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了偉大領袖,大國很好治理嗎?

(2024-01-31 11:36:23) 下一個

據說一位讀過許多外國名著的主席,原來對老子的治國理念也頗有研究,教導其唯唯諾諾的屬下:‘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國,離不開政府。政府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創造。群體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人權、自由、平等、立法、執法、福利、救援、治理、環保、以及防禦外敵等等,迄今為止都是通過良好的政府,才近似地實現的。這說明,直到可以預見的很長曆史區間,政府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麵,迄今無數的壞事,如專製獨裁、橫征暴斂、殺人如麻、冤假錯案、貪汙腐化、分配不公等等,又是不良政府的專利。所以政府既不可胡搞、不當幹預、擾民和急功近利、索求無度的所謂‘有為’,也不可無能、懶政、坐視的“無為”而治。應該是在該有為的地方有為,該無為的地方無為。這需要對政府這種製度有深刻的理解。老子提出的“無為”不是無知,“道法自然”也不是忽略人的努力和智慧。有人很讚賞中國的傳統園林藝術,認為它是中國文化“崇尚自然”風格的體現。後來到北京郊區的一些新“景點”去了幾次,才發現,完全無知無識的所謂“自然”是多麽糟糕。那些毫無文化造詣的仿古建築,與北京與承德的皇家宮殿,和蘇杭一帶的江南園林簡直有天壤之別。在那些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的建築風格背後,是深度刻意的安排。做得象“自然”一樣,其實不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關鍵是個“法”字,即仿效、效法之意。而效法,就有水平高低不同了。有維妙維肖,也有邯鄲學步,還有東施效顰。要仿效,首先是要理解,要把自然“吃透”。所以,在“無為”的背後,是理解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大學問。

老子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其核心是以烹飪比喻治國:“烹小鮮”不能隨意翻動,油鹽醬醋要按時按量配合,恰到好處;火候要掌握得當,否則就會或爛或焦,過鹹或過淡。治國亦然,不能朝令夕改亂折騰,不能操之過急、隻求政績,又不能懈怠、馬虎、不負責。

專製製度下,怎麽能避免把國家像烙大餅似地翻來覆去呢?以北宋王朝為例:一百多年苟且生存下來,連小鮮那樣還保持著一條魚的完整形狀都說不上,隻能說是即將散架,還沒有馬上散架。像快要箍不住的一隻漏水的木桶。王安石不是采取小修小補的保守療法,而是大卸八塊,這隻桶不完蛋,焉有它哉?王安石先生充滿自信,伸出兩隻手,對神宗皇帝講,陛下您看,每個手有五根手指,從理論上講,一下子按住十個跳蚤是絕對有可能的。這是笑話,然而也是熙寧二年的真實。幾百年後,毛太祖也以為一夕之間畝產萬斤、鋼超英美、跑步進入吃飯不要錢的‘共產天堂’是可能的。。。

中國人要是神化起一個人來,也真是匪夷所思。但是,要給一個人加上偉大這兩個字的定語,我們不是看他“說“得多麽偉大,”想“得多麽偉大,而是要看他”做“得多麽偉大,對於時代的”貢獻“多麽偉大,在老百姓心裏的“形象”多麽偉大。光有前麵兩個偉大,而無後麵的三個偉大,這種半截子偉大的人,任憑你花言巧語,強詞奪理,也難以真正偉大起來。

在老子看來,治國的關鍵猶如“烹小鮮”,重在不折騰!具體來講,統治者要清靜無為,少私寡欲,輕徭薄賦,簡政放權。統治者隻有少幹預經濟和社會,百姓才能休養生息。反過來講,百姓隻有休養生息,社會財富才會不斷增加,反而會增加稅收。政府和百姓各得其所,兩全其美。在老子看來,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可見,“治大國若烹小鮮”,是對“無為而治”的一個形象表達。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個經典比喻還暗含另外一層意思:舉重若輕。如你所知,“治大國”當然是大事,重如浩浩泰山;“烹小鮮”當然是小事,輕如微微鴻毛。當一個人舉泰山如鴻毛時,他的力量有多麽大!當一個政治家用“烹小鮮”的方式來“治大國”時,他的治國藝術有多麽高超!可是,抬眼看看曆史,如此高超的政治境界,有幾個政治家能達到呢!

