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進入並了解AI方方麵麵的過程中,我有幾個很深的感受,首先是認知差,做的越深的人,越是驚歎,甚至感到恐懼,如果個人視角是比較全麵的,那一定是了解的越多,越有震撼的感覺。但絕大多數人成年後被自己的職業限製了認知的廣度,並且現代社會職業分化越來越細,逐漸的被訓練成網格化的認知,就是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內非常精專,但稍微出界一些就不行了,就比如現在中國的醫生,一個羅列典型症狀後通過網絡查詢就能基本確診的病,如果你一開始沒找對醫生,那等你確診可真的是在碰運氣,這真不是亂說,我親身經曆,不止一次,上海的三甲醫院,不否認他們的真才實學,真確診了他們是一把好手,但學術和行業發展就是這樣的結果,所以,職業性的、絕對的分工,長久了是會影響一個人認知的全麵性的,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也是需要長期訓練的,麵對AI時代,應該盡可能的成為一個積極且博學的雜家,不要懈怠,更不要反智,技術進步越來越快,斜率也越來越陡,馬車換汽車時代的變化斜率是30度角的話,互聯網時代就是45度角,AI時代就是60度了,這一點兒也不誇張,一個客觀事實而已。
深度的AI認知者,說出來的話,會讓接觸不多甚至沒什麽接觸的人感到不可思議,最新的駭人之語來自馬斯克,他說最終人類不過是AI深度發展的一個“引子”而已,大致意思如此,原話並不是這樣,關於這個說法,以後我會專門寫一文來深入探討,非常值得探究!
確立一個積極的態度之後,就是怎麽認知的問題了,這無限有趣且充滿機會,你有可能把握未來的脈搏,成為2009年賣出兩個披薩,換取1萬個比特幣的大贏家,當然也可能會站錯隊,與大機會擦身而過,不聞不問的話,被時代的大浪拍到哪裏真的不好說。
AI會怎麽發展,最第一線的感知場所就是美股了,雖然資本市場有相當的敏感度,但仍會有很多誤解,當然這個是難免的,必須經曆這個過程,而且越全麵越好,這個新產業對各方麵衝擊實在太大,很難判斷哪個會受益,哪個隻是階段性的,哪個可能過了這個點就沒什麽事了,甚至有些幹脆就被邊緣化,乃至徹底玩完了!
就我個人的觀察與判斷,AI產業的領導者和最大受益者是英偉達,這個是可以給90%以上的確定的,最近它的市值破了4萬億,以後它應該有能力破10萬億,目前它形成的局和勢已經很難追趕,整個基礎設施的發展都在圍繞它的技術進展在展開,這種網絡化的布局與成長,就很難破功了,而過程中的跟隨者,有些跟不上,自然就掉隊了,比如去年大火的SMCI,GPU進入Blackwell架構,基本就沒它什麽事了,隻能自己在邊緣和外圍玩撒尿和泥巴了。
除英偉達之外,就算是超級大的七子,是不是能一直不掉隊都不好說,微軟、META和亞馬遜的確定性好一些,蘋果還要看,穀歌似乎被衝擊的最厲害。
整個軟件業,受AI新技術的影響最大,首當其衝,公司可能會受益,但業者可能會被修理的很慘,據說下一步AI發展第一個裏程碑就是幹掉大部分碼農的位置,會來的很快。
近一年以來,一直熱炒的電力、核電、新型小核電、量子計算,根本還是因為AI發展的需要,但這裏麵實在是亂的很,像SMR、量子計算,要真正商業化還遠,AI要等SMR技術成熟並商業化,那真是花兒都謝了,所以現在就把這類概念性的,連基本銷售都沒有公司炒成這樣,真不知市場是怎麽想的,隻能說是一種錯配,與之相比,炒作量子計算還多少有點苗頭,不過也是過頭了,它真要這麽快能上線,英偉達再創新高的空間了怕是也會受擠壓。
AI現在真正被限製的是能源和電力,鑒於目前對現實物理世界的某種無奈,資本正在集結和發力的過程中,一旦布局到位,真正的大牛市便會隨即展開。
總體而言,我們現在正站在人類技術發展史的一個重大的節點上,這樣的時點,二百多年也就那麽幾次,雖然現實中還有許多糟心事,但是縱向來看,總是每一次的低點都遠高過上一次,當然,高點也一樣。
這需要你跳出現實的藩籬,去縱向了解技術發展史,股市為什麽在看上去各方麵好像挺糟挺亂的情況下那麽強,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裏,還發生了那麽大的一次回調,可沒多久就又回來了,不僅回來,還創了新高,這種情況,還會發生很多次,大家要清楚,在技術發展史上,這次的AI變革,能排在什麽位置,你確定了這個,自然就知道資本市場的反應會是什麽級別,你能獲得多大的回報,將取決於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