局變化

    • 歐洲安全受衝擊:歐洲國家曾依賴條約避免成為美俄核對抗戰場,條約失效後,東歐國家可能麵臨俄導彈威脅,而德國等國明確反對美國在歐洲重新部署導彈411

    • 亞太局勢複雜化:美國可能將中導部署至關島、日本等地,針對中國形成威懾,但此舉可能激化地區緊張211

  3. 核裁軍進程倒退
    條約失效後,僅存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2026年到期)續約前景不明,全球核裁軍框架麵臨瓦解風險911


四、國際社會的反應

  1. 中國立場
    中國明確表示《中導條約》是美俄雙邊協議,反對被強行納入多邊談判,並批評美國退約是“單邊主義行徑”,強調自身核政策透明且防禦性911

  2. 俄羅斯與美國的博弈
    俄方指責美國破壞軍控體係,開啟“核競賽新篇章”;美國則試圖將責任歸咎於俄羅斯違約,並呼籲中俄參與新談判911

  3. 歐洲的擔憂與矛盾
    部分歐洲國家試圖挽救條約,但最終支持美國退約。然而,其內部對可能的新導彈部署存在分歧,擔心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411


五、後續發展與展望

  1. 拜登政府的軍控外交
    拜登團隊可能推動多邊軍控談判,但重點仍可能聚焦陸基中導,而忽視海基和空基導彈的限製,難以解決根本矛盾11

  2. 技術變革與戰略調整
    現代導彈技術(如高超音速武器)和新興國家的軍力增長,使得傳統雙邊條約難以適應多極化安全需求,需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框架11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