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又便宜又好不香嗎?

(2024-05-17 17:39:09) 下一個

這幾周CHINA是個熱詞,看CNBC和BLOOMBERG頻道,時不時要來刮一刮耳朵,習總去歐洲,玩起了三國演義,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歐洲三國那個接待的熱度,刷新了我對歐洲文化的認識,價值觀什麽的就不說了,為了利益,這般表現也真是用力,目前看,這麽玩一把,中歐近一點,給美歐增加些嫌隙,再不濟也能讓歐盟對中國的不利決策舉步維艱,中美之間的斡旋空間則可能會大一些,實話說,這算是某種善舞,某種古早聰明吧,但是不是一個有長期戰略意義的智慧呢?那要看這事的主導因素是什麽才能定義了。

主導元素就是中國那個又全又能還有點帥的製造產能啊,傾銷這個標簽也不是隨便就能貼在身上的,也得有那個能力才行,中國一係列特質元素促成了這個能力,並且認為隻是一個優勢。這些係列特質就是後發“優勢”,勤勞吃苦且又卷的東亞文化傳統,市場換技術的策略,鄉鎮產業集群,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補貼等等,不管怎麽說,四十年的時間,能把小到一個釘鉚螺絲,大到鑿山穿洞的盾構機都能做全,成為基建狂魔,航天,高鐵,新能源車,電池做到相當大的規模,一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隻是根本的問題在於,終極的長遠的方向對了沒有,對取得的成就是不是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產能之於世界,有點像多年前盛行於鄉村路邊的鄉野台球,這個在影視中一貫給人以貴族高雅運動的東西,到了中國被迅速平民化,隻取用它主要的形式能玩就好了,其它的不管,這種粗線條簡單化,對於台球產業而言,表麵上是一種普及,但其中的含金量很低。

當然,不斷地把昂貴的創新產品世俗化本來就是現代經濟努力的方向,隻是這裏麵有很多章法和規則,尤其是價格的大眾化不是無止境的,正常公平的市場經濟下,價格的走勢形成是多元核心要素的一個動態綜合的過程,形成機製非常複雜,這其中知識產權,創新的激勵機製,全球競爭和產業化分工,包括反壟斷,反傾銷,是一個動態的,互為反饋的體係,根本上是為了保證持久長效的創新,現代的創新,可以說完全就是錢澆灌出來的,從0到1的過程是非常非常昂貴的,知識積累和研究的成本,漫長試錯的時間成本,以及在初步產業化直至較成熟產業化過程中的消耗的資本,這些是顯性的,隱形的還有促成這些運作和成果的製度,乃至國際合作和地緣政治等等,近兩百多年以來,整個人類的創新主要是由英美兩個國家主導的,近代一百年,基本上完全由美國主導,和有古老傳統的英國所不同的是,美國在英倫文明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獨有的體製,最終成為吸引全人類優秀分子的創新福地,所以確切的說,在人類遷徙不再被地域和文化羈絆之後,美國的出現,不單純隻是一個新國家的建立,某種程度上,它服務全人類。

行文至此,我是不是跑題了呢,看上去有一點,其實沒有,隻是圈子兜了大的點,要把事情說明白最終的落腳點就在那裏,就是不管怎麽玩,如何競爭,不能破壞這個行走百年並發揮積極作用的創新體係,這個秩序,是不簡單的,除非你已經用至少幾十年和層出不窮的從0到1的創新來佐證,而且做出這些創新的不隻是你中國人,黃種人,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說明你的新體係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國,那你就立得住,如果不能,還兼帶著破壞,那對整個世界,一定是負麵的!

其實本質上是不存在又便宜又好的東西的,肯定是哪個環節有問題,要麽你從沒有0到1的成本支出,東西來的太便宜,要麽你利用體製實行國家補貼,直接不顧市場經濟的公平性,這樣你可能會獲得國際市場,但也將破壞整體秩序,因為以你的方式沒有一次向這個世界貢獻過從0到1的現代化新產業體係。

現在的新能源車體係本身還處在一個試錯的過程中,會不會將來一統世界用車產業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從環保角度來說,這是個偽環保體係,中國現在的大幹快上,得益於特斯拉技術上的開源和自己製造產業的譜係完整,相對低廉的人力資源和隻做不說的國家補貼,這樣去行走世界長遠看一定是有問題的,其實自己也很不安全,因為這還是一個正在試錯過程中的產業,中國過去30年走完別人一百多年的路,完全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免去了試錯的過程和巨大的成本支出,這不是一個驕傲的資本,而是一個認知的能力問題,如果真的是認知問題,那麽未來一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