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歌劇、芭蕾舞劇---《鐵鏈女》

(2023-04-14 20:28:42) 下一個

如果看了這個題目您感到別扭,那麽我想同為現代人,我們在第一直感上,還是沒有落伍時代的;如果假如,以後中國又出現了新社會,為了對比新舊社會的好與壞,那些個“新藝術家們”,會不會搞出這麽一出戲呢?因為它實在是看點十足啊!

下麵我們來看個資料:

1942年5月,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不是超階級的,文藝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這使得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意識到要創作出一個全新的反映共產黨的理念的藝術作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的一些藝術家,包括賀敬之、丁毅、馬可、張魯等,在院長周揚的指示下,根據“白毛仙姑”的傳說,創作出歌劇《白毛女》。《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結合在一起,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之後這出歌劇還在國統區演出,廣受讚譽。

《白毛女》的主題是“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白毛女的人物原型出自哪裏是個講不清楚的事,1930年河北地區曾流行過白毛仙姑的故事,獨自住在山野,除此再無更多內容;後來又說是四川野外的白發女羅昌秀是故事源頭,但羅昌秀是1956年才從野外回歸,而此時白毛女已經是成熟的歌劇,流行的電影,並且被日本鬆山芭蕾舞團改編成了芭蕾舞劇,1965年上海芭蕾舞劇團排演白毛女,各種版本的白毛女成為文革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白毛女故事的邏輯框架是仇恨與感恩,即便在那樣迫切的政治任務的驅使之下,也找不到與之貼切的事實原版,它是編造的,在刻意營造階級對立的時代背景下,這樣一顆柔性的,有強烈情感衝擊力的戲劇,化成的利劍,不知道讓多少地主階級的人頭落地,而這些地主們,絕大多數無非是相對勤勞守成,懂得維護自己私產的農戶,就像小說《白鹿原》裏展現的那個地主階級群體,他們是宗族文化的傳道與維護者,是小農經濟的主體構成,是比一般佃農和無產遊閑者更有擔當和作為的一批人,這些人在所謂的新社會裏幾乎被團滅了,而且有相當多的虐殺事件。

在我眼裏,《白毛女》這出戲是非常血腥的,我從來沒有喜歡過一分一毫,即便是在小小年紀,我為我不知道哪裏來的直感感到舒心!

這個所謂的紅色經典,作為藝術形式留存最長的是歌劇,直到現在還在上演,雖然它的精神內核早已遠遠背離時代和文明發展的主流,它的代表唱段之一叫《恨似高山,仇似海》,宣傳文章說現在的年輕人也非常專注,非常喜歡,不知是哪些現代年輕人,不過,看發這條新聞的澎湃網,下麵的評論有200條,能看見的隻有8條,其中7條是各種質疑和反話,隻有一條說喜歡的,如此,可以知道真實的情況了。

另一麵,在文藝評論上可以看到,這出戲的演藝評價高峰固化在1965年,巔峰演繹的代表人物是郭蘭英,被拔高到中國的瑪麗亞卡拉斯的高度,之後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哪怕是彭麗媛主演的新版,舞台的藝術表現力和演員的功力肯定是不斷走強的,問題是那些個硬造出來的東西被時代和文明在不斷消解。

縱觀世界著名的文化產品,能被當作經典流傳的,我找不出哪一部是宣揚仇恨和階級對立的,即便有它也早被淘汰掉了,芭蕾的經典劇目幾乎都是童話故事,後來有了偏重音樂表現的新劇目,主要是愛情題材,現代芭蕾在思想和情感表現上又有創新;這樣一個一直和童話融合在一起的藝術表現形式,被拿來表達仇恨,這種違和感,在時代發展的襯托下越來越明顯。

人心是需要被滋潤的,吃點毒食品不一定把人毀的太厲害,可是精神和理念上的荼毒就不一樣了,仇恨教育在現代中國是滲透在方方麵麵的,內部的階級仇恨,外部的國家仇恨,民族仇恨,就沒間斷過,人在這個氛圍中會喪失很多基本的理性甚至人性,喪失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現代的健全人格,對現代文明的基礎直感都被鈍化了。

鐵鏈女最初被報道的時候,是被當做勵誌事件,持續了挺長一段時間,逐漸被不斷挖掘出來的事實讓事情的性質回到本位了,這個時期就是一個鈍化期,不論是官方還是網民的平均反應,這種直感的缺失是看待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最直接反應。

隨著越來越多的情況湧出,這件事的惡性程度已經執政者感到害怕了,不是嗎?近百年前的白毛女,如果真有其人的話,她是可以跑的啊,人的世界不善,她還能選擇去和天地共處;那個“舊社會”沒有把她變成鬼,隻是與天地共生而已;近一百年後,這個新社會裏所發生的,恐怖程度是個什麽級別的?拐賣,無處可逃,精神病,數度強奸,被拔牙,八個孩子,住在內外通透的破屋,鐵鏈拴住。。。。。

令人不寒而栗之處在於:這不是個案,是係統的,痼疾式的長期存在。

文明是什麽,文明就是對人好!鐵鏈女事件非常非常複雜,圍繞這個事件長達幾十年的曆程,包括最近的判決,所牽扯的一切千言萬語說不盡,幾大本書也寫不完,但我可以用一句話給它下個注解,就是它說明中國社會在各個方麵還遠遠沒有達到文明的及格線,在這個注解裏沒有人能置身度外,也包括我自己。

最後,這個案件怎麽判都是尷尬的,因為站在審判台上的主犯,根本就不應該是那個董誌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Buffalo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人參花 回複 悄悄話 讚,並同意。
木子力_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楊和柳'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楊和柳 回複 悄悄話 因為站在審判台上的主犯,根本就不應該是那個董誌民。
**
完全正確。

博主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水平,有觀點。
登錄後才可評論.