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聞銘

開這個博客,有感而發,聊中國美國的事,講現代文明的故事。
正文

兒時的記憶(7)

(2025-07-21 19:40:27) 下一個

兒時的記憶(7)

蔣聞銘

 

袁磊爸是四一年生人,媽媽小一歲。沒有生在新社會,卻是長在紅旗下。這個年齡段的人,成長受教育的大環境,今天看起來,著實有些古怪。從古到今,是人的地方,都有社會,有社會,就有有地有錢有權有文化的社會精英。毛澤東當家做了主,以前現在的社會精英,都倒了血黴。五十年代初,先是搞土改,鎮壓反革命,直接被搞得家敗人亡的,是以前有地有權的人群。接下來的折騰,公私合營搶富人的錢,思想洗澡反右整文化人。後來他發瘋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饑荒被害慘了的,是中國農民。再後麵,大革文化命,有地有錢的已經被搞沒了,就回過頭來再往死裏整有權有文化的。

不過這些折騰,對城鎮市民,正麵負麵影響都不大,日常反正都是掙錢吃飯過窮日子。這些人其實蠻聰明,從毛澤東的折騰裏,很快就明白了,政府的雷霆手段,不過是想讓你服服帖帖聽話。於是大家全體擁護共產黨聽毛主席的話。至於為什麽要聽話,為什麽要熱愛毛主席,共產黨天天講的大道理,什麽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共產黨救中國救窮人,大家聽不明白,也不關心。

現實就是共產黨來之前大家窮,來了以後還是窮。窮人的頭等大事,是想辦法掙錢吃飯。人的本性放在那裏,不管給什麽人幹活,大家能偷懶就偷懶,能占便宜就占便宜。你跟他講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精神,小老百姓聽不明白,犯傻照著做的更是沒有。至於思想意識,說到底也還是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傳統習俗。是非道理價值觀念,包括封建迷信,潛移默化地都在。毛澤東想要改造大家的思想,一套一套的假大空,怎麽說都沒用。

這樣的城鎮市民,袁磊媽是典型。隻要算上班發工資,叫她參加遊行喊口號什麽的,不但去,還去得興高采烈。有人發錢,讓你遊行開會不用累死累活地做苦力,是他傻。傻子給你講他發傻的道理,你難道真需要費腦子理解?所以共產黨的道理,跟她講,整個一個白講,天天聽著,就是死活不從腦子裏過。要說袁磊媽真信什麽,一是觀音菩薩,二是算命的瞎子。袁磊高考,臨去考場,必須吃糕吃粽子,高中高中。鄰居的兒子同一年沒考上,他媽問人家考試前有沒有吃糕吃粽子,聽說沒有,說那怎麽行。第二年臨考前,記住了這個事,還真考上了。袁磊媽那個得意,說怎麽著,我說的是吧。後麵多少年,周圍鄰居家的孩子,考大學進考場前,都跟著吃高吃中。

袁磊爸媽,夫妻之間, 摩擦矛盾自然不少。有了矛盾摩擦,袁磊媽總是讓著,所以兩口子幾乎不吵架。袁磊的記憶裏,真還就沒有爸媽惡語相向的場麵。不過袁磊兄弟,看著聽著,總覺得日常裏爸媽的這些摩擦,都是他爸沒道理。小孩子在心裏打抱不平,結果他倆,都不怎麽喜歡他爸,倒是跟媽媽,感情上親近很多。到後來大些了,更覺得爸爸是嘴把式,說話做事,遠不如媽媽實在能幹。這個事,兩個小人兒還真沒看錯。不過當時他們不了解的,是他爸越混越沒有,一多半是受了他媽叔叔這個有問題的社會關係的拖累。有問題的社會關係,後果多嚴重,八零後九零後可能不明白,但是五零後六零後,都應該知道。當年在共產黨那裏,成份不好的人絕對沒得混。不要說自己,你爹媽,你爹媽的爹媽,他們的兄弟姐妹,有一個成份不好,你就沒得混。

袁磊爸聰明好學,好不容易把自己弄得有了點文化,正趕上文革,他和周圍幹苦力的一幫哥們,一起造了反。他能說會道,腦子靈光有文化,很快就得了上麵的賞識,要提拔他。要提拔先入黨,入黨查上下三代的社會關係,查到姑奶奶前麵的那個男人,沒問題,因為小老婆不是老婆,是受壓迫被霸占的勞動人民。到了袁磊媽的叔叔那裏,就卡住不行了。後來不造反了,搞一打三反,前一段賞識他的上級,想到了他能幹有文化,把他從竹業社調出來,去做調查組長負責其它單位的運動。他工作認真,處事公正。袁磊的記憶裏,那一段是他爸一輩子最忙,也是最風光的日子,沒日沒夜寫材料。想想隻有小學四年級學曆的一個篾匠,居然能一扳一眼處事管人寫材料,還真是難得。

從一個單位做到另一個單位,運動完了,怎麽著也該派他個廠長吧,又被不是黨員,有不好的社會關係這個事搞黃了。調用他的領導,實在不好意思讓他回竹業社再做苦力,於是一打三反結束,把他調到當地的無線電原件廠,不是工人也不算幹部,派了他一個廠保管員的差事。他爸剩下來的一輩子,不管再怎麽爭強,怎麽好勝,就被卡在了類似的位子上。結果就是他媽,總覺得對不起,欠著他爸的,家裏的日常摩擦,自然也就總是讓著了。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全書目錄鏈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