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華人卡車司機和Food Bank事件的幾個看點

(2023-05-14 14:27:53) 下一個

看點一:該不該領

我問了一下ChatGPT怎麽定義Food Bank,它回複我說:

食物銀行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旨在幫助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受饑餓影響的人們或遭受災難的家庭。食物銀行收集和分發食品以提供給救濟慈善機構。食物銀行提供的緊急食品數量估計可以持續三天。以下是可以使用食物銀行的情況 :

  • 單身人士。由於單身人士無法準備自己的餐點,因此他們有權從食物銀行獲得幫助。
  • 原住民。聯邦高利率多年來影響了原住民。
  • 兒童。因為兒童無法工作,所以他們無法購買自己的食品。
  • 老年人。
  • 農村社區的人們。
  • 貧困家庭。

 

從這個定義上看,卡車司機夫婦應該是不合適的,如果認定自己屬於貧困,那領就領了,雖然看起來兩人收入不錯,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在心理上認定自己財務結構危險,可能朝不保夕,可能隨時返貧,那你去領好了,因為Food Bank在實際操作中是非常寬泛的,屬於你敢伸手就給你這麽一個狀態,不管你是走來的,還是開著豪車來的,,還是背著LV包包來的, 隻要你伸手,就給!

條件不適用的人去Food Bank領了救濟,會怎麽樣,我問CHATGPT,它抓耳撓腮半天沒給出像樣的答案,最後囉嗦一堆我看中心意思就是你覺得你需要就去吧,不符合條件也沒人會追究你,和我上麵說的差不多。

所以這兩夫妻領了,出來得瑟了,也就那樣吧,就像公交車上的愛心專座,周圍一堆符合條件的站著,老的,孕的,有看著身形狀態不錯的坐上去,他也許有什麽病,有病也需要愛心照顧的麽。

收入不錯去領救濟,肯定不符合普遍的價值觀和榮辱觀,不過對此行為北美社會並不苛刻,心態和心理上的問題也是病,也可以救濟。

Food Bank是一個社會公序良俗的產物,是社會愛心和良心一個交匯點,不論出於什麽樣的需求,用了拿了是該心存感念的,除此外所有的情緒和心態都是錯的,不拿白不拿,拿了還拍視頻炫這種“得便宜”;還有一種辯解說美國一直是食物過剩的國家,超市後麵的垃圾箱裏大把的可食用食品,拿了Food Bank的東西毫無問題,如此等等,都是錯的,給善意一個最基本的、對等的回饋,這很難嗎?

 

看點二:卡車司機夫妻丟了華人的臉

事件發酵的最大起因是因為有中國通的白人以此事件來做批評,說許多中國人就有這種愛貪便宜的習慣,這起到一個話題助推的作用,不過,即使沒有這個助攻手,很多華人會很下意識的有這個觀念,我在抖音上關注的一個留學生小哥,三觀挺正的,但就是常常以華人的一些不好的行為所牽繞,總說這讓華人丟了臉。

這真是大可不必,他是他,你是你,我是我,她他代表不了你我,雖然事實上確實會給人形成一種概念性的印象,但是一個成熟的社會,它一定不會這麽板塊狀的去看待一個群體,簡單的貼標簽,作為個體,更不要去加強這種刻板印象的存在感,當人人都這麽做的時候,這種刻板認知就不會成為主流了,受集體主義影響至深的華人在這方麵尤其需要建立新的認識,批評歸批評,就事論事,它代表不了我;也不懼別人會牽涉到族裔國別的一鍋亂燉,因為那肯定是錯的,不必理會。

其實自我主體意識越強,這些讓人非議的破事反而會越少,不從眾的人,自律,成為社會中堅的概率大增,越是個體獨立意誌的,社會形態越高級,越是集體劃一的,就越是低級。

 

看點三:批評我們的是反華媒體

 

這是我個人對卡車司機夫婦觀感最差的點,這兩夫妻在國內是底層打工人, 可以說是吃了不少苦的,之後一路輾轉來到美國,來美國後發揚他們的拚搏精神,苦活累活也做了不少,最後學了開大卡車,很快上路,也很快掌握了要領。這個工作屬於辛苦但收入不錯的,所以兩人鬥誌昂揚的做的很有精氣神,公平的說,兩人積極的生活態度,那種奮鬥精神,是很帶感的,一心想著攢夠錢,好盡快接女兒來美國團聚,是典型傳統的好人設,有閃光點,應該說,雖然有些小毛病,但這樣踏實肯幹的移民,美國肯定是歡迎的,沒大毛病!

但是,在領餐事件發生之後,兩夫妻對批評者貼了個反華媒體的標簽就很不地道了,這個邏輯線整的很糟糕了,本來挺簡單的事,在中美對抗的當下,是不是他們的領餐行為變成了一種打擊美國的事了呢?以至於反華媒體的批評反證了這種做法帶有某種正確性?做了錯事,擁華反華媒體都可以批評的吧?!

卡車司機兩夫妻中美兩國的苦活累活都做過,不遠萬裏的來美國,找到了出路,滿心歡喜的立下要盡快接孩子來美國的願望,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這兩個國家的真實感受,從他們視頻的表現看,兩人情商不低的,東北人麽,這方麵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隻是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對美國有點不太公平!

事情的全部就是這樣,卡車司機夫妻在美國努力奮鬥的同時,在中國也經營著抖音帳號,希望兩邊都有利益可取,其實他們也做到了,生活態度積極向上,很有感染力,去Food Bank領食品算是一種不合適吧,隻是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對免費食物是不是該有一份謝意,對美國是不是該有一份公平,對中國的觀眾是不是不要利用他們不喜歡美國的那部分情緒呢?

最後,祝他們早日實現美國夢,接女兒來美國團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cys254 回複 悄悄話 俺單身時也喜歡蹭飯吃,原來這也是chatgpt認可的。:-)
sdzwj 回複 悄悄話 在國內經曆了激烈競爭的國人出國後的競爭意識還是很強,對於不拿白不拿的福利拿起來毫不手軟。
這樣的人同時也吃苦耐勞,生存能力極強。 在美國都可以生活地很好,但是缺乏公德心,隻顧著自己有吃有喝,不考慮其他老弱病殘是真的需要福利的幫助。
木子力_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擅長計劃生育嗎?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類事情上,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容人的思維,如果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以你的標準為標準的,何必去苛求他人?
而且華人中有人炒這種事情,無法就是丟了華人的臉之類的思維,何必在美國也要維持這種趨同的心理呢?美國文化最大的體現就是individualism,何必擔心被別人“代表”了?
在美國不止一次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從來沒見過你們這樣的Chinese。我理解這是一種帶有恭維的意思,但也是感到哭笑不得,難道華人真的是有那樣典型的stereotype?
每一個人給他人的感覺都是你自己的行為和方式決定的。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擅長長期計劃,一般不會出現美國人那種寅吃卯糧的現象,生活中為了未來而省錢,而不是現在沒錢,這種事情就是可以解釋。
作為第一代移民,天生就是處於社會競爭劣勢,沒有基礎,困難時沒有社會支持,在有機會的時候占點小便宜並不是不能理解。這個現象也並不限於華人,而是任何人都會這樣考慮。比如美國贏者通吃的文化,一般會掙完最後一分錢。你已經是競爭的贏家了,為什麽非要把別人趕盡殺絕?中國文化中有窮寇勿追的概念,在美國文化中不存在,趕盡殺絕是硬道理,以絕後患,這是一種計劃的概念。
人類生活最大的動力是貪婪,而貪婪是沒有止境的,這是現代心理學在二十世紀最大的貢獻。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精致小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