社會不良現象的發生,歸根結底在於統治者施行“有為而治”的政策。這種政策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瞎折騰!一方麵,統治者總是從自身的私欲出發,肆意增加徭役和稅收,渾然不顧百姓死活。另一方麵,統治者總是朝令夕改,恣意妄為,政策缺乏穩定性,百姓苦不堪言。

要把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事做好,就得有擔當有作為,就得治懶政,治不作為。老子強調無為是有為前提下的無為,無為就是不肆意妄為,就是不搞人治模式,不搞機械化一刀切,不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搞無原則無底線的掩己過追人責,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政績工程……當這些不應該搞的東西蔚然成風時,不煎燒餅瞎折騰的“無為”正是勇於擔當負責任敢作為,正是關鍵時候豁得出去。您說這怎麽可能是小菜一碟呢,“若烹小鮮”難著呢。

裏根對老子思想的認同。他在1983年元旦國情谘文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讓每個人的智慧發揮到極致。自由市場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如同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要過火過分不要煎燒餅瞎折騰”。

人家把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搞成了英文"Govern a great nation as you would cook a small fish; do not overdo it",

“烹小鮮不可擾,治大國不可煩。煩則人勞,擾則魚潰。”

主政一方(包括負責一個單位)的領導,多些人之所以要跟老子對著幹,熱衷於煎燒餅瞎折騰,概而言之無出三端。

一是擅權立威。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平地好起新樓,新官不理舊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否了前任再說。時移世易,千變萬化,怎能墨守陳規?以前的人可以調整,以前的事可以叫停,以前的舉措可以調換,以前的目標可以新設,以前的思路可以更改,甚至以前的城市定位都可以重來……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任環境條件千變萬化,任新官千能萬能,那一方山水總還在那裏啊,你的坐標係再大,那方山水的經緯度能變化到哪裏去呢?我曾比較過相鄰幾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凡是主帥換得頻繁折騰得厲害的地方都民怨大不景氣。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流水般不歇氣地“破舊立新”,新的怎麽立得起來呢?更何況標新立異的新的也未必真的比前任高明啊,不斷地否定前任,顛過來覆過去,那地方不被折騰得“人煩魚潰”才怪呢。相反,搞得好的地方都是一任接著一任幹,工作不斷提升,事業穩中求進,局麵越來越好。

二是跟風搶功。仕途官帽都在握在上級手裏,下級服從上級天經地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本來心裏也知道上頭的政策指示未必放之全域而皆準,往往自己還已經琢磨出更適合本地的辦法路徑,忽然間領導金口一開,上頭文件一來,什麽也顧不得了,大幹快上,限時限刻,一切推倒重來,不折不扣緊跟形勢落實要求爭先恐後誓奪頭功。在上級麵前已無自我,上級又有上級,層層下來,搞到最基層,那一鍋嫩仔魚還能不被燒成魚鱗屎腸四合一“蛋黑粉”?

三是利令智昏。有些主政者的折騰煎燒餅,好像是為立威,又似乎是為建功,隻有等到他垮台後才曉得他原來是為賺錢。陳四益先生《繪圖雙百喻》有一則寓言寫得極有意思:

某公愛柳,嚐謂人曰:“‘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此何等景致!”及為縣令,遍伐雜樹,以柳易之。任滿秋遷,繼任者惡柳而好梅,曰:“柳無風骨,豈若梅之耐寒也。況‘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勝似‘江上柳如煙’。”乃伐柳易梅。又三年,新官蒞任,曰:“梅固耐寒,未若竹之常青也。坡公有言:‘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又令伐梅種竹。民苦於屢更,作《天淨沙》詠之:“前官種柳平沙,後官換了梅花。新竹這官種下,心驚膽怕,怕再來的他偏愛枇杷。”

《詩經·檜·匪風》毛傳雲:“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河上注:“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這兩段的意思是,烹魚不宜繁瑣,反複扒拉來扒拉去,這魚就碎了。治理人民也不能太繁瑣,折騰來折騰去,民心就散了。如果你真的懂得烹魚,也就真的懂得治理民眾了。又說,烹小魚,不能去掉腸子肚子,不能去掉鱗片,不能撓來撓去,如果這麽折騰,這魚就爛了。這後一段,有點讓人覺得奇怪。不去掉腸子肚子,也不能去掉魚鱗,這魚就是煮好了,那還能吃嗎?後來琢磨了下,好像明白了一點,所謂小鮮,即小魚,也就寸來長的魚。這麽小的魚,也實在不好去掉腸子肚子。更不好刮掉魚鱗。所以就囫圇著煮算了。北方有所謂炸小魚,也就是一股腦兒,囫圇著個兒給下到油鍋裏了。吃過的人都覺得很香。我沒吃過,也不太想吃,覺得有點髒。或者這也算是有點矯情吧?

