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園頂教堂-拿破侖陵墓 風雲人生·客死他鄉·魂歸故裏

(2025-02-06 06:54:55) 下一個

巴黎園頂教堂(Dome des Invalides)的前身是皇家教堂(Royal Chapel),建造於1677至1706年之間。它的建築設計融合了古典主義與巴洛克風格的元素,圓頂的外層覆蓋了金箔。進入圓頂教堂首先看到的的是其宏偉的內部結構和裝飾,感受到的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園頂教堂裏最引人矚目的是在圓頂正中央下方安放的拿破侖一世(Napoleon Bonaparte)的靈樞。

 

拿破侖是法國曆史上最傑出的軍事領袖和政治家之一,他的生涯對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99年,拿破侖參與組織政變(霧月政變),推翻了法蘭西共和國的統治,建立了由他主導的執政府。1804年,他加冕為法蘭西帝國皇帝,標誌著拿破侖帝國的開始。在拿破侖統治期間他進行了大規模的法律、教育和行政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拿破侖法典(Code Napoleon)。這些改革對後來的法國乃至其他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也通過一係列戰爭幾乎征服了整個歐州大陸。他的軍事才能在奧斯特利茨、威格拉姆等戰役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然而,181 2年對俄羅斯的人侵失敗標誌著拿破侖帝國力量的衰退。

 

1814年,拿破侖在列強的聯合壓力下首次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Elba Island)。1815年,他逃離厄爾巴島並短暫複辟(百日王朝)。但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他被再次流放,這次是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Saint Henena) ,直到1821年5月5日由於胃癌去世。

 

1840年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決定將拿破侖遺骸遷回故裏。這兩件大理石浮雕作品表現了1840年王子茹安維爾親王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侖遺骸接回法國的場麵。同年12月15日,法國舉行國葬,迎接拿破侖一世魂歸故裏。在圓頂教堂內皇陵修建完成後,1861年4月2日,拿破侖一世終於在此長眠。

 

拿破侖陵墓用紅色芬蘭花崗岩打造而成,象征權力與威嚴,而基座采用綠色花崗岩。陵墓四周牆上是12尊"勝利女伸"浮雕像,象征著拿破侖所經曆的戰爭。在環形走廊牆上的十幅浮雕進述了拿破侖的十大成就,如平定內亂、行政集權、成立國務委員會、編撰民法典等。拿破侖的陵墓不僅是對這位法國皇帝的最終致敬,也成為了法國民族自豪和軍事榮譽的象征。陵墓的設計和位置選擇,體現了拿破侖及其遺產在法囯曆史中的獨特地位,以及他對現代法國的深遠影響。

 

在園頂教堂裏還葬有法國曆史上????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包括杜倫尼(Turenne)元師,沃邦(Vauban) 元帥,福煦(Foch) 元帥,利奧泰(Lyautey) 元帥等。

 

可以說,園頂教堂不隻是拿破侖的安息之地,它也是對勇氣、力量和領導力的永恒致敬。來到這裏參觀的遊客都會被這段曆史深深觸動。

 

謝謝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