這裏所說的治大國,其實是指治大國者。治大國者,就不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指最高,或者較高層級的管理者,或統治者。老子的意思是,在這個級別上的統治者,不能翻來覆去地在政策上折騰老百姓。老百姓受不了。你把佐料放好了,火候調準了,隻管讓它自己咕嘟去吧,別管得那麽複雜。時間差不多了,小魚也就熟了,看上去也是個整的,沒給弄碎了。能看得過去,吃起來味道也不錯,就可以了。

這裏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作為統治者,或者管理者,不能事無巨細,你都一定要插一杠子。你越是插得多,就越是亂乎。當年老蔣指揮打仗,明擺著有一批軍官在做作戰計劃,在臨場指揮,老蔣就是不放心,非得自己插一杠子,結果經常是朝令夕改,讓下麵的人無所適從。這樣的指揮不出亂子才怪呢。這一來,可能是老蔣認為,隻有他自己才是最高明的,他下麵的人都靠不住。

《韓非子·解老》篇:“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老子的治國思想一直受到我國許多朝代皇帝的重視,如漢文帝、漢景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朱元璋、明朝萬曆皇帝、清世祖順治等等。

中國曆史上所有的改革家,都熱衷於用革命的手段來實施改革,結果無不碰得頭破血流。王安石之敗,就在於他不明白改革是一個緩慢漸進,徐圖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水滴石穿的過程,也是一個麵對最頑固最保守最害怕變化的小農經濟,需要說服和示範、需要等待和耐心的過程,曆代中國的改革家無一取得成功的原因,與王安石同樣,就在於常用革命的手段來進行改革。夙不知革命和改革是用截然不同的手段來推動社會變化的。革命允許暴力,暴力可以翻天覆地,反對派敢呲牙,隻要手裏有槍杆子,二話不說,馬上擺平。這隻桶老子不要了,另造一隻新桶,這就叫革命。而這隻桶再壞再破,也不能一腳踢掉,要加固,要堵漏,要去朽,要更新,這才叫改革。因此,改革就得和顏悅色,就得和風細雨,就得由點而麵,由局部而全體,潤物無聲地細致工作。中國人,中國農民,特別是中國農民的小農經濟所形成的求穩心態,怕亂心態,苟全心態,保守心態,沒有二十年,三十年一切都作到家的紮實功夫,想收到改革的成效,想看到改革的成果,如王安石這樣的冒失行事,不失敗才怪?

烹飪藝術的核心部分,除了各種材料的配合比例,百味的平衡、調和,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鮮,又是各種烹飪材料中最為嬌嫩的,更要細心伺候。所以治理大國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麽,怎麽掌握火候,大國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鮮?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來。簡單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考慮人民的性質。從經濟學角度看,人民的性質就是趨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夠提供和維係一套基本製度,在這一製度下,任何個人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就對社會有利;在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時,就對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會的成員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使社會繁榮起來。一般而言,這套製度包括保護產權、維持秩序、調解糾紛的功能。 一旦有了這麽一個製度框架,人們明確地知道什麽是自己的成本,什麽是自己的收益,從而自動地按照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行事。

  當然,什麽對社會有害,什麽對社會有利,在有些時候並不是那樣判然分明的。往往是同樣一件事,做得不夠和做得過頭都會對社會不利,比如貨幣供給。過多了叫通貨膨脹,過少了,我們現在也知道叫作通貨緊縮。通貨膨脹意味著,當社會所有成員都已經被動員起來進行經濟活動以後,仍要增加需求,則隻能導致物價的上漲,而不會有新的供給了;通貨緊縮意味著,社會上還有一些成員沒有工作,卻已經沒有貨幣支持他們的經濟活動了。在相當長的人類曆史中,人們采用貴金屬做貨幣,貨幣供給由貴金屬的生產決定,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吻合的情況隻是偶然地發生。後來人們又發明了貴金屬本位製,即以貴金屬為準備金發行可兌換證券,部分地擺脫了貴金屬的束縛,直到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了不兌現的紙幣作為貨幣,才完全脫離了貴金屬的限製,貨幣供給完全可以由政府的貨幣政策決定。所謂貨幣政策,一般就是中央銀行對再貸款利率的調整。再貸款利率的調整,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利率的些微調整就會影響人們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從而影響人們的行為。當利率調高後,就會有些人認為他們原計劃的經濟活動得不償失,從而中止他們本來要進行的投資;反之亦然。這樣政府通過很小的調整,就從事著造福於整個社會的治理。

政府在它該發揮作用的關節點上發揮著它的智慧,從而避免了它對經濟其它方麵的幹預,反而給全社會成員留下了巨大的“有為”的空間。

還是讓我們細細品味老子的原話: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誌。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餘心淒淒焉
yshen05 回複 悄悄話 abcdaren 發表評論於 2024-02-01 09:52:54
回複 'yshen05' 的評論 :
人家都開了這一路,全車人都睡著了嗎?
===============
要不說全車人自找的呢?好在有點腦子的人或到站或跳車趕緊潤。
old-beijing 回複 悄悄話 ‘一生中不被強奸的機率是不高的..."西岸影: 不要把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經曆當作大概率事件。 發生在你身體上的事, 還應該找自己的原因。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如閣下高論,那奇了怪了,還花錢擺個‘人大’‘兩會’做什麽?騙誰用?明君賢臣就夠了。。。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理解閣下高論:中國人就隻能吃包子,吃不了牛排。 吃了也不消化。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你需要的,自己不努力,天上不會掉下香餑餑。奇怪,繁花上海,城隍廟還是人山人海。
觀音菩薩和國際歌都說的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shen05' 的評論 :
人家都開了這一路,全車人都睡著了嗎?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再有就是馬斯洛的人類社會心理需求層次模型,這個二十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讓人們知道了對於一個社會來講,沒有最好的體製,隻有最合適的體製的概念。
也就是當社會運作反映了人們的期望值時,就是最好的。
當然,根據這個模型,人們的期望值並不相同,那就是看多數了。
對於中國,文化中的大一統思想是專製獨裁明君賢臣概念存在的基礎,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社會文化是選擇的結果,人們不會選擇對自己沒好處的東西。
而且有一個概念需要知道,曆史從來不是人民創造的,而是英雄創造的,所以美國有一句政界名言,人民都是愚蠢的。
言外之意就是可操縱的。
這其實與中國曆史上的一般觀點是一致的。
這個現象其實也可以從社會各個階層看出,哪怕僅僅是你工作的小環境。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類事情最低也應該知道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和管理的發展原因,學點人類社會發展史是必須的,以色列那個教授的課程屬於很容易懂的,盡管對他人品可能不同意。
所謂自由人權這些概念是有實際內容的,看過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幾年的南非白人女孩的視頻,她對自由的解釋是人身安全,因為在南非作為一個女性,一生中不被強奸的機率是不高的,因此她認為中國有很大的自由,比很多民主體製國家多的多。
那麽就是關於自由人權的定義問題,人身安全是不是自由人權的內容?
一個文化的形成與曆史有關,而曆史的發展與經濟有關,經濟的發展模式與經濟資源可得性有關,比如中國擁有世界5%的可耕地,需要養活占世界15%的人口,占有世界18%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一),用這樣少的土地資源養活這樣多的人,很顯然需要與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社會管理模式,比如印度,可耕地麵積比中國多一倍,人口卻一樣。當然按照人均,美國比中國高至少八倍,但經濟規模隻占世界經濟15%。
土地並不是唯一指標,但確實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指標,因為隻會減少不會增加。
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其他所有都是圍繞經濟活動,比如文化,社會體製,社會思維方式,等等。
因此人類社會進行橫行比較是意義很有限的,很容易形成東施效顰的結果。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現代社會不需要偉大領袖,需要的是自由和人權。
yshen05 回複 悄悄話 全車人都懂這道理,就是踩死油門倒車的司機不懂不聽不改,你又何如?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晚上好!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227' 的評論 :
老子道德經其實不是講個人如何修道成仙的,講的是如何依照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去治理國家,以及治國的人應具備什麽素質和能耐。是一部治國、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三觀的教科書。
他沒有說過不合格的就不能換,首先是選擇精英要挑夠格的。有的人自己認識到真不夠格,也不排除讓賢如堯舜,或者自己努力改進、改正錯誤,在實踐中學習到治國的藝術如李世民等。
幾千年前,老子的時代還沒有民選機製的先例。古人也好、今人也好,不可能樣樣都對。能學到各種人物對的部分,就是大智慧。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寫的真好。
3227 回複 悄悄話 老子錯也。如果魚沒煎好,就得換個人試試。治國也是如此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明月-' 的評論 :
如閣下指的是普大帝、四人幫和他們的後台,應該差不離。
不過好像曆史上也有些做好事多於壞事的領袖吧。
領袖不需要刻意把自己‘搞’偉大或者拚業績、風光無限,隻要一輩子做好事不整人、保護好百姓的安居樂業,便是大智慧。所謂‘調和鼎鼐’、‘和光同塵’、‘有容乃大’、‘海納百川’ 斯之謂也。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到訪。在下不過是人言亦言,把許多人的心裏話敘述出來而已。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偉大領袖的工作就是禍國殃民,古今中外從未例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